![]() |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七嘴八舌異言堂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12)
- - 最近開始玩卡帶~~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1146042)
|
|---|
我哥以前送我的 到現在還可以用 剛剛把它翻出來~ :like: :like: :like: :like:
![]() |
引用:
閣下不妨試試對岸的淘寶, 或許會有驚喜 :D |
引用:
閣下說的卡匣我小時候有看(聽)過 用來播放的機器也蠻大台的 :think: |
引用:
以前比較潮的是Walkman MD版吧 記得台灣SONY沒有引進 市面上的都是水貨 後來就被iPod幹掉了 |
我還有一台卡帶機........車用音響,還沒用過卡帶!一直想換MP3主機
198X年的卡帶,應該有超過50卷 |
引用:
老設備常用的電壓範圍通常 2顆電池 -> 4.5V, 1顆電池 -> 3V,吃大電池的常常 9~12V都能用。 只要接頭正負極對了就好,穩壓線路都是在機器裡面,所以變壓器差一些些無妨 (松下的CDP輸入端電容耐壓至少到9V,所以規格4.5V拿5V硬捅通常不會有事,所以我試過用行動電源捅 DC IN 代替電池),而且電子街還有萬用變壓器能買,跟原廠變壓出來的電源品質差異幾乎可以忽略。 口香糖電池還買的到,中國似乎還有在生產新品。 老設備是玩情懷,但是客觀素質遠遠不如新的數位設備。 數位錄音已經很久了,即使是80年代有發行錄音帶的音樂,母帶也很有可能是數位錄音。 現在新的耳機靈敏度比以前要高,最近把一堆松下的老CDP、索尼Hi-MD拿出來聽,底噪根本用噴的。 響應頻率就更不用提了。不信就找個正弦波,買個入門級可以量到 100 MHz 的示波器和探棒戳戳看,老設備普遍沒有現在新設備強。 有40秒防震,但沒有180秒(CD)/400秒(MP3)防震的多半是用 1MB buffer,只要不關掉防震,這些聲音都是 ADPCM 有損壓縮。 磁帶、LP 還要考慮噪聲、 WOW & flutter。數位 jitter 根本聽不出來、WOW & flutter 卻是聽得出來的,而且有些還是錄音、刻盤時就造成了。 Sony 最入門的 A 系列隨身聽都有 44.1K / 48K 雙震晶,在往上所有廠牌幾乎都溫度補償型高精度雙震晶。(雖然 Sony S-Master 確實在品質上有些爭議) Dolby NR 也是捨去部分 Dynamic Range,把 noise level 附近都丟了,還附帶 EQ 調整。LP 含噪聲也只有 60dB 的 DR (而且 RIAA EQ 也調很大)。 LP 發片成本高,現在還有在發的製作團隊 mastering 會比較注意。CD、數位錄音因為功能強大,反而讓 mastering 變得很隨便、動態隨便壓縮、爆音等等。有一部份廠商的 Hi-Res 聽起來比 CD 好,根本是因為 mastering 不同,而不是因為 Hi-Res 規格強大(當然也有 HR 比 CD 更爛的)。 音樂好不好聽,關鍵不在消費者端的設備,也跟數位/類比錄放音無關,而是在製作端有沒有認真好好做。 至於"儀式感",我個人是覺得這些固定儀式很麻煩,不過偶爾的話到是很有趣。 |
引用:
正港的高手....... 一直蠻想了解一些專業 mastering 的知識...... |
引用:
非常有紀念價值,要好好收藏~~ |
引用:
感謝黑貓兄精闢的分享..... 不曉得黑貓兄 聆聽音樂的設備是什麼呢? |
引用:
銀星大~~~果然是品味人士啊!!! |
|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8:53 PM. |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