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七嘴八舌異言堂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12)
- - Hi-Res Audio 人耳聽得出差別嗎?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1110522)
|
---|
呃,我專長領域之一是做Information Theory和DSP,不然我簡單解釋一下。
CD的16bits/44.1kHz,意思是將類比訊號轉成數位訊號時,每個取樣點是用16bits的二進位字串記錄,而且一秒鐘有44100個取樣點。 那為什麼要一秒鐘取樣44.1kHz次呢?原因是科學基於"相信"人耳最高只能聽到20kHz,而某位叫Nyquist的物理學家告訴我們,取樣速率要大於信號頻寬的2倍,才能避免失真,這裡失真指的是Aliasing,至於什麼是Aliasing就不說了,Singal Processing那麼好學,就不會一堆人觀念不正確還嘴炮自相矛盾,總而言之,SONY和Philips這些CD標準大老就基於這因素定下了44.1kHz這個取樣速度。 這麼做會出什麼問題?因為類比錄音後還是自然界的聲音,因此你類比錄到的是遠超過20kHz的聲音,但44.1kHz取樣率是假設聲音就只有20kHz頻寬的前提呀,怎麼辦?答案就是用個低通濾波器,把超過20kHz的聲音通通都濾掉。你說這樣不就失真?CD一開始就假設你只能聽到20kHz了,不是嗎?XD 而16bits的意思,簡單粗糙的解釋就是將正負1V的電壓範圍內,切割出2^16=65536個間距,這有什麼問題?假設有個訊號的電壓大小是1.0000000000008V,另一個是1.0000000000007V,抱歉,16位元因為太短,分不清楚這個小數點後好幾位的差別,這兩個訊號的電壓通通落入同一個間距內,自然被轉化成同樣的16位元字串。你說這樣不就也是失真?對呀,這東西叫量化雜訊,噪音的一種。 也就是因為上述的原因,24bits/96kHz會被推出也不意外,24bits讓訊號電壓的分辨率很細緻,96kHz則是容許更高的訊號頻寬,幫助絕對是正面的。 簡單一句話,Hi-Res的24bits/96kHz功能就是讓量化噪音越小,收錄的訊號頻寬也越大,聲音當然會好,只是好不好就看你耳朵聽不聽得出來了:p |
引用:
一般談這部分時,通常是指最高能還原22khz 訊號 沒聽說有人會在輸入端加濾波器 :ase . |
引用:
沒有濾波的話高頻音會被還原到其他頻率變成雜訊 |
引用:
commando兄說的沒錯,沒做低通濾波就做取樣的話,就會造成Aliasing,超過20kHz的高頻音會用類似Mixing的方式混進你聽的20kHz範圍內,變成雜訊。 Beeru兄可以參考這篇: https://cnx.org/contents/[email protected] 用圖畫得很漂亮,十分言簡義賅! |
引用:
AD前,以及DA後,通通要加低通濾波器 以前學通訊理論,老師有提到過,那個Nyquist theorem理論上是可以用兩倍於最高頻寬的取樣率,還原原來波型,條件是有ideal low pass filter(理想的低通濾波器),但是現實上ideal LPF並不存在 這篇NI的文章,有舉例alias在time domain上面會看到的現象,這是學習使用示波器一定要觀察的現象 http://www.ni.com/white-paper/2709/zht/ |
引用:
以前做類比高頻電路設計 連DC電源都要加 然後好好地"TUNE"~ :cool: |
引用:
聽不出來也要說聽的出來, 否則怎麼樣當一堆信徒的大師? 知道面對AB盲測, 一堆自命大師的是怎死的嗎? :laugh: |
在這裡借問一個問題,
由於我的CROWN C2 無法讀取96/24 的FLAC, 但手邊有一些HI-RES的音樂,但用FOOBAR 選擇轉16bit的FLAC還是無法讀取, 請問要如何解決呢?是我FOOBAR 本身轉換器的問題嗎? |
引用:
去試試看轉檔精靈 :cool: :cool: |
引用:
你還要把 96khz resampler 成 44.1khz ![]() 選項 processing ![]() |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12:12 PM. |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