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音效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6)
-   -   黑膠唱片捲土重來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1076099)

Yusunu 2015-05-04 11:33 PM

不知道黑膠甚至是錄音帶,是不是像真空管一樣,因為適當的失真反而使音樂聽起來更有感覺?
n年前同一張專輯從錄音帶版過渡到CD版時,只覺得CD版聽起來清晰多了;但現在回想,
CD或數位音樂像少了什麼感覺?但事實上可能連128kbps的MP3音質上都能樂勝錄音帶,
也許是錄音帶之類溫暖的音色與明顯的底噪,也藏了不少個人那時的回憶吧 :ase

apia978 2015-05-05 01:08 AM

說到這個, 從前高中時參加管樂社, 也在那時迷上古典樂.
不過高中生零用錢不多, 同學間買了錄音帶後,會彼交換聽.
有件事我始終覺得很奇妙: 同一塊古典樂的錄音帶 (展覽會之畫) ,
在兩台不同廠牌的隨身聽上播放 (一台SONY, 一台Panasonic),
音準竟然高了四度音! :shock:
一開始沒感覺, 是有個音感比較好的同學覺得怪怪的,
同時間作了AB Test才發現...

會不會有點邪門?

Computer Cowboy 2015-05-05 07:14 AM

引用:
作者ben_chien
錄音帶很難保存我沒玩過,但只知道放久了拿出來聽都會濛濛的,完全不能聽,我也不知道為什麼,黑膠我也沒玩過



錄音帶放久了會失磁甚至有的會磁粉脫落 :shy:

Fabio 2015-05-05 08:41 AM

引用:
作者Computer Cowboy
某位香港初玩黑膠網友的意見, 雖然我不認同 :laugh:
原文比較接近廣東話, 我已稍作修正


都是一種媒介
我要的是沒有雜音的東西
活生感啥的,那都是看圖說故事的成分居多,什麼器材/品牌都沒看到的狀況下,回歸音樂的本質才是正途

高低價的黑膠都聽過,有沒有活生感是音樂家的演出,內容物才是關鍵
就算內容物水準好,他就是會有雜音

重點是,我說的不是在討論音樂表現/錄音師水準
是他有雜音

一堆器材要求多少的SNR,結果勒?
當數位紀錄還在斤斤計較那些人耳不可聞的程度的雜音,黑膠這種帶有明顯雜音的東西卻得到很多好評

果然東西都是看你得不得人緣,沒緣的就是小媳婦挑骨頭挑到死,得人疼的就是專挑好的來說 :laugh:

Stone Crab 2015-05-05 08:44 AM

引用:
作者Computer Cowboy
錄音帶放久了會失磁甚至有的會磁粉脫落 :shy:


CD放久了粉也可能脫落或是起霧.
前一陣子看到一篇文章說坊間一般不織布CD套其實不適合長期保存.
:stupefy: :stupefy:

Computer Cowboy 2015-05-05 09:03 AM

引用:
作者Stone Crab
CD放久了粉也可能脫落或是起霧.
前一陣子看到一篇文章說坊間一般不織布CD套其實不適合長期保存.
:stupefy: :stupefy:


我都是保存在原本CD盒裡, 而CD盒則是放在可關上門的CD櫃裡
有不少CD都有廿多年的歷史, 保存的還不錯

Computer Cowboy 2015-05-05 09:26 AM

引用:
作者apia978
說到這個, 從前高中時參加管樂社, 也在那時迷上古典樂.
不過高中生零用錢不多, 同學間買了錄音帶後,會彼交換聽.
有件事我始終覺得很奇妙: 同一塊古典樂的錄音帶 (展覽會之畫) ,
在兩台不同廠牌的隨身聽上播放 (一台SONY, 一台Panasonic),
音準竟然高了四度音! :shock:
一開始沒感覺, 是有個音感比較好的同學覺得怪怪的,
同時間作了AB Test才發現...

會不會有點邪門?


其實不奇怪, 因為要將錄音帶還原成音頻訊號, 中間要經過一次的模擬轉換
錄音帶 -> 放音頭 + 放大器
而模擬轉換並不能像數碼電路的一樣精準, 尤其某些產品定位不是高檔次的

下面是在網路上找到的資料:
『還音磁頭的構造與錄音磁頭相似,它的主要作用是把記錄在磁帶(或磁片)上的剩磁通,在勻速通過還音磁頭工作隙縫時轉換成相應的音頻電壓信號。這種剩磁通在還音磁頭繞組中產生的感應電壓隨記錄波長而變,波長越長(低頻),單位時間的磁通變率越小,感應電壓也就越小,反之,波長越短(高頻),感應電壓越大。但由於多種損失因素,使還音磁頭繞組中的感應電壓在磁層上有平直頻響的剩磁條件下,只能在某一頻率範圍內線性地隨波長的變頻而加大。磁性還音的這種特殊頻響,必須校正平直,才能使原來記錄的聲音頻譜比例復原。這種校正和放大工作均由還音放大器承擔,然後再送入功率放大器進行監聽。』

所以這個校正的工作做的好不好, 就影響出來的效果了

P.S. 唱片也是一樣, 由於高頻不能直接紀錄在唱片上, 因而紀錄在唱片上時訊號是有經過壓縮的, 所以唱片放大器需要RIAA EQ放大電路來還原, 而這個電路在一般放大器上不會作的太精準, 加上市面上取得零件的數值問題, 只會取近似值而已

Fabio 2015-05-05 10:09 AM

引用:
作者ewing
黑膠唱片 使用起來很有聽音樂的感覺
但貴又大

CD中規中矩,放個2年都會發霉 (台灣氣候)

個人看好:
高解析數位音樂檔,易存取 易播放, 可惜規格尚未統一 ~

我的CD都隨便放,有些買了15年以上,也沒怎麼樣
(我家離海不遠,氣候潮濕)

linjunan 2015-05-05 11:48 AM

引用:
作者Fabio
我的CD都隨便放,有些買了15年以上,也沒怎麼樣
(我家離海不遠,氣候潮濕)


這............請到google key一下“cd 發霉“。

小弟住在陸地上....不曉得是變質、還是真的發霉,有些CD放著放著底部就有白色放射狀紋路,再走一點就變成白色霧面.....完全讀不到。燒錄片是還沒遇過,正版片少部分會發生。

shirock 2015-05-05 12:11 PM

只看音樂細節的紀錄效果,我相信黑膠會比CD好。因為CD的硬體規格擺在那兒,「只有」44.1kHz取樣率。而黑膠沒有這限制。
就算在CD規格出現之前的錄音檔,大部份也是用96kHz錄音,光是轉錄到CD的過程,就砍了一半細節。

但是黑膠容易損耗也是它的物理特性。我也沒聽過沒雜音的黑膠播放組合。
或許南方音響的玩法是現在最好的黑膠與數位流搭配吧: 買全新的黑膠回來,當成錄音原始檔轉錄出 96kHz 的高品質數位檔用於播放音樂。原來的黑膠就封存起來。


CD 保存時,我的音樂CD都有原來的盒子,放在背光通風處 (我的 CD 櫃放在冷氣口下面)。基本上就能保存很久,我有些CD放了十幾年都沒事。
還有,CD 應該立放,不要平疊。
我有很多資料備份CD用不織布CD套收起。我的經驗是,CD套立起來擺就OK;水平擺成一疊的話,擺上一、兩年就會印上不織布的痕跡,慘的甚至完全讀不出來。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9:43 AM.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