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七嘴八舌異言堂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12)
- - 美校園槍擊,至少22人死亡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711934)
|
---|
引用:
當年沒有申訴制度的時候,你被自己人打死是不會上報低 頂多是為國捐軀... 早年就沒有老兵新兵制度?還是你以為老兵新兵制是槍彈分離制度實施後才開始的? 你不會覺得自己倒因為果了嗎?=.= 不過國軍的確一代不如一代,越來越爛... 以前是吃苦當吃補,拼了命也要活著回來,現在呢? |
引用:
不是每個人都有 itich finger/trigger happy, 拿到槍就一定要殺個痛快. 槍只是一條發洩的途徑, 凡事必有因, 不過分找麻煩的話誰會願意沒事亂開火 . 開槍打了多少人不是重點, 為什麼扣下扳機才是問題的重點, 給別人留一條退路就是給自己留一條活路. ***************************************************** 自己慢慢看歷史真相吧! >人間大悲劇--警總海防班哨槍殺十多名官兵血案 (有現場照片請關圖再進入) http://www.apfnews.net/modules/news....php?storyid=88 【記者田德財/報導】花蓮縣秀林鄉和平村海防班哨一名士兵,因為不滿被老兵欺侮,憤而持步槍將所有班哨十多名官兵殺死,凶犯落網後,也被軍事法庭判決死刑確定槍決伏法。這件殺人案於民七十一年間發生,當時聯合報的記者,採訪拍了很多血腥的現場照片,發了數千字文稿及十多張新聞 031;片,沒想到當晚報社編輯部打來電話說,「國防部總政治部下令封鎖這則新聞,不得曝光」。這則駭人聽聞的軍人屠殺軍人的秘聞,就這樣消聲沈寂下來,迄今封存廿二年,現在環變遷,本報首次報導。 http://tw.wrs.yahoo.com/_ylt=A8tUxh...d-2928-1-1.html 師對抗與排戰鬥射擊 (莊豐義案 ....原文極長請看連結) http://www.taiwantp.org/cgi/TWforum...w_post&post=288 本人1307梯陸一特,127班超部隊,六營二連. 七一年九月一日到大金和333對防,為先遣部隊人員. 在那一期間,...................,橫掃進餐中的全連官兵,造成幾十人死亡和多人重傷。 此事發生在七十二年初才對,我當時住金城邊下埔廈,事件發生後當天傍晚,由本連進駐接管防務,開槍的非新兵,也是陸一特剩不到半年的老兵,此兵精神早有異常,經常亂開槍說是打老鼠,還會獨自一人唸唸有詞。印象裡是金東師,發生期間是72or73年,發生在連集合場,................要求各部隊派單位內的問題人物前往觀看行刑,以收警惕作用! 此事發生在七十三年,我駐紮東一點紅據點,開槍者為一兵莊豐義,原因是他身材較矮小,連部一位服四年半中士經常欺侮他,此人後槍斃於中興校練場,凌晨六點由師部憲兵中士行刑,本人在場。 213事件/[146師的慘案] (原文請看連結) http://tw.myblog.yahoo.com/w0297/ar...prev=-1&next=27 146師后盤山連是駐紮在已經廢掉的后盤山小學校舍.幾天前補充新兵,其中一位山地籍的新兵適應上有些問題.連上長官疏於注意.以致有老兵欺負新兵的狀況發生.事件發生之前,在夜裡.這位新兵遭受到幾位老兵毆打,以致於心中憤憤不平,怨氣難消.恰好又輪值早上6點到8點的衛兵.站哨中,越想越氣憤.一時想不開.於是乎!持槍衝進餐廳.大喊:昨天晚上打我的人站出來.刹那間現場凝住了.那時候正是早飯時間.該連連長因受訓不在.副連長沒到.輔導長是剛下部隊的菜鳥軍官.伸手出去,不知道是要制止還是要安撫.但是立刻引來連串槍聲.子彈嘶嘶而出.一時之間,現場慘不忍暏.槍聲停後,血流如溝渠.傷者的哀嚎,未受傷者奪門而逃..亂成一片.人間地獄啊!肇事者也竄入山溝而遁去. 146師接到通報後,立刻派員到場救援.並組隊逮捕肇事者.由於這位新兵己經發狂不要命.手中又有幾十發的子彈.加上此地的地形又複雜.誰也怕不長眼的子彈會找上自己.所以搜捕隊人人是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如臨深淵.不敢絲毫大意.到了下午.遠處山溝中傳來一響槍聲.搜捕隊循聲而至.肇事者己經躺在溝裡.他是以m16步槍頂住下巴放了一槍.還未斷氣.被送到花崗石醫院急救.次日不治而亡.事發當塲掛了5人,送到醫院又掛了8 人.後續就不得而知了. ***************************************************** |
引用:
ㄟ, 美國黑道絕對比台灣、日本更大咖啊, 因為美國比拳頭大啊.= = 台灣、日本的黑道, 以前沒槍只能純粹比狠, 但是現在黑道槍比較好拿了, 你不見得真的要比狠了, 上次那個 T 台新聞事件不也這樣, 如果那個人不是拿槍, 而是拿刀放話, 恐嚇效果就差了. 台灣目前的情況是, 一個流氓敢開槍, 老百姓就會怕其他流氓也敢開, 不必真的每個流氓都敢開, 恐懼心理就已經造成了, 甚至不必帶槍都有恐懼效果了, 在台灣真的有槍的流氓也不會笨到帶槍天天外面晃....= = |
引用:
不好意思, 我用一個這串常見的反證法, 原來住美國是那麼提心吊膽、水深火熱? 不是在完全反駁你的說法, 因為事情並沒有絕對的; 我只是認為, 美國開國兩百年來, 並沒有像你說的提心吊膽、水深火熱的樣子, 反而似乎越來越旺 (以後會不會真的走下坡天知道). 當然, 我肯定美國的作法不適合台灣, 問題也是出在人身上, 不過, 不是因為素養問題. |
因為你沒有被人動不動就掏槍出來威脅的經驗...
不過美國也是有分治安良好跟治安很差的地區 而分別這兩種地區的方法並不在居民有沒有槍... |
討論到這, 我是覺得當有問題的時候, 請先好好的問問自己, 你會不會怎樣, 這樣要問別人多多少少就會有同理心了.
當然, 沒經歷過的事情, 有時候真的很難想像怎麼會有這種天下慘事發生過, 沒被欺負過的人不知道被欺負的滋味, 沒被壓迫過的人不知道被壓迫的痛苦. 以前我很難想像日劇「白夜行」會在現實中發生, 但隨著年紀大了, 看的多了, 我知道不但可能, 而且可能更悲痛、更無人聞問. 這個悲劇主角的父母, 愧對別人的同時, 有想過自己愧對更多的是小孩嗎? |
引用:
恐懼心理不是簡單說有沒有被掏槍威脅的經驗這樣而已. 比槍厲害萬倍的恐懼是什麼你知道嗎?多數暴力. 武器再強如核子彈, 大不了一死, 但是多數暴力卻可能是從你一出生就存在到你死為止. 因為恐懼, 所以弱勢才想制衡. 以開版新聞主角來看, 原始狀況下, 他遭受的多數暴力讓他弱勢的不能再弱, 所以才會預謀想殺人. 而且問題看來隱藏很久了, 不是沒人知道, 只是假裝不知道, 這未爆彈到底是誰造成的? 依照人類的惰性, 這種討論不出一個禮拜, 大概就沒了. 很可笑的, 即使是當事人學校、同學、社會人士等等, 也不怎麼會去反省自己, 最大的可能, 是把這個案主角當作變態就算了, 不太可能去反省他們自身的問題, 去咬槍的問題, 也許有必要, 但是換成另一個角度, 這些人也只是在替自己除罪化, 除去多數暴力的罪. 補充: 我說台灣不能開放槍枝的最主要原因, 就是因為台灣大多數人抱持的心理就是只管門前雪, 休管他人瓦上霜的心態. 因為這種心態, 不會關心為什麼會發生問題, 而只會關心問題會不會發生在自己家, 只要不發生在自己家, 就等於沒問題. 而一旦發生在自己週遭, 恐懼心理就主宰了自己心理, 甚至莫名其妙的恐慌 (很多例子, 建電廠....垃圾場....). 而且台灣對於多數暴力基本上完全沒有反省認知, 一環扣一環, 壓力越大反彈越大, 那一爆起來, 可不是什麼當街嗆聲拿槍對幹這麼小咖. |
如果每個人都有同理心,都能在做之前先反省的話...那這世上根本不需要法律
也不需要警察,但這世界就是如此,人心就是如此 而凡人往往在成為被害者之後卻又成為新的加害者...這種例子多如繁星 正所謂換了位置就換了腦袋 大人被欺負只好找小孩發洩,小孩子被欺負只好找小動物發洩 在野時被迫害執政後反而變本加厲 只會抱怨被迫害卻一點也不覺得自己作的有什麼不對... |
引用:
話說, 你的反應正好符合我覺得台灣不適合開放槍枝的原因喔. 不知道為什麼, 台灣人、中國人、華人對於自身的否定性格非常強, 或者說是傳統農業社會長期下來的結果還是怎樣, 我們在做一項事情之前, 總是消極悲觀. 以一般個人來說, 想要換跑道、做自己想做的, 第一個考量的就是羅列各種可能的負面因素, 搞到最後就算真的去做了, 也已經沒了動力去好好規劃、好好發揮了. 觀察下來真的很有趣, 我們太習慣否定法, 排除法, 不斷的降低自我的可能性; 這是我們跟西方人最大的差別. 也許有人可能看出來了, 這樣負面思考下去, 開放槍枝, 我最擔心的不是街上嗆聲開槍對幹, 而是衝動性犯罪還沒上來之前, 恐怕衝動性自殺率會大增. :stupefy: |
人際關係是互相的,多數暴力之所以會針對某人也是因為某人跟它們之間的互動出了問題
而雙方都不知道該怎麼解決或是根本就不想解決 要改善人際關係也是必須互相配合才作的到,而不是單怪任何一方就能把這種情況解決 通常的情況是兩邊的人只會互相厭惡一直惡性循環下去 要打破這種惡性循環雙方當事者都必須做出努力才行,而不是一味的責怪對方 |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12:38 PM. |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