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七嘴八舌異言堂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12)
-   -   台灣外勞成本全世界最高?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985129)

east5016 2012-09-29 03:17 PM

不是有某老闆表示......


嫌貴就不要用....

ILYUSHIN3 2012-09-30 07:48 AM

如果台灣不願意發展勞動密集型的產業而願意提升台灣的經濟層次的話。以目前台灣的人才結構看,還不足以自給自足。引進外勞(或是好聽地講,引進外國人才),那麼這些人才的薪資就不是最低薪資,相反,為了獲取這些人才,要給予他們在星加坡或是至少是在中國所得的薪資。T台剛剛有個節目講,對比台灣目前對於這樣人才的薪資看,新加坡和中國所給的薪資是台灣的三倍到四倍。如果台灣真想擄獲這些人才,所給的高薪,台灣民眾準備好了嗎?

所以靠剝削外勞而寵厚本勞,基本上不可能解決台灣的經濟問題。還是好好從產業結構和對於資本家的投資環境入手,不可僅僅單純地強調降低外勞的薪資。試想如果美國實行的是讓外勞的薪資低於美國本土人的政策,而不是同工同酬的話,美國就沒有今天可以匯集全世界的人才為美國效力的局面,也就沒有美國今天如此傲人的經濟實力。

當然台灣不同,台灣不是一個移民的國家,外勞的比例少而且多是藍領的工作。如果是這樣,靠壓榨這些本來薪資就不高的外勞而想使台灣躍居四小龍之首,豈不是讓天下人笑話?

回過頭來看,就此次本勞外勞薪資脫鉤議題看。媒體希望見到這位他們不喜歡的主委求去,國民黨希望把拖垮經濟的根源轉嫁到這個無關問題本質的議題上。試想以台灣外勞的層次和數量,足以影響到台灣的經濟?縱使不給所有這些而使幾萬外勞薪資,台灣的GDP就上去了?資本家就開心地如在中國靠代工發家的大富豪們欣喜若狂?

名嘴們暗含一個意思就是:把本勞的薪金提上去了,把外勞的薪資降下去了,台灣人的生活好了,資本家高興了,因為有那些落後地區的人願意被台灣剝削而使台灣的經濟快速發展。如果果真是這個想法,可能是事與願違。為什麼?

台灣到底要靠什麼起飛,勞動密集型的產業?如把在中國的代工產業移回台灣,如果是這樣,台灣的產業非但沒有升級,反而下降。試想代工廠移回台灣,但是沒有台灣人願意做這種薪資低工時長的工,那只有低薪聘請外勞。如是這樣,豈不是把在中國的廠子和員工移到台灣來生產一樣?這樣就解決了就業?沒有吧,所請都是外勞,本勞還是一樣沒有從中獲利呀。同時,對於這種勞動密集型的產業,需要大量的勞工。在沒有台灣人願意做的情況下,可能需要大量勞工,就會有大量外勞存在在台灣社會,台灣人準備好了嗎?

名嘴們還喜歡講濫用公帑。政府為了宣導政策,登報做宣導沒有什麼不對。尤其是勞委會所登,與要請辭的王主委有何關係。縱使,就是王主委要登的,作為她還是主委的當下,這有什麼不妥?

這不禁使人想到另外一個部長,這就是劉憶如部長的請辭。在行政院推出了行政院版本的證所稅方案後,國民黨的立委提出不同版本。這時,這位陳院長否自己推出的版本而肯定國民黨立委的版本,而無與劉部長溝通(如有溝通,就沒有了後續的劉的辭職和後續對於國民黨失望的發言),這種不尊重專業的做法,其實與此次對於王立委的態度一樣,有失行政倫理。總而言之,就行政倫理講,王沒有什麼不對的地方。

名嘴們喜歡從行政倫理上和濫用公帑來評論王如玄這位勞委會主委。好,就算您們所批評的方向正確,來看看:

行政倫理,所謂的行政倫理不是簡單的下級服從上級,還要有許多其他的內涵,如非專業要尊重專業。就專業判斷看,勞委會的職責就是保障勞工權利,無論他是本勞還是外勞,所以勞委會的政策無可厚非。勞委會不是經濟部,把經濟抓上去,不是它的職責,一定程度上,它應是防止過度追求經濟發展而忽視勞工權益的剎車皮。所以,就單從抓經濟看,可能勞委會的政策有礙經濟的發展,但是作為一個民主人權的國家,這也是不可不負擔的代價,台灣面臨這個問題,其他發達國家也面臨同樣的問題。所以王主委沒有行政倫理的問題,她只是積極為自己的政策在辯護而已。

相反地,陳院長在清晰地知道勞委會的立場的前提下,卻要拋出另外的主張,而且可以猜想這種主張沒有得到勞委會的認同(如果有認同,勞委會也沒有必要登報為自己的政策辯護了),在這樣的情況下,失去行政倫理的不是勞委會,而是有可能的院長大人。

P&W 2012-09-30 08:06 AM

樓上的說得很清楚阿....

簡單來說,只有勞力密集才需要外勞,而勞力密集是台灣目前所不需要的產業,產業如何走出自己的路才是真的,許多產業已經開始走出自己的路,但是更多產業卻只想著要等政府發放救濟金,而政府只想著過一天算一天,政客則是想著要如何從外勞身上撈更多錢,這些勾結不想辦法打破,我們永遠無法破繭而出....

ILYUSHIN3 2012-09-30 08:48 AM

其實我有個問題一直沒有想明白:現在臺灣想讓臺商回流,依靠主要來自東南亞的廉價勞動力生產,所以要本勞外勞脫鉤,以降低成本。但如果勞動成本是最主要的影響因素,那那些台商直接在東南亞投資就好了,成本更低廉,而且在關稅、FTA、市場、以及環保要求上東協更具有優勢。如果說東協的一些國家在法制上不如臺灣、投資風險高,但這些國家的投資風險怎麼也比二、三十年前的中國大陸好吧,當年這些台商選擇去大陸,那麼今天為什麼不選擇去東南亞呢?

dts0069 2012-10-01 12:27 AM

引用:
作者ILYUSHIN3
其實我有個問題一直沒有想明白:現在臺灣想讓臺商回流,依靠主要來自東南亞的廉價勞動力生產,所以要本勞外勞脫鉤,以降低成本。但如果勞動成本是最主要的影響因素,那那些台商直接在東南亞投資就好了,成本更低廉,而且在關稅、FTA、市場、以及環保要求上東協更具有優勢。如果說東協的一些國家在法制上不如臺灣、投資風險高,但這些國家的投資風險怎麼也比二、三十年前的中國大陸好吧,當年這些台商選擇去大陸,那麼今天為什麼不選擇去東南亞呢?

因為去東南亞投資風險比中國還高,這在2-30年前早已證實,你可比較當年響應李匪的南向政策台商,跟不管李匪西進的台商.
不要把中小企業這類台商到國外打拼想的那麼容易,尤其是去那些落後,沒法制,貪污嚴重,政局動亂的廉價勞力國家,中國投資環境比起那些國家好太多,為何呢?因為華人自古就是一盤散沙,喜歡自己打自己ㄠ自己.

dts0069 2012-10-01 12:37 AM

引用:
作者P&W
樓上的說得很清楚阿....

簡單來說,只有勞力密集才需要外勞,而勞力密集是台灣目前所不需要的產業,產業如何走出自己的路才是真的,許多產業已經開始走出自己的路,但是更多產業卻只想著要等政府發放救濟金,而政府只想著過一天算一天,政客則是想著要如何從外勞身上撈更多錢,這些勾結不想辦法打破,我們永遠無法破繭而出....

這個世界不是你想的那樣運轉,想要沒勞力密集的產業,就算你的國家是在這世界經濟鏈的頂端也不可能,頂多是較少而已.但讓你的國家在這頂端談何容易,不是在最底層被剝削的廉價奴隸就不簡單了.
今天台灣的問題是這群政客早已放棄兩蔣時代的圈養方式,而只是在殺雞取卵,不斷掏空台灣 .

ILYUSHIN3 2012-10-01 01:06 AM

引用:
作者dts0069
這個世界不是你想的那樣運轉,想要沒勞力密集的產業,就算你的國家是在這世界經濟鏈的頂端也不可能,頂多是較少而已.但讓你的國家在這頂端談何容易,不是在最底層被剝削的廉價奴隸就不簡單了.
今天台灣的問題是這群政客早已放棄兩蔣時代的圈養方式,而只是在殺雞取卵,不斷掏空台灣 .


我大致上找到沒有勞力密集產業國家經濟就無法永續生存的原因。
但我非常同意台灣現在是在殺雞取卵,但是為什麼會有殺雞取卵的現像?
還不是人民自已的短視近利?一個國家的經濟可以用一個政府一年的時間就好起來?當年李國鼎這些人,何必還要花一輩子的生命去締造台灣的富裕?

反觀國內現在,也沒有什麼真正有真才實料的高學歷又是從基層實幹出來的高階人材,能夠擘劃經濟。

ILYUSHIN3 2012-10-01 01:12 AM

引用:
作者dts0069
因為去東南亞投資風險比中國還高,這在2-30年前早已證實,你可比較當年響應李匪的南向政策台商,跟不管李匪西進的台商.
不要把中小企業這類台商到國外打拼想的那麼容易,尤其是去那些落後,沒法制,貪污嚴重,政局動亂的廉價勞力國家,中國投資環境比起那些國家好太多,為何呢?因為華人自古就是一盤散沙,喜歡自己打自己ㄠ自己.


那亞太營運中心呢?台灣的就業環境有沒有可能成為新加坡式的高等素質勞動市場及資本集中勞動市場?

有一個重要的問題,台灣的下一代再不會英語,那這些人注定會餓死。

sutl 2012-10-01 03:18 AM

引用:
作者ILYUSHIN3
其實我有個問題一直沒有想明白:現在臺灣想讓臺商回流,依靠主要來自東南亞的廉價勞動力生產,所以要本勞外勞脫鉤,以降低成本。但如果勞動成本是最主要的影響因素,那那些台商直接在東南亞投資就好了,成本更低廉,而且在關稅、FTA、市場、以及環保要求上東協更具有優勢。如果說東協的一些國家在法制上不如臺灣、投資風險高,但這些國家的投資風險怎麼也比二、三十年前的中國大陸好吧,當年這些台商選擇去大陸,那麼今天為什麼不選擇去東南亞呢?

一個國家或地區的薪資高低與投資風險等等都是息息相關的。

在一個戰亂的地方,沒有人敢投資,人民薪水也會低。

在一個安定,基礎建設與教育齊全的地方,敢投資的人多,人民的薪水也會高。

所以一個地方的水準如何,基本上薪水就如何。薪水低的國家一定有它難用的原因,薪水高的國家也一定有它高效率的優點。

中國在1990~1995改革開放初期,把人民幣貶值約5倍,相當於薪水縮水5倍,但國家人民素質並沒有縮減5倍,所以是當時CP值最佳的國家。(反正當時人民不買進口貨,不會有輸入型通膨的問題)

現在中國的薪資大概已經追上它自己的真實水準了,所以不具備真實效率的企業,在真實薪資下將會毫無競爭力。

而這些無效率企業就算回到台灣,面對台灣的真實薪資,也是不可能產生足夠的效率,那該怎麼辦呢?

於是就想到引進低薪資外勞,再配合台灣的基礎建設,這樣的組合來產生高效率環境。

但是台灣的基礎建設,是用全台灣納稅人的錢蓋的。


這樣一來就變成企業享用納稅人的資源,卻又不付薪水給納稅人。長久下去,台灣的投資環境也會惡化。

中秋節出草 2012-10-01 02:20 PM

引用:
作者ILYUSHIN3
其實我有個問題一直沒有想明白:現在臺灣想讓臺商回流,依靠主要來自東南亞的廉價勞動力生產,所以要本勞外勞脫鉤,以降低成本。但如果勞動成本是最主要的影響因素,那那些台商直接在東南亞投資就好了,成本更低廉......



去東南亞 也有去東南亞的難處.

投資風險.

產業上下游
物料產品的進出銷售.

管理人才.
台商開的公司 還是需要很多台籍幹部的.
外勞很難管的. 尤其是越南 泰國的.
用外勞去管外勞. 弄到最後只會造反.
要請人去東南亞可不容易.
也要不低的成本.


公司沒那麼好開的.
不是搭個鐵皮工廠 請一堆廉價勞工就好了.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1:10 PM.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