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系統組件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19)
- - 很久以前就喊ip快要不夠用,怎麼至今一堆行動網卡都需要ip的情況下,ip還是沒改成ipv6?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952105)
|
---|
引用:
是router不是server:stupefy: ....Internet先天上就是一坨網路的集合,不論是IPvN,router都必須根據destination IP address和一堆其它條件決定下一步該怎麼走(這可能就是您說的要額外包起來或在解開:confused: ),所以對connection的兩端雖然看起來好像是point to point,但除非拉leased line直接對連,事實上是沒有所謂point to point這回事的:stupefy: :stupefy: .... |
引用:
誰告訴你ipv6會是point to point ? ipv6可以解決ip address不足的問題 ,但不代表它能讓 全世界處於相同VLAN , 這會讓人全部瘋掉 .... 你這麼愛這種網路嗎? 讓你用好了...我不用!! 順道說一下,你的想法完全沒道理,我也不想逼你說誰教你這種ipv6的觀念,這個觀念可以直接 放入碎紙機好好的粉碎一下 !! :think: 另外,我看不出你是派大星的死忠支持者.... :laugh: |
....router 是指用來實做routing的電腦∼∼他也是server的一種阿XD
router是靠routing table 來決定封包怎麼走(還有一堆複雜的routing 演算法) 所謂點對點在網路層指的就是這個封包不需要額外的"加工" 在windows console 下打 tracert www.google.com 你會發現一串長長的路徑~這些就是你的封包到google的路徑 重點是∼你的ip是虛擬的ip∼你要連出國,你要先被轉成真實的ip (可能是Hinet某個ip)所謂轉成真實的IP,其實就是再用一個ip package把你原本的 package包裝起來,反過來∼google並不是真的朝你的ip丟資料,他是朝你的NAT source丟資料,Hinet會紀錄你剛剛註冊的NAT是什麼∼對應哪的port∼並把資料丟給你 IPv6的一大好處就是∼雖然實體網路的路徑一樣漫長 但是中間再也不需要被重新包成一個封包∼然後再拆掉∼ 事實上現在ip重覆率之高∼一個封包在被送到目的地之前可能被重新包裝的好幾次∼ 我是網路上獨一無二的位置∼你也是網路上獨一無二的位置∼ router 只要負責傳送這個封包就好∼不需要再一堆複雜的NAT 不過這要實現還需要漫長的道路~~可能最少還需要十年吧 |
引用:
原來您說的server是指NAT啊(BTW,這類device鵝習慣上會標明為IP sharing而非router,主要是避免混淆:ase),NAT是public IP不夠用或有安全顧慮不想直接用public IP連上Internet時的方法之一,但不是連上Internet的必要條件,少經過一道NAT對latency/throughput的影響也沒有您想像中明顯----traceroute看到的其實是各個router的next hop,跟NAT是扯不上關係的,router跟router間除了有特殊須要外是不會做NAT的,而且也沒有ISP會直接assign private IP給user的,因為這麼做根本是在自找麻煩就是了:ase:ase.... |
引用:
我想這也是IPv6推廣不起來的關係吧 每個device都分配到獨一無二的IP位址對壞人來說實在是天上掉下來的禮物XD 基本上用traceroute看到的每個router hop 只要不是同一台機器 每個node就是一個NAT Router 與其說跟NAT沒關係,不如說routing以經完全跟NAT綁在一起了吧 |
印象中
routing單純只是幫封包選擇出入路徑 沒有做NAT或之類的封裝轉換 Router可以有NAT功能 但不見得是運行NAT模式 |
引用:
:shy: 不要打我∼從網路層的觀點來看是point to point 阿 實體要怎麼連~無所謂不是嗎? 如果只是要解決IP不足的問題∼其實現有技術就已經有很好的答案∼ 就我瞭解IPv6的誕生就是希望能取代現有那些共用IP的問題 還有本來IPv4做不到的像是Qos之類的支援 連wiki都這樣寫阿 http://zh.wikipedia.org/wiki/IPv6 IPv6具有比IPv4大得多的位址空間。這是因為IPv6使用了128位元的位址,而IPv4只用32位元。因此新增的位址空間支援2128(約3.4 ×1038)個位址。這一擴充功能提供了靈活的位址分配以及路由轉發,並消除了對網路位址轉換(NAT)的依賴。NAT是獲得了廣泛部署的減緩IPv4位址耗盡的最有效的方式。就以地球人口70億人計算,每人平均可分得約4.86 x 1028(4 穰8611 秭7667 垓)個IPv6位址。 |
引用:
我這樣說好了, 你住的家裡,你希望只有前後兩個門,還是希望有很多門? 相同的道理,小偷要到你家,是很多門,對小偷來講最方便,還是只有前後門這種房子最方便?? 如果我是小偷,我當然選最多門的房子最方便,誰會笨到去選前後門的房子來下手? 不要太寄望IPv6 的QoS , IPv4本身雖然沒有QoS ,但你有聽過QoS不存在於IPv4的網路系統嗎?? 在我認為,那些都是IPv6的噱頭,因為不需要IPv6,就在ipv4的環境裡老早就已經將QoS做得很好了!! 再者,IPv4是不夠用沒錯,但是另一方面來說,IPV4的address block也被浪費了不少,就我所知 專線客戶也浪費了不少,明明不需要這麼多的address ,卻申請了2-3個Class C使用,這種情況 相信不少,與其說IPv6可以讓大家有好幾個address可用,還不如檢討為何IPv4會被浪費 該如何改善就能夠立竿見影!! 講到這裡就讓我想起以前的一個大客戶,他們為了讓Cisco Core Switch 有事做,居然把所有的ip address 都在Router裡變成了Host Route , netmask 全都是/32 , 或許為了減少浪費ipv4 address 或許ISP可以考慮這招 !! :laugh: |
引用:
你把 NAT 與 網段 路由 弄混了 依照你的 點對點 理論, 當你有 IPv4 public IP, 也符合 你的 點對點 理論 另外, 用一個ip package把你原本的package包裝起來 <-- 應該是packet 吧, 這段話 應該是說 VPN 吧 ? |
IP不足的問題, 用NAT並不是萬靈丹, 當你需要兩個node相互溝通的時候, 它們各在兩個
NAT的內部, 那有很大的機會是不work. 現在大家用browser是個client server的架構 你的瀏覽器是發起端, 去向web server要求資料回來, 存取需求是單向的, return的資料 在防火牆上看得懂session state, 可動態幫你在同一session中讓web server回覆的 資料穿進來給你(在NAT裡面). 但有的應用程式需要直接與對方做雙向溝通, 兩端皆會做 發起端的時候, NAT的環境就需要靠管理者設定public與private IP的對應, 才能讓對方有 public IP作為媒介來找到你, 並將封包轉進去給NAT之內的設備. 不然兩個身在異地的 private IP是無法直接互通的. internet上的路由器看到destination到private IP可能 就直接丟棄. 所以當這種"不nat friendly"應用變多的時候, 每個節點都可能需要一個 public IP, 就註定IPv4 IP必定耗竭的命運. 就算有效率的很節制的發放IP也是杯水車薪 只要一個新趨勢出現, 可能很快就用掉數千萬個IP, 例如智慧型手機的風行, 省下幾個 class 網段幫不了太多忙. 而且未來很多IP都會被帶著走, 實體位置會改變, 連帶改變 所在的網段, 而由機器與鄰近的機器自動溝通, 如果還要NAT這種必須事前要設定好 才會work的方式, 徒增設備商與業者的困擾. 如果一個網管者能閑到每個ip作host route, 那基本上也是可以裁掉的冗員, 搞路由表 對於節省IP完全沒有幫助. 而且定死的host route雖是優先執行但也確定了它沒有動態 路由的彈性來找出替代路由, 一旦出事可能更難救, 這個管理者還是砍掉重練比較快. |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1:01 PM. |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