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七嘴八舌異言堂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12)
- - 2011年11月2萬元上下的液晶或電漿電視,各位選那一個?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949165)
|
---|
引用:
老大我知道,也不是你所指的一知半解 官方額定耗電量是指最大瞬間功率 不過我所驚訝的是小日本他自己所寫的數據會不會太大了 其實更精確應該是要用瓦時計去檢測,原廠給的數據只是個大概也不能用, 他的設定也不一定是大家家裡在用的設定,實際使用狀況會有差距,參考就好 現在高檔的有光源控制背光,lcd背光源不一定是全開,是看週遭光源 不是說電漿不好,只是"預算問題",每次去看好看到變態的畫質就知道不用看了是電漿 電漿生產只可惜天生有個弱點無法生產小型面板,這應該是一家一家收的原因吧 下一台如果amoled 42"尺寸價格合理應該就可以換了 我知道你最近才換了一台電漿對吧,拜小女魔頭之賜,好看嗎?? |
引用:
謝謝。 已買了VIZIO 42吋Full HD液晶顯示器+視訊盒(E420VL-TW(M)) Y家標價17988 現折1000,送1000刷卡金 等於是15988,這樣的 c/p值應該是很高的。 和E3D420VX那台差了四千。 想一想,3d我用到的機會很低。夠用就好。留一些錢,隔個幾年可以做下一波升級。 三年多前benq 37吋TN面板的還要3 萬多,42吋的要五萬。 現在用那二台的價差可以買一台42吋ips面板的還附hi-hd選台器及影片檔案播放功能。 P牌電漿TH-P42xxx也很想買。 不過實際到大同去比較,那時他播放的是美國歌唱團體的 mv,同樣的訊號來源 我仔細比對發現在暗景時TH-P42xxx居然比旁邊一台一萬多的液晶表現還不好. 以前我傳統的印象是電漿在暗的場景表現較好,心裡蠻疑惑的。 但不知是不是店家不會調。 另外家人另一台現役中的P牌ips 42吋電視對電腦的支援度真的很不好。 (沒有點對點,字體也很…xxoo) 因我有接電腦的需求,但P牌似乎完全不關心接電腦的這一塊需求,所以只好放棄了。 |
昨天看了寄到家裡的大賣場的 DM ....
厚 ~~~ 現在連 42 吋貼牌雜牌機 , 都開始玩三年全保固了 !! 其中一個還 5 年保固 , 3 年面版 ~~ :shock: 2 萬有找 !! 可憐 ~~~~ :jolin: |
引用:
找到自己需求的電視就好 這台就是屬於價格平實,雖不是最頂級畫質,但是該給的調整有,介面算完整 還有一些小功能可以替代來用這樣 大同他們是所有電視接在一起,所分到的訊號我想應該慘不忍賭 而且他們只負責賣,對於調整我看應該沒那個閒功夫 不只是P牌不關心接電腦的這一塊需求,是幾乎全部品牌 他們認為電視就拿來看電視,小型監視器才拿來接電腦,市場區隔的很清楚 |
引用:
好看 很省電 變電家實測 標準畫質設定,對比降低10%,亮度提高5%,環境亮度偵測關閉 觀看新海誠"秒速五公分"BD 全程耗電沒超過180w過,大部分時間集中於130-160w間變動 不只好看 而且更好聽 內建喇叭完全是hi-end等級 足以和我岳父189元的JS電腦塑膠喇叭打成平手 :jolin: :jolin: :jolin: 淦∼∼∼ |
P牌的42u30今天看了
糟糕 貼錢買st30比較優 |
引用:
這句是恭維還是諷刺我就聽不懂了 :laugh: 好的電視音效應該是聲音亮且細節清楚立體, 而且電視在客廳不用開大聲在房間也能聽清楚電視內容 電漿有股看了腳就釘在地上的魔力,尤其是我家附近賣場又很愛餵日本衛星節目這種毒藥 就完全無視他寫幾瓦了 |
引用:
這個當然是恭維 :flash: :flash: 我十分讚嘆國際終於認清電視就該注重在視覺的部份 其他的一切通通不重要 所以將99.7%的成本用於影像部份 事實上我還懷疑這台P42ST30W的喇叭單體和放大線路加起來的成本有沒有100元... :jolin: :jolin: :jolin: |
引用:
不過也不要這麼誇張的糟啦, 像豬叫的愛情動作片看起來不就像驚悚片 你應該要再次感謝女魔頭二號的那一槍,足以媲美廣州起義 解救你脫離小gg的萬惡魔掌之中 |
引用:
她讓我現在更能專心看電視了 我也學到若不開劇院時 對電視喇叭傳出來的聲音要當作沒聽到 所以了 國際這個才是經商之道啊 哪像那個狗國的懶雞牌電漿 叫那個啥馬克里文森的啥工廠來搞聲音調校 結果只搞出個小型音響組合的喇叭等級∼∼∼∼∼∼爛死了... |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6:43 AM. |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