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七嘴八舌異言堂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12)
-   -   不看「賽德.巴克萊」不愛台? 網友拒看抵制怪氛圍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941814)

小豹貓 2011-09-14 03:47 PM

引用:
作者我愛麥噹噹
請問有算到小數點後第5位嗎?

:laugh: :laugh: :laugh: :laugh: :laugh:



沒禮貌

人家水土散熱器加持的 :flash:

vegemite 2011-09-14 03:47 PM

這麼長一穿討論竟然沒有好吃的便當
失敗中的失敗!

sioudon 2011-09-14 03:48 PM

剛剛看到緯來日本台的"全員逃走中",

怎麼變得那麼難看阿.......... :jolin:

氣氛整個都冷掉了........ :mad:

sioudon 2011-09-14 03:51 PM

引用:
作者六星級的
身體某部位常不自主變肥, 一天數十次, 我該覺得困擾嗎?


不是"變大變長"嗎............. :flash: :laugh:

sioudon 2011-09-14 03:55 PM

引用:
作者vegemite
這麼長一穿討論竟然沒有好吃的便當
失敗中的失敗!


因為以前還有"那串"討論的時候,

一堆人不懂的低調阿~~~ :mad:

話說我硬碟裡,90%以上的"圖",

都是從"那串"得到的阿 :flash:

TrueAkuma 2011-09-14 04:09 PM

原來學院派的都這麼弱~~~~~~

212410 2011-09-14 05:31 PM

引用:
作者sioudon
因為以前還有"那串"討論的時候,

一堆人不懂的低調阿~~~ :mad:

話說我硬碟裡,90%以上的"圖",

都是從"那串"得到的阿 :flash:


太晚參與本版,收圖不多,徒留遺憾 :cry: :cry: :cry: :cry:

Andy84 2011-09-14 05:34 PM

所以大家繼續拍得獎片吧~

===========================================================================

http://tw.nextmedia.com/applenews/a...ssueID/20110914

誰謀殺了台灣電影(李福鐘)
2011年 09月14日

日前《蘋論》大力讚揚近幾年票房告捷的本土電影,包括《海角七号》、《艋舺》、《雞排英雄》等,認為是讓國片起死回生的英雄。這幾部作品既然已名利雙收,再多一些錦上添花的肯定,原本無可厚非。

《蘋論》為了凸顯這些賣座片的路線正確,不指名地把「上一代」導演搬出來痛批了一番,說他們「謀殺了台灣電影」。指控雖然未稱名道姓,但熟悉近20年台灣電影發展的讀者,無不心知肚明所指何人。台灣電影票房低迷了十餘年,這是眾人皆知的事實,然而問題何在,卻沒有簡單的答案。至少,不應該胡亂找幾個替死鬼,亂棒打死。不指名把「上一代」導演們抬出來批鬥,不止讓當事人百口莫辯,而且萬一誤殺忠良,已經很弱勢的藝術電影工作,士氣安在?
有市場才有投資

首先必須澄清一個關鍵問題:1980年代至1990年代的台灣新電影,排擠了商業市場發展嗎?電影票房絕對是件在商言商的事,只要有利可圖,製片公司自然願意撒錢;前景不明,投資報酬率不高,沒人會跟荷包過不去。過去20年市道如此低落,仍有一批導演寧願抵押房子籌錢拍片,期待的絕對不純粹只是票房而已,還有對創作的堅持。要知道,如果市場可期,不管那些被《蘋論》指控為「謀殺犯」的導演們拍了什麼東西,自然會有千千萬個投資人,拍出千千萬部《艋舺》與《雞排英雄》來。一旦市場蕭條,就算曲高和寡的導演們都抓去關禁閉,市場也不可能因此復活。

可是按照《蘋論》的邏輯,台灣電影市場過去十多年的低迷,竟然是這些孤芳自賞的創作者的錯,明明人不是我殺的,罪過全由我來扛,這不是含沙射影、血口噴人嗎?
較合理的提問,應該是為何十多年來投資人不願注資這個市場?因為市場都被自命清高者壟斷?還是找不到有利可圖的投資標的?答案應該是後者吧。就這個角度來說,《海角七号》、《艋舺》、《雞排英雄》當然功不可沒,因為一個低迷到不行的市場,突然被挖出金礦,投資客自然蜂擁而至,後市看好。台灣的文創產業,仍是一個有待開發與測試潛能的市場,近兩年國片找到可期待的發展路線,可喜可賀。不過必須注意的警訊,反而是本土電影已經很久沒在國際頂尖影展得獎了。

久未得獎是警訊

上一部得到歐洲三大影展肯定的台灣電影,是哪個?《色,戒》雖然掛著台灣的招牌,可是平心而論,資金、導演與工作團隊,其實是跨國合作的成果。蔡明亮《天邊一朵雲》得到柏林影展銀熊獎,卻已經是2005年2月的事。國片票房近年頻頻告捷的背後,是創作能量的下滑。這樣的趨勢,難道真令人額手稱慶、奔相走告?

電影票房和電影歷史的書寫,其實是兩回事。侯孝賢、楊德昌與蔡明亮的時代,票房或許不盡如人意,但以其作品,在藝術電影領域開創了屬於台灣的一頁。反觀 1980年代以前的三廳電影,曾為片商賺進大把大把鈔票,然而一個充斥著俊男美女談情說愛的拍片環境,掩飾了多少現實的冷漠與謊言?

作者為政治大學台史所副教授

ruinousdeity 2011-09-14 06:00 PM

引用:
作者Andy84
所以大家繼續拍得獎片吧~

===========================================================================

http://tw.nextmedia.com/applenews/a...ssueID/20110914

誰謀殺了台灣電影(李福鐘)
2011年 09月14日

日前《蘋論》大力讚揚近幾年票房告捷的本土電影,包括《海角七号》、《艋舺》、《雞排英雄》等,認為是讓國片起死回生的英雄。這幾部作品既然已名利雙收,再多一些錦上添花的肯定,原本無可厚非。

《蘋論》為了凸顯這些賣座片的路線正確,不指名地把「上一代」導演搬出來痛批了一番,說他們「謀殺了台灣電影」。指控雖然未稱名道姓,但熟悉近20年台灣電影發展的讀者,無不心知肚明所指何人。台灣電影票房低迷了十餘年,這是眾人皆知的事實,然而問題何在,卻沒有簡單的答案。至少,不應該胡亂找幾個替死鬼,亂棒打死。不指名把「上一代」導演們抬出來...

電影就是電影,一開始發明出來就是吃爆米花打發時間的娛樂用服務
要看現實有多醜惡花15塊錢買份蘋果日報就有了
現在一張電影票差不多要300 :jolin:
我頭殼有洞才去看那種輔導金片

商業片市場活絡,帶來大量資金、技術、人才
整個市場要先發展到一個規模才能夠讓電影文化多元
連"電影文化"都不存在,是要追求什麼深度?

平時不看電影的人,看到什麼現象跳出來講個兩句就變成專家了 :unbelief:

k2島民 2011-09-14 06:18 PM

學院派的話能聽...............狗X都能吃 :stupefy:
不過我還是不打算去看 :cool: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6:47 AM.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