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顯示設備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9)
-   -   請問 平面設計/繪圖 該選 NEC 還是 EIZO 呢?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887891)

MM工坊 2010-05-20 05:10 AM

引用:
作者42wood
LCD越貴越好
可以增加使用者的信心
讓他有勇氣面對競爭

就怕"半師子(台語)"抓錯方向∼
有了昂貴的螢幕後,套句政客的話:自我感覺良好!
完全搞錯自信應該是基於自身的能力!而非購買螢幕的消費能力!!!

相信應該有許多網兄聽聞過終端使用者的校色器,甚至也有週遭的朋友買過,
但有些人會忽略掉許多重點∼
1.消費級校色器提供的校色比對稿同樣為印刷稿,印刷成品的差異有多少!甚至同款不同批可能就有不小的差異。

2.即使校色器原廠提供的比對稿有100%的準確性,若沒有在設計或影像處理軟體上正確執行影像配置,而僅使用預設值,那校色過的螢幕表現不會更好!甚至大多數會更糟。

3.即使前列優點皆成立,但未對輸出後端執行教色程序,那一切也是惘然。(印刷廠或印表機)

4.終端輸出色彩屬性的差異,並非使用簡易教色器教色後即可完美。

5.印刷廠不吃ICC(至少本人接觸過北中南的大型印刷廠都不吃),所以不管自己的螢幕校的有多美麗,與印刷品還是兩碼子事。

印前作業要學的絕對不止這些,望學子們不要遁入迷思,這不是女人買包!
你的稿子如果夠優!即使色偏也還是高分!偏的誇張甚至還別有一番風味。

CGMAN 2010-05-25 09:38 AM

好久沒浮出水面,
噴一些口水,
不要以為醫療用的LCD有多神,
直接看片子和在LCD上看片子兩種都有使用的醫生,
這些醫療用LCD(不論價位多高)的廠商業務大約一年左右就會被這種醫生叫去"訓話",
只看LCD的醫生沒比較當然沒這種情形,
等到LCD看得出來當然就...能說什麼呢?
總而言之以現在的科技,醫療根本不適合用LCD...

黑禾 2010-06-15 11:02 PM

我也來噴一些口水

就我待的單位為例
我的主任是用BARCO 5MP LCD看影像打報告
另一位主治是用BARCO 3MP LCD
這系列都有自我偵測功能
以便自動調整亮度、對比來維持恆定
(以前用的是BARCO CRT 不過已經閒置在旁邊膜拜了)

醫院剛開始進入HIS時代
常常有胸腔科醫生跑來說報告有問題
主任就秀出他螢幕所見
胸腔科醫師只能摸摸鼻子
後來發現是醫院為了省成本
給門診、病房用的是普通LCD :stupefy:
根本不是醫療級

過了1、2年後
醫院才開始使用REALsync Medical系列
頂多是1MP機種
不過比以前用雜牌LCD好多了

很久以前有看過桃園某醫院急診室
竟然用雜牌LCD當診斷用
哀~~~
醫院為了省錢,竟然連基本配備都縮水
這是就醫者之福嗎 :confused: :confused: :confused:

MM工坊 2010-06-15 11:56 PM

說實在的,以醫療執行的需求來看,個人認為還是以傳統燈箱配X光片是最為妥當的作法,轉化為數位資料的過程會有太多的不確定因素影響結果,些許的瑕疵都可能造成初期病徵的漏判,進而導致病情加劇甚至危害生命的可能。

黑禾 2010-06-16 12:31 AM

引用:
作者MM工坊
說實在的,以醫療執行的需求來看,個人認為還是以傳統燈箱配X光片是最為妥當的作法,轉化為數位資料的過程會有太多的不確定因素影響結果,些許的瑕疵都可能造成初期病徵的漏判,進而導致病情加劇甚至危害生命的可能。


單就資訊轉換而言
肯定會有你說的狀況出現

可是
傳統軟片也有這些問題啊
片子被誰借走不還、遺失都有
片子儲存不當變質也一樣會影響診斷
大量X光軟片在管理上也很頭痛

數位化的好處在第一線的我最明瞭
不用再接受沖泡化學藥劑的汙染
(在醫院工作都有生化汙染危險,SARS就是很好的例子)
不用再忍受洗片機排放出的化學廢氣、熱氣
(我和學長、學姊曾經在這不備受重視的單位因空調系統故障
而穿背心內衣工作1個多月,行政單位倒是穿外套吹冷氣)
只要你有權限
放射科的影像就能看到不會發生有人借走看不到的事件
(網路、儲存系統出狀況例外)

現在最大的問題反而是臨床科醫師不會運用影像軟體
一些協助診斷的工具不會用
卻怪罪放射科的影像處理不好

MM工坊 2010-06-16 12:50 AM

個人認定傳統軟片不會有轉數位化的缺點,條件與原因如下:

1.第一手資訊就是由類比銀鹽曝光所得,而非感光元件直接曝光。
(若反過來,我也建議直接以數位方式檢視光片)

2.大部分嚴重的病徵甚至是會危害生命的疾病,第一時間的正確判斷是影響診治黃金時間的最主要因素。

3.光片轉數位除了螢幕失真問題外,還得考量光片掃描時的失真、壓縮影像的失真甚至是操作人員的疏失,所有失真的總和,可能不只是相加總而已,更可能是加倍的影響病情的判斷。
(我在某大醫院就真的看到所開啟的檔案是JPEG)

4.一般醫院保存光片的室所裡應都有最基本的防潮處理,加上後續診斷所使用到歷史資料的用途,大多是針對病情的後續發展做判斷,而不是第一時間的病因審查,兩者間的用途是不同的。

眾觀而論,類比光片轉數位化除了對醫院有行政程序上的便利外,對病患是沒好處的。
PS.醫院第一手資訊即是以數位方式擷取者除外。

至於片子被借走不還,那是該病患漠視自己的權益,若是醫院的人為疏失導致光片遺失,那則是醫院該負起責任。

MM工坊 2010-06-16 01:02 AM

PS.更何況,數位資料的保存,就保證安全嗎?您的回文中不也點出了問題?

黑禾 2010-06-16 01:26 AM

MM大
1. 現在的X光數位化影像有2種系統 DR和CR
DR是X光直接打到晶體經光電效應直接轉換影像
(流程就像數位相機一樣,即照即見)

CR是X光打到IP版,再經由雷射轉換成影像
(流程像傳統X光一樣要讀片機)

在醫院講PASC就是直接數位化,沒有照成傳統X光片再掃描
科裡那台2百多萬的X光掃描機早就變成廢鐵

2.影像或有失真
但是臨床醫師的解讀能力、軟體的運用才是重點
不會放大、縮小、調整對比、明暗的醫師比比皆是
有些細節就是軟體的運用上才看的到

3.如1所示
國內大醫院推行PACS也有5年以上了
除非是傳統X光片(特殊病例和名人)才有再用掃描機掃成數位影像
大部分的影像還是符合DICOM的JPEG

螢幕失真這問題倒是很嚴重
我所接觸到的
除了放射科醫師打報告的BARCO有自動偵測、校正外
其他螢幕都沒有接受過軟體或硬體校正
反正資訊室都外包,只剩一個組長是編制內
在醫院使用電腦工作那麼久(15年以上)
從沒見過有人來清機殼內的灰塵

4.如1所示
X光片的保存只有靠普通中央空調
存放處通常是又悶又熱,要靠風扇來維持空氣流通
並非像故宮或央圖專業空調系統

還好衛生署修法過,病歷保存從10年降到8年
不管是傳統X光片、還是數位化後的影像
對醫院都算是減輕負擔

傳統X光片的好處是有燈光就能看
但是誤診還是一堆

數位影像的好處是有權限、有網路、有軟體就能看
壞處是你只能乖乖待在螢幕前看 :jolin:
網路當機就只能發呆了 :stupefy:

黑禾 2010-06-16 01:41 AM

有機會按按電腦能處裡影像
誰還要走回頭路
去泡藥水、搞洗片機接受化學汙染、職業傷害、衣物損毀

還有,還環保意識的抬頭
廢棄軟片、沖片廢水的處裡更讓人神傷

MM工坊 2010-06-16 05:33 AM

所以基本上,我的立場並不會與你有太大的差異。因為你是業界的人,知道有所謂PASC的數位系統,而對醫療體系外行的我來說,也在回文中表明了"若反過來,我也建議直接以數位方式檢視光片",所以基礎上的認知差異並不大,有的也許只是文字解讀上的誤差。

我的重點是在上篇回復的第二點:

2.大部分嚴重的病徵甚至是會危害生命的疾病,第一時間的正確判斷是影響診治黃金時間的最主要因素。

無論是傳統類比的銀鹽曝光方式,或是感光元件的數位影像擷取,只要不會造成病人權益的影響,醫院要如何選擇,其實普羅大眾都是不在意的。
但就怕有些醫院診所為了省成本,而罔顧病患的權益!就如同此討論串前段某網兄的回文所言,這是最要不得的。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6:54 AM.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