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七嘴八舌異言堂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12)
-   -   秦始皇是明賢明君主?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846970)

色即是空 2009-04-06 12:30 PM

引用:
作者petro
古人喜歡趴趴走
最近驗樓蘭美女基因 不過發現有歐洲印度和韓國的基因
唐朝是烏茲別克部落
包青天也可能黑人吧
最近的報導廣州黑人也上萬
古人營生不易
早期台灣也有往後山碰運氣的
中國有殘酷基因
印象中趙國也坑殺30萬秦兵


哪有,中華文化向來是以恩德的感化,而非以武力的征服
而且是以德服人,而非以力服人
這是台灣教科書寫的 :laugh: :laugh: :laugh: :laugh: :laugh:

jasen_10 2009-04-06 12:39 PM

本串
扣掉麥克大/三隻虎大發炎
就很合適上<強國論壇>

飯前
哈哈一笑推
:D :D :D :D :D

d12123 2009-04-06 12:40 PM

我只有想到

兩百塊最聰明,海珊最不愛打戰

我也是阿宅 2009-04-06 12:59 PM

引用:
作者petro
古人喜歡趴趴走
最近驗樓蘭美女基因 不過發現有歐洲印度和韓國的基因
唐朝是烏茲別克部落
包青天也可能黑人吧
最近的報導廣州黑人也上萬
古人營生不易
早期台灣也有往後山碰運氣的
中國有殘酷基因
印象中趙國也坑殺30萬秦兵



:confused: 是秦國坑殺趙兵的吧 :confused:

fantasyXX 2009-04-06 01:09 PM

引用:
作者sutl
秦的祖先是從山東經北方逃到西部的,其中有些落居在趙,最遠的到秦,也就是黃河文明的邊緣,基本上已經深入夷邦。

為何要逃?因為被周追殺,因為秦的祖先部落在商周大戰時拒絕被收買。

因為山東是商的原始據點,所以姜子牙才會分封到齊,以壓制當地。

這個論點真有趣 :ase

青葉大哥 2009-04-06 01:39 PM

引用:
作者我也是阿宅
:confused: 是秦國坑殺趙兵的吧 :confused:

那是白起

後來項羽也有類似的行為

wuwenchung 2009-04-06 01:42 PM

秦始皇是明君這點絕不會錯 統一6國 建立制度 就算是臣民做的但是沒有君主來同意也枉然...但是不是賢君有待爭議重罰是否公正分明見仁見智...要賢就得以德服人 以法制人是明也

酢醬麵 2009-04-06 02:31 PM

引用:
作者李麥科
不過我想古代那種集權體制
舵手還是很重要
現代較為民主的社會,政府的總統或總理也有左右政局的重要性
古代的中央集權政府我想應該更明顯

例如赢政為秦朝定下基礎,但是死後卻為嬴胡亥所奪權
我個人是覺得,嬴胡亥上台的年紀很小(12歲到22歲的說法都有,我覺得不會滿18啦)
按理說,這是一個權臣很好控制的皇帝
因此我個人是覺得是趙高與李斯陰謀下的結果,但是很可惜的是李斯最後也死於趙高之手
國政最後落到宦官之手,我想就算有好政府官員,帝國巨舟依舊還是會往淺灘駛去

當然李世民我也覺得不是像史書上寫的,這麼會聽逆耳忠言
實際上的李世民也是人,不可能不犯錯,也不可能沒有人性的弱點
但是我想在政務上他是認真的,有好的政府官員,國內外局勢的配合,加上一點戰爭上的勝利
這些種種因素加起來使得唐朝政府有穩定的局面

我個人是比較傾向歷史是多重因素的總和,而不是...

秦朝會短命,是因為取消了封建制度的關係吧.

古代訊息傳遞緩慢,長期戰亂更是讓各地交通嚴重破壞,
秦朝天下初定人心不服,為了維持政權,只好不停征發地
方勞役,修路,修長城...

若依循封建制度,一方面統治者可就近管理,解決鞭長莫及
之隱憂,二來公侯皆視所轄之地為子孫萬世基業,善於維護
,抵制皇室橫征暴斂的抗壓意願與能力,會比郡縣制官員強
上百倍.

那種一人高呼,眾人從之,一地叛,諸地皆亂的情形,自然會
減少許多.

orea2004 2009-04-06 03:04 PM

引用:
作者調情神手
..............
始皇不是短命
世積勞成疾
畢竟那麼大的帝國
親力親為會有多累

也有一說是秦始皇很相信偏方
有方士告訴他服用水銀可以延年益壽
所以他長期服用水銀而中毒。

李麥科 2009-04-06 03:12 PM

引用:
作者酢醬麵
秦朝會短命,是因為取消了封建制度的關係吧.

古代訊息傳遞緩慢,長期戰亂更是讓各地交通嚴重破壞,
秦朝天下初定人心不服.

若依循封建制度,一方面統治者可就近管理,解決鞭長莫及
之隱憂,二來公侯皆視所轄之地為子孫萬世基業,善於維護
,抵制皇室橫征暴斂的抗壓意願與能力,會比郡縣制官員強
上百倍.

那種一人高呼,眾人從之,一地叛,諸地皆亂的情形,自然會
減少許多.

封建制度啊,那我就會問了,按理說如果它好的話,為何唐代之後卻很少實行,頂多只有表面的封建?

分封的本質就是把政權分散,古代的政權有兩種:軍權與財政權,尤其以前者力量最大

封建制度就是把這兩種權力下放給同姓宗族,但是很明顯的,有了這兩權,等於是國中有國,表面上雖然看起來可以讓這些封國協助中央管理,但是你很難讓這些封國的力量均等,再來就是中央的力量,是否能夠壓過一些具有實力的封國?

以西周來講,它的封建制度其實是建立在中央具有強大力量的前提下進行的,也就是說,單一封國的力量不可能與中央相抗衡,這個前提下,分封這些諸侯去管理地方才能避免封國跋扈的可能性

西周末年,姬宮湦以為烽火很好玩,結果造成犬戎攻破鎬京,這件事情造成西周中央力量的沒落

這個事件只是一個意外,卻讓諸侯們開始看清中央的力量,春秋時代表面上大家還會維持中央的權威,但是到了戰國時代,小封國會被大封國吃掉,大封國之間會相互爭鬥,中央州政府早就名存實亡,歷史的主角變成這些封國?它的遠因就是因為中央沒有了力量維持

秦朝之後就很少出現大規模的封建制度,一開始封建制度秦朝將它取消掉,改為中央集權,雖然分郡縣管理地方,但是地方官員仍是由中央指派

而在西漢初期,則是郡縣與封建並行,一開始漢高祖也是像你這麼想,除了郡縣外,也分封不少諸侯,但是最後發生七國之亂,劉啟靠著周亞夫平定這些同姓諸侯,漢朝又回歸中央集權

東漢沒有實行封建制度,但是到了西晉之後,也發生八王之亂,八王之亂的原因我不多述,但是它的原因也是因為司馬家族分封開始

不過西晉沒有那麼好運,八王之亂是西晉滅亡的原因,也是五胡十六國中國分裂大時代的開始

東晉也有這個問題,經過大分裂時代最後的結果由隋朝統一中國,短命的隋朝接著又是唐朝的中國第二個黃金時代

之後雖然同姓皇族也會造成中國朝代的政局不穩定,但是多半侷限於宮廷政爭,類似像七國之亂、八王之亂那種同姓諸侯據地爭戰的情況卻不再現

我個人認為是古人早已經過經驗了解,封建制度只是讓同姓諸侯據地為王的溫床,自家人比較不會叛變?我想只要看看七國之亂、八王之亂這兩個血腥的例子,就足夠讓那些皇帝們寧可只給諸侯們財政權,在鄉間魚肉鄉民也就夠了。

另外我也覺得也有一種可能,一般來說,春秋戰國之後的朝代,多半由兩種階級的人所建立:平民與軍人。朝代一建立,這兩種出身的皇帝也很難有這麼多的同姓親戚去分封。而且中央集權對於皇帝來說利益比分封大(有誰會想要分掉自己的權力?),也助長了封建制度的沒落。

ㄧ不小心扯太多,強調一下,只是個人看法,不一定正確。早知道別扯中國歷史了,這東西我一講起來沒完沒了

最後我抄一下維基裡面關於封建制度的古人評論,大家參考一下:

引用:
柳宗元在《封建論》中力陳封建之害:周代因封建制,使得諸侯強盛,尾大不掉,「徒建空名于公侯之上」,最後造成「周之敗端」。「漢有天下,矯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內而立宗子,封功臣」,且「天子之政行於郡,不行於國,制其守宰,不制其侯王。侯王雖亂,不可變也,國人雖病,不可除也」。

清人李富孫指出,封建制使得「諸侯可驕不可叛,故周室得以久安」。秦代廢封建改郡縣,是「矯一時之弊而適貽後世之害」。李富孫說,「柳子之論,直一偏之見,徒知前世之害,而不知前世之為利者大。既昧前世之利而不知後世之為害更深。」

陸世儀認為:「古之為治者,治心、治身、治家、治國、治天下,一而已矣。自秦以吏為師,始有所為吏治,漢複以蕭何繼之,於是吏治二字,至今習以為固然,莫能破其局者,皆自變封建為郡縣始。不行封建,吏治不可得而去也。不去吏治,三代不可得而複也。」

袁枚說:「先王有公天下之心而封建……故封建行而天下治。後世有私天下之心而封建……故封建行而天下亂。無先王之心,行先王之法,是謂徒政。」


古人為何最後寧可實行表面上的封建(也就是封國只有財政權),我想以上這四個評論表露無遺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2:28 PM.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