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音效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6)
-   -   有遇過嗎 換電腦系統 K7換K8 聲音變的虛.薄起來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772926)

beachboy7689 2009-06-21 10:59 PM

引用:
作者pcvhaha
你還真的說對了 myav那邊對 你說的以下都有研究和實驗過

那不如調個 bios 看看音質是否有提升..
改一下 記憶體參數
或者是換個 cpu 看看...
說不定記憶體的品牌,時脈都有差

不知到今天 你是否還堅持當初的看法?

我的看法並沒有改變,最近比較忙,也少碰音響了。
剛好有點時間,稍微提出一點看法。
對於這方面的討論小弟提出一些小小的建議。

基本上...討論這種議題的意義並不大,在沒有確定控制因素與變異因素之前....
這類的討論,只不過會淪為筆戰文而已。
按照您的說法,記憶體的顆粒、參數、主機板的晶片組(intel、VIA、nvidia、ATI、SIS.....)、CPU 單核心或雙核心甚至到四核心...、POWER的品牌、主機板的用料...等等一堆,上述的變異因素幾乎是多倒數不清。
更別說人對聲音的鑑賞力、心理層面的影響、如果用喇叭還要加入空間的影響。
太多了講不完。

如果沒記錯,討論應該是要建立在某個前提之下,抓出其中一部分出來討論,這樣才會有結果。

您對聲音的執著與努力,這點小弟非常欽佩,個人可沒想那麼多,因為怕鑽牛角尖。
沒別的意思,一點看法,希望您別見怪才是。
:)

PM 2009-06-22 03:10 AM

其實這東西可以用比較科學的blind test來驗證, 可惜的是大多數人沒這時間也沒這資源。

用電腦當訊源, 一般比較常見的就是像您這樣數位輸出+DAC, 但是您有想過是為什麼嗎?

blind test很有趣, 原版壓製CD和燒錄CD, 相信有很多人言之鑿鑿說有差, 但其實我測試過的案例裡, 幾乎所有人都分不出來。當然每個人系統解析有差, 但就算還是會有一兩個分得出來的人, 也只限定他常常聽的CD, 已經聽到曲目可以倒著背的程度, 如果拿一張他第一次聽的CD來測, 一樣分不出來。

另外, 個人在做測試時, 也會先放一片高頻音軌CD, 其實有約三成比例的人在18K~20K就聽不到聲音了, 到22K聽不聽得到則是明顯和年齡有正相關。

像這樣的測法, 其實也還不夠嚴謹, 理論上來說, 要先有一套有人分得出來的系統, 用這個系統來測試其他人, 這個立論才能站得住腳。

這東西有趣在哪裡, 您明白嗎?

forbes 2009-06-22 06:32 PM

引用:
作者pcvhaha
那你還進來幹嘛...說一堆543..還有我是我 不要載帽子成你們

我根本也不想跟你討論阿

我只是陳述事實 發表心得 和你這種嘴炮不一樣的 講半天酸溜溜 對此串一點貢獻也沒有
人身攻擊真的可以不必,您同意嗎? :think:

pcvhaha 2009-06-24 01:57 AM

引用:
作者forbes
人身攻擊真的可以不必,您同意嗎? :think:



當你覺的別人的話對你是種人身攻擊 也要檢視自己的回文是否對人造成攻擊 你也同意嗎?





=============================================
當我們都是電腦白痴就是了…我不認為還有什麼討論的必要或空間
=============================================

sutl 2009-06-24 04:23 AM

引用:
作者PM
blind test很有趣, 原版壓製CD和燒錄CD, 相信有很多人言之鑿鑿說有差, 但其實我測試過的案例裡, 幾乎所有人都分不出來。當然每個人系統解析有差, 但就算還是會有一兩個分得出來的人, 也只限定他常常聽的CD, 已經聽到曲目可以倒著背的程度, 如果拿一張他第一次聽的CD來測, 一樣分不出來。

另外, 個人在做測試時, 也會先放一片高頻音軌CD, 其實有約三成比例的人在18K~20K就聽不到聲音了, 到22K聽不聽得到則是明顯和年齡有正相關。

去音響展本來就要帶幾片自己很熟的CD,要不然實在很難給系統分高下,甚至會誤判。

至於最高音頻聽覺能力,我不覺得這項重要,因為樂器聲音很少超過8K,而且真正影響聽感的是音色。

ps:音量=波的振幅大小,音調=波的時間密度,音色=波的形狀

PM 2009-06-24 03:58 PM

引用:
作者sutl
去音響展本來就要帶幾片自己很熟的CD,要不然實在很難給系統分高下,甚至會誤判。

至於最高音頻聽覺能力,我不覺得這項重要,因為樂器聲音很少超過8K,而且真正影響聽感的是音色。

ps:音量=波的振幅大小,音調=波的時間密度,音色=波的形狀

就音樂鑑賞來說, 我也不覺得高頻聽覺能力是重要的事。

但當器材鑑賞的時候, 這個能力.......嗯, 就我測出來的結果來看, 是有其正相關的。

我是這麼認為的, 像是換線材、換接頭、原版CD與燒錄CD......, 之所以聲音會有差別, 是因為jitter造成的, 而jitter的影響是全面的, 不分高低頻, 只是, 在高頻的部份相對會更明顯, 包括您所說的音調和音色都會受到影響。

另外樂器的音色應該包括泛音在內, 泛音超越16K是很常見的, 而有一部份的人其實聽不見這些。

我也只是隨興的因為對方有音響而做測試, 並沒有一個很嚴謹的系統, 個人認為這方面還有討論的空間。

forbes 2009-06-25 01:05 PM

引用:
作者pcvhaha
當你覺的別人的話對你是種人身攻擊 也要檢視自己的回文是否對人造成攻擊 你也同意嗎?





=============================================
當我們都是電腦白痴就是了…我不認為還有什麼討論的必要或空間
=============================================
我有哪句話是針對你這個人做攻擊?請你引出來!若你認為觀點不同就是人身的冒犯,那我沒話說。

sutl 2009-06-25 03:40 PM

引用:
作者PM
我是這麼認為的, 像是換線材、換接頭、原版CD與燒錄CD......, 之所以聲音會有差別, 是因為jitter造成的, 而jitter的影響是全面的, 不分高低頻, 只是, 在高頻的部份相對會更明顯, 包括您所說的音調和音色都會受到影響。

另外樂器的音色應該包括泛音在內, 泛音超越16K是很常見的, 而有一部份的人其實聽不見這些。

就示波器上面的圖形來看,jitter對波形的影響的確很大,但對波的振幅與頻率幾乎沒有影響。

很多愛樂者都是老人了,聽不到15K以上的聲音並不影響對音樂的欣賞,鑑別能力更是高過沒有經驗的年輕人。

PM 2009-06-25 05:03 PM

引用:
作者sutl
就示波器上面的圖形來看,jitter對波形的影響的確很大,但對波的振幅與頻率幾乎沒有影響。

很多愛樂者都是老人了,聽不到15K以上的聲音並不影響對音樂的欣賞,鑑別能力更是高過沒有經驗的年輕人。

jitter對振幅應該是完全沒影響, 有影響的話, 應該在一開始資料就有錯了。而對頻率的影響, 則在高頻會較明顯, 所以個人把高頻視為器材差別鑑賞力的一個指標, 這不是絕對的, 而是相對的。

音樂鑑賞力和器材鑑賞力, 個人認為是有點相關、但本質完全不同的兩回事。

我是這樣想的啦~
如果換了一個器材, 大從訊源整個換一台, 小到哪怕只是換個電阻, 就理論上這一定有差, 但如果聽不出來, 那我認為這個差異就不存在。就像燒錄CD我也一直都聽不出差別 :laugh: , 但我知道其中有差別, 也有人真的聽得出來。

更實際的情況是, 換了不同的線材, 在一開始換線做參考組時, 有些人很肯定的說有差別, 而且還可以清楚地描述差在哪, 但blind test的結果卻是聽不出差別。這方面我想是心理因素大得多。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5:00 PM.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