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七嘴八舌異言堂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12)
-   -   介紹大家一部好看的武俠史詩--英雄志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652261)

T.T 2006-09-11 12:51 AM

引用:
作者lancelot0000
等書完在來推吧
免得把人騙進來後
托搞天王繼續晃點讀者功力再度發威
就對不起人了


lancelot0000兄怎麼說再度發威呢........
是一直沒停過啊 :jolin:
但是對於文學發表我個人有不同看法
托爾金寫魔戒寫了幾十年有人寫他拖稿嗎??
哈利波特三四年一本有被罵過嗎??
田中芳樹還不是一堆書待續
以上的國外大家都沒有這類的煩惱吧

但為何國內武俠作家卻有拖稿.跳票的罵名??
因為現代武俠讀者已被一個月一發的速食制度養大胃口,不是好事啊......

T.T 2006-09-11 12:53 AM

轉發一篇2004年時的好文
此文現在看起來仍有很高的參考價值!
本篇為網路上節錄下來給各位參考
作者:聽雨

現今武俠小說概況

流浪了這麼多年之後,我在下午花了幾個小時瀏覽各個武俠小說網站
,結果比我想像得還要糟,武俠小說簡直已經奄奄一息了,我記得五
年前的情況還不錯,那時候我還只是個高中生,少林寺藏經閣還擁有
許多江湖過往的資料,孫曉的英雄志才剛開始連載,六藝藏經閣的好
手如雲,眾多寫手也有多次的網聚,甚至有合作的計畫,希望能將武 俠小說這塊餅做大,當時也成立了中國武俠文學學會,20位大學教授 希望藉由學術研究,重新找回台灣武俠文學的契機,照理來說資源和環境都有,可以說萬事俱備,扇可東風。

但今天來看,一切都恍如過往雲煙,少林寺藏經閣早就關了多年,講武 堂的孫曉毀譽參半,六藝藏經閣已經人去樓空,foxflame的《水龍吟》 和游子時的《刀劍列傳》遙遙無期,武俠小說似乎自黃易的大唐雙龍傳之後漸走下坡,萬象出版社倒了,獅鷲也倒了,原本想要出版司馬翎作 品集的真善美出版社還在版權之間糾纏,少數幾個好消息是奇儒的《凝 風天下》曾站穩金石堂的銷售排行榜,金庸小說改版也掀起一波漣漪, 如果幾年前喊出的:武俠小說已死?是一句問號的話,那麼,今時今日
來看,恐怕句號已經畫出一半的太極,另一半由夕陽接去,成為黃昏的末戀。

我們再談談武俠小說的文學定位好了。

如果只能用一句話來表達我的意見,我會說:「武俠小說只會愈來越重要。
武俠小說豐富的文化內涵和幻想性質,將會是華文文學界最重要的財產之
一, 如果歐美的幻想世界是建立在魔法和未知的大陸、騎士和多種族之間的 故事〔魔戒、哈利波特〕,日本的幻想世界是平安時代的驅魔師、僧侶、妖 魅和怪談〔陰陽師、鬼神童子、靈異教師神眉〕,那麼中國的幻想世界就是 武林間的俠義情仇。

在某方面來說,武俠小說是一個東方民族所蘊育出的特有世界,上從太史公 至今已有千年的歷史。從李安的《臥虎藏龍》到張藝謀的《英雄》、《十面埋伏 》,東方導演顯然知道武俠小說在文化上特有的魅力,對西方人而言,這是一 個全新的世界觀,以血以劍纏繞出的柔情萬千,掌風和雲影交疊出快意恩仇 。

如果說電影、媒體對武俠小說有正面的推助效益,為什麼台灣目前的武俠 小說處在如此低迷的情況?在一片順風的情況下,台灣的武俠小說「竟然 」能逆風行駛,豈不怪哉?荒唐?如果對照台灣目前的奇幻文學發展,更讓人有如人飲水之感。(按編:由第三波發行龍槍編年史三大冊至今,今日 的書店已經充斥了數倍的奇幻文學作品,譯者也從朱學恆先生一人開枝散葉。)

21世紀是文化的戰爭,武俠小說卻在這些年節節敗退,雖然市場上偶有 佳作,但大多在沉浮之間淪為濤沫,可以和金庸比肩的只有「舊版的」金 庸和「新版的」金庸,聽起來格外諷刺。有論者認為金庸小說已然形成武俠小說的黑洞,擠壓了這個市場,所以新生代的作家還沒有萌芽就被淹沒 了,但是我覺得這只是其中的一個原因,真正造成武俠小說衰敗的主因是出版策略上的失誤。

我說的「出版策略失誤」是以一種事後檢討的角度來說,事實上,當初擬 定的計畫只是想規避風險,但沒想到日後的發展會如此歧嶇。在這裡我要 詳加說明的是,我並不是以一種指責的態度來數落出版社的不是,因為沒 有人能預料未來的發展,今天可行的方案或許到了明天就失靈了,這在企業界都是常有的事,只是大多時候出版社的態度讓我一再惋惜,明明是風景,最後終於走成了絕路。

綜觀這五年來的武俠小說出版生態,我可以用簡單的幾句話來說明,就是 :「賣書換錢。」出版社將小說作家視為金雞母,不論優劣,全都以殺雞 取卵的方法在第一時間取得利益。在出版社的眼裡,武俠小說只是小說的末流,一張用過即丟的衛生紙而已。會造成這樣的情況,主因是這40年來的武俠小說都是用這樣的方式處理,武俠小說大量進書給出租店,就像是三流的言情小說和漫畫一樣,每個月不斷的淘汰,在這樣的情形下,不管是武俠小說是好是壞,它的壽命都極其短暫。

武俠小說結合出租業的出版策略,在過去的歲月都取得一定的業績,但是到了新的紀元,面臨電影和電視的影音挑戰,閱讀武俠小說的人口都已經漸漸流失,這時候靠大量出版來取得收支平衡,最終只不過是擴大傷口而已。

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大唐雙龍傳》,萬象出版社+黃易出版社一共出版了63集,一本以135元來算〔打九折〕,一套就要價8505元,這樣的價錢足以買一整套金庸小說,還餘幾千塊可以和女朋友看電影吃飯。當初黃易甚至誇口要寫100集的時候,我不禁懷疑黃易真正的心態是什麼,北疆之行完全是狀況之外,甚至可以獨立成為其它的小說,也不會損害《大唐雙龍傳》的結構和文學價值。

出版社以量換錢只是本身的生存策略,在商言商,我認為還說得過去,最可悲的地方是小說作家本身的墮落,才是武俠小說沒落的最大原因!小說作家聯合出版社一同賤賣自己的作品,最畸形的例子就是《龍魔傳奇錄》。


《龍魔傳奇錄》當然不能算作武俠小說,不過卻可以總結出版社的出版策略,這套書共有70集,現在奇摩拍賣上連一本40塊都嫌貴!當出版社告知作者書賣得不錯的時候,小說作家想得不是如何結局,而是如何繁衍下去,直到市場飽和後才肯罷手,說好聽是滿足讀者的期許,難聽一點就是為了自己的稿費!這種情況幾乎只發生在武俠小說版社身上,真可說是獨特的出版現象。

古龍的《絕代雙驕》敢情是武俠名著,可是你到坊間一看,不僅書名改成了《新絕代雙驕》,連原本的五大冊都散拆成十本,封面還是類似港漫的人物圖形,試問這是不是作賤小說?拆成十本除了賣錢好用,我實在想不到其它正當的理由,當然,你或許會問,金庸小說不也是有袖珍本嗎?但是金庸小說的袖珍本;完全是以掌中小說的概念延伸而成,它比市面上小開本的武俠小說更小,內容也更充實。

說了一些行銷失敗的例子,我們再回顧行銷成功的幾個案例〔有正反兩面更可以深刻體會武俠小說目前的出版窘困〕

日前最成功的個案首推聯經出版社的《魔戒》,除了搭上電影熱之外,分成三大冊整裝銷售是最成功的策略,打出999的價錢,讓你付出1000塊還有找,剩下的1塊錢還可以打電話回家報平安。〔註:在我們古早的年代中,在街上可以找到投幣式的電話亭,有鑑於現在人人都有手機了,所以特此說明。〕

第二個成功的案例比較不明顯,但是能從中看出武俠小說出版的方向,就是時報出版社購買黃易的《大唐雙龍傳》和《尋秦記》的版權,重新包裝並縮減冊數,《大唐雙龍傳》從原先的63本減為20本,《尋秦記》也從原本的25本減為7本,這無疑說明了一件事,就是將好的作品行銷成為經典,讓讀者願意珍藏好的武俠小說,並在無形中提升武俠文學的地位。

既然談到經典,我們不可避諱的,一定得提到金庸,金庸早在30多年前就已經成為經典至今,長銷不墜,一來是因為價格平易〔質和量均重〕,會讓你覺得花錢購買金庸小說是一件有意義的事,能夠提升自我的價值,所以讀者們也願意搜為珍藏之用。

我用兩個很諷刺的比較來結束這篇文章

在台灣的書店中,只有兩種書需要套上塑膠套膜,一個是漫畫,第二個是武俠小說,可是武俠小說中的金庸小說卻大剌剌的擺在書櫃中,完全不怕讀者來書店看白書,相反的,其餘的武俠小說像是見不得人似的,書櫃旁甚至體
貼的附上說明:「拆封視同購買。」完全不顧消費者的權利,當然,出版社一定覺得顧及消費者的權利就是損失自己的利益。

第二個例子就是孫曉的英雄志,我們姑且不去評論這部小說的優劣,事實上,這部小說足以說明當初武俠小說出版的窘境,當年孫曉不願意賤賣自己的作品,所以夥同友人開了講武堂出版社,我個人認為這是一件相當有風骨的事,當然這也表明了作者的自信,不過最後卻因為拖稿的問題惹來許多謾罵,所以顯得格外諷刺。

一個為自己作品多次拖稿的作家,被罵個滿頭包。
那些賤賣武俠小說的作者,卻落得輕鬆?

這不是很奇怪的情況嗎?認真的人討罵,摸魚的人卻沒事。
這樣還有誰願意為自己的作品負責?


台灣的出版社只專注於短期的投資,少見長期耕耘武俠小說的市場,也不會思考如何開闢新的閱讀人口,不禁讓人感嘆武俠小說已死。


後記:


不知不覺也過了5年多了,恕我說一句,我能明顯感受到7年級生整體的程度低落,雖然之中可能有少許的高手,不過那只能算是僅有的個案罷了。在BBS武俠小說的連線版中,真正有重量的文章實在太少了,真正討論武俠小說的文章越來越少,比以往的任何時代都少。

最近談到了黃易,我發現很多問題大多是舊事重提,少有真知灼見,筆戰文看了十來篇也沒有任何新意,其實我有些許失望,大部分的人都是在抓話柄和語病,然後窮追猛打,根本達不到任何共識,不過是在表明自己的立場而已,感覺起來像是在自說自話。

最後,我要向武俠小說作者喊話

奇儒的《凝風天下》和黃易的時報版《大唐雙龍傳》和《尋秦記》是最好的
例子, 武俠小說要向經典靠攏,才能長銷不墜。在這個時代中,明珠不會蒙塵,我們永遠期待好的武俠小說。

相信自己的作品很好,要求出版社替你規畫整體的出版事宜。
不要出版32開本的小本武俠,而是要有25開本的磅礡氣勢。

樓聽雨
寫於2004年9月9號晚間

惡蟲 2006-09-11 01:16 AM

現在跟以前不同了。

以前武俠小說出版的時候,新書一出就是一整套。所以要看的時候,絕對有機會一口氣看完。

現在出書,都嘛是先出幾本,看銷售量如何再繼續出。很多小說在出版時,作者根本尚未寫完,更加不可能一出就是一整套。

於是乎,出版社看銷售量調整集數多寡的情形就出現了,有時候銷售量不佳的作品,還會被迫腰斬,在作者沒有想要結束的情況下被迫結束,影響作品完整性。

所以,除非回到以往,發行時就是一套書,否則出幾開本都沒有用,也別怪讀者擔心太監而不願意出錢買書。

T.T 2006-09-11 02:05 AM

一次發行套書需要大量的時間.金錢去堆積
現在不是成名作家不可能這樣搞
新作家出一兩本又沒人支持
所以只能惡性循環啊=_=

英雄志孫曉前前後後搞了十年,有多少人能專注於一件事物十年??
到了要完結的關鍵,更沒理由不全力完成
所以我願意為他打書.支持他!

lucses 2006-09-11 02:40 AM

引用:
作者惡蟲
現在跟以前不同了。

以前武俠小說出版的時候,新書一出就是一整套。所以要看的時候,絕對有機會一口氣看完。

現在出書,都嘛是先出幾本,看銷售量如何再繼續出。很多小說在出版時,作者根本尚未寫完,更加不可能一出就是一整套。

於是乎,出版社看銷售量調整集數多寡的情形就出現了,有時候銷售量不佳的作品,還會被迫腰斬,在作者沒有想要結束的情況下被迫結束,影響作品完整性。

所以,除非回到以往,發行時就是一套書,否則出幾開本都沒有用,也別怪讀者擔心太監而不願意出錢買書。



沒辦法
大家故事越寫越大 背景動不動就影響國家走向 歷史定位 甚至改變時空
當作家把書寫完 也等於餓死在家

過往大家 都是一次四本八本出 以他們的能力 大約也不過是半年一年的
在當時 出武俠小說的收入 配上這種時間足以養活一家子人了

現在呢?
劣幣驅逐良幣 市場越做越小 當然作家的收入也相對減少
在台灣出一本三十二開的小說 作家能拿到的也不過兩萬出頭 (當然 有市場保證的除外)
能期待他們一次交足稿量嗎? 作家不敢保證 出版社也不敢保證能賣
所以變成這種怪狀況

當年金古二人的背景與現在不同 更不能作為樣版了

BY 六藝北斗

Pacifism 2006-09-11 03:23 AM

引用:
作者lucses
還有人記得我啊!

真是難得 你是老六藝哪位阿!


抱歉,我只是一個潛水者 :ase
在當年網路小說剛崛起時,常常跑去六藝看文,看評論

那時真是網路小說的黃金時期

T.T 2006-09-11 07:13 AM

又為了配合租市
一些出版社瘋狂發速食化的粗糙新書
讓事情又更惡性循環

lucses 2006-09-11 09:05 AM

引用:
作者Pacifism
抱歉,我只是一個潛水者 :ase
在當年網路小說剛崛起時,常常跑去六藝看文,看評論

那時真是網路小說的黃金時期



那年頭各據山頭 那是啥黃金時代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3:12 PM.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