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七嘴八舌異言堂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12)
- - 車子一直以來都沒有啥太大改變...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629724)
|
---|
.......那樓主你希望她有甚麼樣的改變?
便捷,舒適,安全,低耗能......這不是目前各大廠商正在努力的嗎? |
引用:
如果只是想達成都市代步車的目標,極速約120公里/小時 應該不須要功率很大的馬達,所以減速齒輪箱應該也不用太大或太複雜 而且不須要四輪皆有馬達 只有後輪有馬達就可以了 引擎室重量也可以減輕 達到完美的前後配重呢 |
|
有的
日本已經有某大學研發成功了 而且不止四個輪子(好像八個吧) 時速也高達200以上 預計今年量產 還有三菱下一代的evo的概念車也是將馬達作在車輪裡 明年好像要拿來試跑拉力 兩台車的概念一樣但技術不同 半年前日本的雜誌跟新聞都報得沸沸揚揚的 引用:
|
|
再找到一台
會日文的大大幫翻一下吧 小弟來去睡了 http://journal.mycom.co.jp/articles/2005/09/28/eliica/ http://www.eliica.com/ |
引用:
知道的一方多8圈電動汽車「Eliica」吧。說不定普通,有著由於電動汽車,8圈驅動�***山右京先生的最高速挑戰,研究目的等的印象,不過,實際是與慶應義塾大學從把由於參加企業的「由於電動汽車的環境問題的解決」作為題目的項目產生了的車。 被認為是全球變暖的原因的CO2里面,20%一般認為從把汽油和輕油等作為燃料的汽車·內燃機被排出。近來,內燃機+電動機的混合波導聯結車一點點也普及,用各社各種各樣的方法對環境性能的改善的運動雖然能看,但是對徹底的解決還留有了多的課題。是在那裡,廢氣和水都不發出的「根據電動汽車實用化讓普通普及的事圖謀環境問題的徹底的解決」的Eliica項目。 據說發端,從1983年以電動汽車的開發為首,到2001年製造7台的慶應義塾大學的泉水教授和,當時是三井住友銀租約社長的現吉田教授,泉水教授製造的電動汽車「KAZ」試乘了的時候,在由於那個出眾的加速力和肅靜性感動了的事裡(上)開始。據說並且從世界的環境問題解決的視點,決心了吉田教授支撐泉水教授的電動汽車實用化項目的事。遇到對商務精通了的吉田教授和作為日本的電動汽車的第一人的泉水教授,把具有了最終環境性能的ekoka的實用化作為目標的Eliica項目出發了。 Eliica項目的體制,項目統覺負責人慶應義塾大學政策·媒體研究科吉田博一教授,技術總負責人同·環境信息系清水浩教授。而且以大學的技術職員8名,總務職員5名,研究生約10名,係學生約50名的全體約70名被構成。車身理念的決定,方法,設計全部慶應義塾大學進行,車身製造慶應義塾大學和贊助企業的聯合進行著。項目以向國家的預算不依求,贊同對環境問題的徹底的解決的研究·搭配的企業群被構成。把慶應義塾大學做為核,得到以energy發球,daiwahausu工業為首的30公司以上的民營企業的接應展開的大型產學一起是同項目。 要實現以大型鋰離子電池的普及低價格化的商務模式 為目標的Eliica更成為的進化,大型鋰離子電池的低價格化變成必需。鋰離子電池自己由於各種各樣的用途各種各樣的方法的東西普及著,不過,汽車用等,要是特殊的用途的大型鋰離子電池,是不是特別訂貨大量只有使用小型品。大型電池自己的需求,以醫院和通信系統,大樓等為首在各種各樣的地方被使用,需求自己雖然多,但是那些常常是特別訂貨品,以數和方法協調的是現狀。因此,對於電動汽車的實用化,普及大型鋰離子電池的低價格化必須,對於為此需要由於民生利用的大量普及。 根據這樣的狀況,為了對在Eliica項目的參加企業中更變成的環境能源問題的對應的研究會從出發,那個活動大型鋰離子電池的有用性也變得清楚了。達到啟動變成那樣的話各企業一起大型鋰離子電池商務的機會高漲,揭起了需求的確定,低價格化,商務模式的制定的,等「L^2項目」。從Eliica項目重新環境問題專心致力的項目應該出發了。 嗯...免費翻譯網頁翻的,加減看吧,別K我就好~ :cry:rz |
引用:
二十世紀初期這種車還蠻多的啊!有名的列車砲也是這樣的設計 :) 現在還維持這種設計的大多是工業用車輛,如挖土機或堆高機。 那為何一般車輛不這樣做?因為耗油... 其實軸上馬達早就很成熟了 :shy: 複合動力車輛只在走走停停與長下坡有省油優勢,開高速公路定速就不明顯了,加速跟上坡更不用說,光電池的2~300kg就多耗油了 :stupefy: |
我手邊有的資料..
工業用2極電動機(馬達) 馬力----概略重量 50HP---282kg 100HP--502kg 200HP--920kg 當然這是工業標準的馬達..會重一點, 但也可以拿來當作"電動馬達是很重"的參考, 不然車廠為什麼要做油電混合而不做單純的電動車? 理由顯而易見... 它們的能源/動力 轉換效率不如內燃機好。 所以... 不是車商笨 想不到.. |
引用:
抱歉, 請問一下, 我記得這種軸內馬達仍然有減速機構, 輪彀內就是行星齒輪減速, 不知道是不是這樣... :ase |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1:30 AM. |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