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效能極限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18)
- - 主機板附贈排線與 SilverStone SATA II 排線比對測試報告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609644)
|
---|
引用:
可能是損耗的差異吧,除了銅損外(高頻時有 skin effect),介質 (中間銅線與外包鋁錫之間的白色物,規範中舉的範例使用的材質是 Polyolefin) 也會造成不少損耗,不同介質的 dielectric loss 不同。 另,規範中對 SATA 1 與 2 (Gen1i/Gen2i) 是用同一組數據。項目為 Mated Connector、Cable 的 Differential Impedance、Cable Pair Matching Impedance、Common Mode Impedance、Maximum Insertion Loss of Cable、Maximum Crosstalk: NEXT (10-4500 MHz)、Maximum Rise Time (35 ps input)、Maximum Inter-Symbol Interference、與Maximum Intra-Pair Skew。 |
(不能改了,只好加在後面囉)
另,External Cable 在 Maximum Rise Time (35 ps input) 與Maximum Intra-Pair Skew 較鬆,其他同。 不過,不清楚是否真的是頻寬問題,還是接觸點是否良好?? (小弟沒研究說) 最後,剛才忘記說,非常感謝開版大的辛苦測試! :) |
因為一次換全部線
我在猜有可能有一條ASUS劣質 就會有這種結果 因為測試值都相近 有空的話 大大您可以再個別測試測試 呵呵 |
引用:
感謝分析,不過話說回來一條40元的SATA I 排線裡面的絕緣介質可以用到多好是個問題?呵呵。 至於接觸點,小弟覺得這反而是非常重要的地方! SilverStone排線的接觸點實在太鬆了!開機途中數次害我磁碟陣列失效。 To Helios大,之前還有更慘的數據。ASUS排線接觸不良讓HD Tach的曲線 部分居然變的像脈波一樣.......... 由於為了這次測試,鬆脫的SilverStone排線讓我的作業系統損毀了, 我用AcronisTrueImage復原了一次,所以失掉滿多測試數據。 所以未加詳盡,請各位多包函。 |
引用:
To DS大,條件都相同啊? 而且小弟所有測試並沒有測系統的那一組陣列呀? 第一組 陣列卡Silicon Image 3114,PCI-2.0 Hitachi 400G *4 RAID-0 第二組 陣列卡Silicon Image 3114,PCI-2.0 Maxtor 250G *4 RAID-0 唯一變數只有換排線而已。 說老實話,經過這一次,不推薦SilverStone SATA II 排線 |
SilverStone我買4條白色的
接頭真的做的很鬆,很容易裂開~目前斷裂了3條...... 用快乾不知能不能補接回來? |
SilverStone的接頭其實有暫時解決的方法
接上去後 接頭會因引力而往上翹,在上面的間隙裡塞紙片 :jolin: :tu: |
引用:
一條160的排線買回來還要這樣搞是否有點誇張^-^ |
不知chunyan0001大有沒有想過自製SATA排線
這樣線要多長都可以自己控制 且整線會容易許多 ;) |
很棒的測試..
不過SilverStone的排線..也太粗了吧 爽度一流.但整線應該不好整 |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2:04 PM. |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