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顯示卡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8)
-   -   ATI: R520, RV530 and RV515 NDA解密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537339)

Artx1 2005-09-15 02:02 AM

引用:
作者copernicus
大大您同時脈的意思也包括要同管線數是吧? :)


照那個規模的話,同時脈下就算不同管線數的話,也可能也會稍微輸些。
就看差多少而已。

samsung 2005-09-15 02:03 AM

引用:
作者copernicus
大大您同時脈的意思也包括要同管線數是吧? :)


我是小小/小小/小小
我現在搞不懂為何R520要設計成這樣
:stupefy:

kf0916 2005-09-15 02:03 AM

引用:
作者copernicus
現在看來, 相對上可能是3D speed 大輸,image quality 小輸, 2D 恐怕也贏不了 :think:


這麼晚了...還一堆人
那就鑽研低溫省電囉...

ExtremeTech 2005-09-15 02:14 AM

引用:
作者kf0916
這麼晚了...還一堆人
那就鑽研低溫省電囉...

低溫省電就交給S3就夠了

Ati繼續去拼他的獨立顯示NB

Artx1 2005-09-15 02:17 AM

引用:
作者samsung
我是小小/小小/小小
我現在搞不懂為何R520要設計成這樣
:stupefy:



話說我針對這點回好了。

從C1的US設計,和R520的高時脈來看,我會覺得R520比較重視Vertex Texture效能。
也就是說,它應該很希望能夠善用Displacement Mapping....
至於NVIDIA主打的HDR,ATI他們大概認為Int 16就夠用了,短期不需要增加到FP16,
也因為如此,就連FP Texture Filtering & Blending都懶得做了,因為覺得反正也用不到....well,實際上用到的機會是沒那麼大就是。

orinsinal 2005-09-15 02:20 AM

引用:
作者Artx1
話說那個"澄清謠言",R520的H.264 CODEC應該是Shader Program,
所以應該真的可以說"沒有硬體解壓";至於AVIVO,應該也和這有關係。

至於高層,搞好經營部份就很了不起了,
能多熟實作細節我也不太相信。 :laugh:

唔....你的意思是,如果H.264部分資訊的處理交由R520的ps單元負責,仍不算是硬體解壓
如同NV4x有一區塊是專門處理視訊加速的單元部分,才能稱得上"硬體解壓"嗎?

ss9785 2005-09-15 02:25 AM

現在說也沒有用到時看實際測試吧

高階卡贏只是面子問題
重要的rv系列能不能打贏6600和未來的7600(假想)

想到ATI中高階新卡從R3X0系列以後在台灣的售價......真是世界第一
不是我們不支持ATI 而是誰來支持我們的小朋友......

不得不承認7X00系比較超值..(淚~)
但還是看實卡再說吧~

------

看R4XX的失敗和r5xx的延宕....再看6X00和7X00的態勢..
望著機殼內的9800....ati的榮光何時才能再現

Artx1 2005-09-15 02:27 AM

引用:
作者orinsinal
唔....你的意思是,如果H.264部分資訊的處理交由R520的ps單元負責,仍不算是硬體解壓
如同NV4x有一區塊是專門處理視訊加速的單元部分,才能稱得上"硬體解壓"嗎?


這只是說詞,與效果好壞並沒有直接的關係。

NV4x有一個額外的VLIW based processor,專門做為視訊加速用,
大小大概23M,也就是說與NV10差不多。
主要的原因是因為NVIDIA的PS沒有提供直接的記憶體存取功能,
所以另外弄一個結構出來。

R520的話,照那個ring bus來看,R520的PS可以直接存取記憶體的機會變得比較大了,
加上C1的MEMEXPORT的功能來看,R520應該也有類似功能。
所以要處理視訊加速的話,基本上需要使用Shader 的資源。

不過,演算法還是比較重要的,因為NV4x雖然有這麼一個單元在,
過去Video處理方面都還是比較吃系統資源;而ATI則否,
足證這個硬體結構上的落差,其實或許還不如Driver的一個bug帶來的影響重大。
所以,爭是不是有「專用硬體」,想想意義也不是那麼大,只是這仍然是一種說詞就是了。

ianme 2005-09-15 04:30 AM

一個在好的架構沒有辦法讓人享受到根本沒用,我覺得這是ATI當前對於我們這邊來說比較嚴重的問題,其實高階卡成敗只是面子問題,R3XX系列時,nvidia也是輸阿,可是更便宜的5900XT跑出來,我想其實能以更低廉的價格買到更高規格的產品,會比較實際。不曉得為何ATI X800要出到10種規格,還有打不贏,乾脆讓X800系列取代X700,X700去淘汰無用的X600這樣不是更好,高階盡輸至少市場搶一半回來,X800出的狀況讓我覺得ATI還停留在勝利的感覺,無法面對事實。

Kis2080 2005-09-15 09:48 AM

引用:
作者samsung
我必須老實告訴你,R520只不過是披了SM3.0的X800,同頻率/管線效能會大幅超前X800是天方夜譚


五星級的失望

:flash: :flash: :flash: :flash: :flash: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4:02 PM.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