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七嘴八舌異言堂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12)
- - 獨步全球的天文學發現?美國總統川普宣布:月球是火星的一部分!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1162765)
|
|---|
引用:
只會山寨的中國人不乾不淨 當然會被質疑啊 :o :o :o |
引用:
其實你不用管前段速度差異, 當登陸火星的太空船用完隔熱罩與降落傘後, 速度已遠低於宇宙速度1730 m/s(大約80 m/s), 而歷來火星降落任務失敗大多數都不是宇宙速度降到80 m/s降落傘等前段, 而是脫掉降落傘後80 m/s到0 m/s的最後階段, 才會有嘗試過純噴射, 跳跳球, 天空起重機...好幾種選項, 如果登月小艇那套逆向噴設技術, 可以十幾噸載人任務1730降到0 m/s連續成功幾次, 解決一噸多80到0 m/s不是輕而易舉, 為什麼不拿來給登陸火星用? |
引用:
用錢來解釋也不通, 當年所需技術要全新研發, 當然比較貴, 如今需用的材料, 化學, 火箭引擎, 電池, 電腦, 感知器, 控制, 通訊, 軟體...市面上商用已成熟技術都比當年太空計畫特用先進多多, 直接拿來用就好, 何需要下成本研發? 再來後續登月計畫的時程與經費都是NASA自己估算的, 天底下沒有人比他們更熟悉, 但為什麼每次都估錯? 是不是讓別人印象中NASA抽屜裡的獨門秘方, 其實是假的, 但宣傳已久連老闆(例如那個副總統)都以為真的有, 被壓著啟動再次登月計畫時不敢編列預算重新研發, 只好一次又一次的畫大餅, 一次又一次的不了了之. |
要上太空得當然不可能直接套用商用品 :jolin:
商用品得使用環境是地球上,在地球上除了特殊區域外,不需要設計成能承受極高溫~極低溫得反覆循環耐受以及電磁輻射抵抗,也無須承受搭載於火箭上發射時得劇烈衝擊 要上太空得那些至少都要重新設計加強後進振動測試機.恆溫機.還是做EMI耐受度.EMC相容測驗等等得測試跟反覆修改 除非只使用當年的老骨董(抱歉,很多年前太空總署就抱怨過市面上能撈得老零組件都越來越難到手),不然只要有使用新零組件就是要重頭驗證過,這是必然得設計驗證流程 單單看市售電池沒做處裡還不用上太空,光是拿到極區就一票過低溫失效了 |
引用:
最近火星, 太陽系任務那麼多, 一樣拿太空規格的零件就好了, 絕對比50年前的更小更輕更可靠. |
引用:
更可靠不是用嘴講出來得 實際上表現如何仍是要走完一套檢證測驗流程後才知道,除非是那種帶上太空站後在艙內用的東西才直接拿市售品直接用 像太空總署長年跟NIKON合作,往年一般站內用得就是Nikon D2Xs/D3S與AF-S Nikkor 14-24mm f/2.8G ED之類得當時期高級品跟市售鏡頭,太空外使用也是NIKON得產品,但卻都是特規訂製品 |
引用:
這麼直接道破 小心等等會有人惱羞罵你思想有問題喔 :laugh: :fear: :( |
引用:
你到底在講什麼鬼東西!?導航與定位可以在幾年前就在地面上計算好? 好啊,那還要GPS幹嘛?把目的地標在地圖上寫上距離和路線你人不就到的了? 你能100%保證原先的定位和導航資料沒有錯誤或是太空船不會偏離原有路線不需要中途校正? 飛行體本身可以接受數分鐘的延遲指令? 你玩遙控飛機然後有一分鐘的指令延遲看看你能不能起飛降落? 卡西尼號,航海家號,這些電腦接受的只是大方向的計劃指令, 剩下細部的要全靠電腦判斷完成,所以才可以在執行前夕接受這些指令, 等到計畫時間一到執行這些計畫。 但即便如此,仍然不能像好奇號這樣全程透過電腦精確"降落",只能夠變軌離開太陽系, 或是撞土星這種這種任務。 1969的阿波羅計畫更是不可能,實際上降落過程前半部全靠PGNCS自動控制即可, 最後的降落過程才需要人工參與,因為PGNCS沒有精確到可以判斷目前的地形是否可以降落。 既便如此PGNCS還是全程參與了整個降落過程登月小艇的平衡控制。 引用:
PGNCS沒有在任何太空計畫或民間產品上出現過? PGNCS中的IMU就是美國早期北極星彈道飛彈的IMU衍生產品。 還有請不要看影片胡說八道好嗎?你真的知道這台在模擬訓練什麼嗎? 模擬訓練裝置外型本來就不需要實機長的100%一樣 而且這個影片是模擬訓練不是測試,摔掉的只是其中一架,並沒有訓練失敗。 引用:
然後呢?如果我可以透過火星大氣減速我為什麼要把將近十噸的降落燃料送上去? 離開地球軌道的成本不用算?要多大隻的火箭? 好奇號發射的火箭Atlas V進地軌道有效載荷才18噸,然後放將近10噸的降落燃料? 這種工程師可以直接開除了。 我看你就是想把登月神話為不可能來導向陰謀論,登月技術在當時算是尖端科技沒錯, 但現代科技來看裡面用的技術沒有什麼了不起的。 不過我也懶得和您辯了,您請繼續.... |
引用:
很後悔跟你這種邏輯太差的人討論問題, 如果你沒辦法改善你的邏輯能力, 恕我不奉陪了. 我說登月關鍵是降落控制電腦, 意思是登月小艇就不用導航了? 登月小艇由80降到0的控制技術, 不明白為什麼要與燃料量鎖在一起, 一個可以應付大燃料改變, 大幅度減速, 大高度差降落情境的高科技降落控制, 在低燃料改變, 小幅度速度, 小幅度差降落情境時就失效了? 可是明明登月小艇最終階段應付的是一樣的在低燃料改變, 小幅度速度, 小幅度差的降落情境. 你說模擬訓練不是測試, 摔掉的只是其中一架, 並沒有訓練失敗, 那麼有訓練成功, 測試通過的紀錄嗎? 幾十年前就有人質疑這點, 因為NASA從未公開過測試成功的影片, 你敢講摔掉都不算失敗, 想必有內線知道其他幾架測試成功的實情, 是否能提供解謎? 你也認同飛行體本身不能接受數分鐘的延遲指令, 延遲指令辦不到遙控飛行體起飛降落(這方面我們有共識). 但認同登月為真的人, 就是主張登月小艇是地球NASA遙控(對那時代的通訊能力有百分百信心), 所以才能用比卡西歐電子錶還弱的電腦, 讓登月小艇降到月表, 在無需整補之下, 發射(這可比飛機起飛還複雜喔)離開月球. 否則為什麼在地球要動用幾百上千人, 監控無數系統與訊息, 才能順利發射的太空船, 到了月球卻像用跳的一樣, 可以連臺電腦都不用就跳離月球? |
引用:
這個有介紹控制原理 [YOUTUBE]091ezcY-mkU[/YOUTUBE] 阿姆斯壯測試成功紀錄 [YOUTUBE]X0pajNngOeo[/YOUTUBE] |
|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9:21 PM. |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