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七嘴八舌異言堂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12)
-   -   偉哉德國!!德國50萬勞工抗爭大勝利!「家庭照護假」不分男女,每周工時最多減至28小時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1142090)

老飛俠 2018-02-11 05:53 PM

引用:
作者rup4
過的爽的員工會貢獻創意?
國外或許有可能
台灣從文化跟教育上就沒這觀念
只有有心向上的員工會貢獻
其他過的爽的員工只會努力去凹如何讓自己過的更爽


有心向上,但被壓榨到沒有一點空閒時間來思考,一樣貢獻不出什麼創意。

待過好幾家公司都觀察到類似現象:

肯負責肯做事的人做到死,
擺爛的人爽爽過

很多時候都是上面的人要交差,而他們也知道擺爛的人靠不住,於是工作全部丟到比較認真的部屬身上,
主管只求能解決問題,不要讓大老闆釘就好,工作的分配合不合理以及不平均的情形並不在意。

於是一再惡性循環,認真的員工永遠overloading,事情都做不完了,哪還敢思考不同的做法?等到他們覺得透支了,也就留不住了,
然後下一批人進來又是一樣的情形。

blair 2018-02-11 06:41 PM

引用:
作者pm17g101
日本沒有德國強大,德國就是德國,我同意「日本是亞洲的德國」,

但「德國是亞洲的日本」這句話就有問題。

日本精密工業是以德國為師
而且永遠都沒追上與超越老師過

所以「德國是亞洲的日本」是根本的錯誤

blair 2018-02-11 06:45 PM

引用:
作者oversky.
有錢的公司可以養一堆「掩護」用的專利,
讓對手捉不準公司未來的走向。

也有像蘋果幾年前申請Face ID會用到的專利時
對手(以及所有盯著蘋果申請專利內容的記者)卻搞不清楚這專利要做啥應用的方法
不見得要掩護啥

davidxyz 2018-02-11 07:31 PM

引用:
作者pm17g101
日本沒有德國強大,德國就是德國,我同意「日本是亞洲的德國」,

但「德國是亞洲的日本」這句話就有問題。


看清楚內文,
我談的內文是"研發技術能力",
亞洲強的是日本,歐洲強的是德國,
我並沒有說日本或德國誰"強大",
只是形容這兩國分別是亞洲跟歐洲擁有強大的研發技術能力的國家而已

-------------------------------------

很多人都說: 低薪,政府害的! 高工時,政府害的!
當然政府有責任,但我會覺得.....
資方問題的最多,再來是勞工,最後才是政府!
資方和政府我就跳過,看看勞方!

最近我身邊發生一些事情,讓我有很深的感觸!

公司尾牙,我(就是我,不是什麼我朋友)不想去,所以報病假就沒去!
禮拜一進公司,當然多數同事不是白癡,都知道我不去不是因為生病!
就私下跟我說什麼:
尾牙要去,不去會黑掉!
就算有什麼不爽,去吃他一頓也好,即使獎品獎金差也沒關係!
甚至還有同事看似不敢走在我旁邊,好像害怕他也會跟著被貼標籤!

從我同事的回覆,應該就知道我在講什麼!
台灣勞工壓根就是奴性! 好死不如賴活!
什麼都不敢講不敢反抗,
難怪資方吃死勞方,
不就是勞方自己搞死自己!
更不用說職場上,一堆同是勞方的主管壓榨同屬一邊的勞方!

台灣何時像德國一樣?
不用想了!
不可能!
台灣就是低薪高工時不會變了!

GERORO伍長 2018-02-11 09:12 PM

引用:
作者davidxyz
看清楚內文,
我談的內文是"研發技術能力",
亞洲強的是日本,歐洲強的是德國,
我並沒有說日本或德國誰"強大",
只是形容這兩國分別是亞洲跟歐洲擁有強大的研發技術能力的國家而已

-------------------------------------

很多人都說: 低薪,政府害的! 高工時,政府害的!
當然政府有責任,但我會覺得.....
資方問題的最多,再來是勞工,最後才是政府!
資方和政府我就跳過,看看勞方!

最近我身邊發生一些事情,讓我有很深的感觸!

公司尾牙,我(就是我,不是什麼我朋友)不想去,所以報病假就沒去!
禮拜一進公司,當然多數同事不是白癡,都知道我不去不是因為生病!
就私下跟我說什麼:
尾牙要去,不去會黑掉!
就算有什麼不爽,去吃他一頓也好,即使獎品獎金差也沒關係!
甚至還有同事看似不敢走在我旁邊,好像害怕他也會跟著被貼標籤!

從我同事的回覆,應該就知道我在講什麼!
台灣勞...



這個我很有感!
有時候台灣的勞工會自己人搞自己人!
明明只是小到不行的小主管 也是勞工的一份子 頂多就是高級勞工吧!
說話做事真的把自己當成資方 然後一直把底下的人當狗喊
有些人勞工意識比較高一點有些想法就會被這種人搞成黑名單往上報
自己不想為勞工爭取福利也不讓別人爭取 還把這些加油添醋送給資方
寧願當資方的狗也不願為同仁爭取點福利!
這樣就永遠低薪高工時吧!

滑過 2018-02-11 10:02 PM

引用:
作者老飛俠
幾年前公司上面想把每個工程師每年產出幾篇專利當成KPI

這真的很87
創意能當產品生產?說有就有?

Earstorm-5 2018-02-12 07:17 AM

以前任職過的公司有個叫做"改進聯絡單"的東西, 建議的項目如果有實際效過會依據發錢.
我經常帶隊維修, 公司有一位技工沒什麼技能, 最擅長帶一部相機拍照片, 回去申請.
有幾次主管來問我, 這是不是你處理的? 跟你的報告中一樣, 我笑笑說隨便, 給他NT300.
後來對方應該是曉得, 但依然故我, 因為不會跟他爭, NT300有得拿他就覺得很爽了.
我說給NT300是一種羞辱, 希望他能自己曉得, 以後不要盜用我的報告, 但人至賤無敵~

Institute這件事情, 這件事情我妹遇過, 我讀過的剛好有University這個字, 所以沒事.

台灣人觀念很有問題, 所以我後來也都是寫勞工自己本身, 即使升級被主管, 本質還是一樣.
我經常避開公司餐聚的, 因為住外縣市, 特別是現在搭火車+走路通勤, 連會計都說我不合群.
... 應該要只關注會計的職員都這樣(我這種說法也是歧視), 其他人更不必說.

我經常寫中英對照的報告, 資料統整, 筆記, 一堆人"看不下去"包括老闆, 覺得我有太多空閒.
同時也因為個性使然會把工作處理到細緻收尾收好(甚是被廠長"教育"別太嚴謹), 紀錄做齊.
所以已經很習慣不管去到哪間台灣公司, 都會接到屎缺.
比較有良心的, 情況不對就把工作交接過來麻煩我補救; 沒良心的, 已經95%要賠錢才...
而最初離職的那間, 甚至是已經賠錢, 主管有權力結案卻不結案, 要先移交到我手上.
一句: "你的獎金已經是全辦公室最高了耶!"
所以要有所折抵, 這樣才能維持齊頭式平等的假像, 留在裡面就要齊頭式平等.
而且技職絕對不能高於工程師, 不管什麼職類都不准高過管理層(特別是獎金).
要創造絕對的優越感, 一層壓過一層, 而工程師獨高是因為董事長以前本質就是工程師.

.. 突然想到, 我現在任職的公司關於$方面也是如此, 管理層>任何職類.
而且獨尊工程師, 因為董事長也是工程師出身.
即使加薪給我, 應該也是不會突破到哪裡去, 因為再上去就管理層了.

PS. 台灣的獎金/年終不要太過於相信, 拿到手每個月的薪資才是基礎, 底薪更是重要!
我現在的薪資VS最初離職的那間, 年終要有將近12萬以上到將近18萬的區間才會打平.
而年終很看別人怎麼批(評量)所以很不可靠, 特別是我經歷過"被齊頭式平等"那件事以後.

老飛俠 2018-02-12 08:44 AM

引用:
作者Earstorm-5

Institute這件事情, 這件事情我妹遇過, 我讀過的剛好有University這個字, 所以沒事.
...


以前在臉書上看到有人講他的遭遇,事主在台灣是清大畢業,到德國是在慕尼黑工業大學就讀(慕尼黑有兩所大學,慕尼黑大學裡沒有工科,
要工業大學才有,還有其他城市也有類似狀況)
結果有次他阿姨問他唸什麼學校,他回答是慕尼黑工業大學,也可以說是慕尼黑科技大學,
結果他阿姨居然轉頭跟她女兒說:

你看看,表哥唸清大,結果也只能到科技大學:stupefy:

我在德國時事實上全德國的大學裡也只剩三家還叫Institute (Hochschule):Aachen,Darmstadt和Karlsruhe,
其他以前叫Institute的也都改名為大學University (Universität)
當時有同學說學校祕書表示我們學校夠好(我唸Darmstadt),不需要靠改名字來吸引學生,不過不知道幾年前,這三間學校也都改名叫University了。
那時看過一個統計,這三間學校的校友一間是成為教授的最多,一間是當上老闆或高層主管的最多,還有一間是錢賺最多。
我不記得哪間是哪間了,不過看來我真的混得不太好,沒有當教授,沒有當高層主管也沒有賺很多錢,
可以算是個魯蛇校友吧?

滄桑v2 2018-02-12 09:05 AM

少子化引爆國安危機!公教人員鐵飯碗 也不想生小孩

引用:
作者中國時報
一般認為公教人員工作和待遇穩定,但未料生育率仍然偏低,根據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的統計,2017年在公務體系就職的婦女,平均一生中只生育1.18個小孩,平均生育年齡高達34.69歲,比全國平均值32歲還高,其中又以教育人員35.31歲最高,顯示公教人員晚生、少生、不敢生的狀況。

晚生、少生、不敢生

台灣少子化來得又急又快,外界以為少子化與不景氣有關,但從這項最新的統計可看出,公教人員擁有穩定工作,生育率仍然低。

對於公教女性有晚生或不敢生的趨勢,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理事長張旭政表示,現在大學師資培育科系的學生畢業後,通常要花好幾年四處征戰參加各縣市教師甄選,在這段時間,即使他們結婚了,但因為工作不確定,不敢生小孩。

總生育率為1.18人

「好不容易考上正式教師,但可能夫妻分處不同縣市,怎麼生小孩?」張旭政說,許多女老師在花蓮、台東的學校任教,但老公可能在台北工作,夫妻分隔兩地,生下小孩將沒人照顧,他們就會選擇暫時不生,等到一切穩定了,再來生小孩。

考試院日前聽取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報告近年公務體系生育概況,2017年公務體系育齡婦女總生育率為1.18人,趨勢與全國平均數1.13接近,其中以警察人員平均生育率1.31人最高,其次是教育人員1.20人,第三是公務人員1.15人。

人事總處表示,當一個國家總生育率低於2.1人的人口替換水準時,少子女化即成為潛在危機。

公務體系各類人員育齡婦女的平均生育年齡,都比全國平均32歲來得高,去年平均達34.69歲,以教育人員35.31歲最高,即使是平均值最低的警察人員也有32.48歲。

平均生育年齡34歲

人事總處表示,從歷年的統計狀況來觀察,2007年以前公務體系婦女以30至34歲的生育率最高,25至29歲次高,35至39歲居第三,但是從2008年起,35至39歲的生育率已超越25至29歲的族群,躍居第二位。

為改善公教人員不生小孩情況,人事總處表示,未來將研議相關友善措施,讓公教人員能兼顧工作與家庭。


人家為了照顧幼兒, 工時下降

結果我們連鐵飯碗生育率都偏低~ :flash: :flash:

Earstorm-5 2018-02-12 09:08 AM

生小孩除了"當下"的經濟情況, 很多也著重於"未來的"情勢發展.

我周遭很多人都是"未來"因素先暫時沒生, 回到國外定居後就生了.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4:08 PM.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