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七嘴八舌異言堂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12)
- - 玻璃鞋館上CNN版耶!!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1096749)
|
---|
這個是有故事的
我覺得上了也不意外0.0 |
奇形怪狀的建築物
市民也只會去拍照打卡到此一遊 我覺得有些浪費錢 |
引用:
我的標準是外國,不過以我看來,先進國家的高標是我們難以達到的,你冀求的小鎮風光看來布袋也不存在過,弄個這樣的玻璃建築在我看來已經算是破壞性最小的建設了 清境的破壞對台灣山水來說是個災難,不過那個地方的住民們和苗栗相同水準,要求改變很難,也只有這樣了 :think: |
引用:
你知道南投猴探井除了年節以外沒人去了嗎? 觀光不是只是蓋的亂七八糟的東西在那就好 而是要經過整體規劃才有辦法長久維持的 若只是炒短線賺快錢,把建設的錢直接發給鎮民搞不好還受益更多 |
最近在 PTT 看到一篇文章,把我一些部分想講的東西寫出來了
參考一下 [問卦] 有沒有台灣市容超級醜真正原因的八卦? https://www.ptt.cc/bbs/Gossiping/M....4892.A.FD0.html 這篇文章基本上也可以解釋,為什麼那個玻璃鞋是很醜陋的東西? |
為什麼不蓋一隻雞
全世界都知道嘉義火雞肉飯 :hungry: 雞也有愛國的 :D |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31001129-260102
拍照、打卡...然後呢? 高跟鞋教堂幸福的災難 2016年01月31日 04:10 (執筆:潘杏惠、謝錦芳) 高跟鞋教堂幸福的災難 嘉義高跟鞋教堂興建以來陸續引發建築界、藝術界、學界的批評。 位於嘉義布袋海邊,由320片藍色玻璃構成、高17米、寬11米的高跟鞋教堂,即將在農曆春節前開放參觀,預料將吸引大批人潮。依交通部雲嘉南濱海國家風景管理處規畫,接下來還有10多個糖果、鑽石等不同造型的教堂將誕生在雲嘉南海岸線,你能想像這種景觀嗎? 標榜「愛情、幸福」的高跟鞋教堂,據說與半世紀前的烏腳病有關,未來會對當地環境造成什麼樣的影響,已引發兩極評價。甫獲得第19屆國家文藝獎美術類首位女性得主吳瑪悧、交大建築研究所所長龔書章、建築師呂欽文不約而同直呼「這太可怕」。 硬扯烏腳病 販賣虛幻想像 曾在嘉義策畫北回歸線環境藝術行動的藝術家吳瑪悧說,「布袋地層下陷很嚴重,有很多環境問題要解決,但雲嘉南風管處不斷塑造對自然環境沒有幫助的景觀,政府帶頭破壞環境,帶來更多災難,不但沒解決問題,還在消費這個地方,這就是炒短線做法;在國外,通常不會在地質這麼敏感的地帶做工程。」 吳瑪悧指出,「高跟鞋教堂植入一個視覺性很強的符號,同時又販賣一種虛幻的想像,刺激、吸引眾人的目光,但觀光客除了拍拍照、打打卡,然後呢?」她強調,「公共藝術應該回應一下人民在生活、環境要面對的課題,民眾被刺激去觀光,在過程中有所學習,而非只是來消費。」 吳瑪悧質疑,「高跟鞋教堂硬扯上烏腳病故事,強調是紀念當年因病不幸截肢的少女,無法一圓穿高跟鞋走紅毯的美夢,問題是,烏腳病又不是只有女生得,男生也有,這種說法太性別化。」她指出,「就算高跟鞋真的與烏腳病有關連,周邊應該要有介紹烏腳病歷史的博物館,讓參觀民眾認識,否則這個設計理念只是亂掰。」 檢視國際大趨勢,龔書章指出,「自2008年金融海嘯後,建築界開始探討,建築還需不需要扮演一個城市獨特地標的角色?人類正面對極端氣候、貧富差距等嚴峻挑戰,社會性、公共性才是建築的核心議題,而不是只追求視覺、形式,但台灣政府部門的腦袋,還停留在上一個世紀。」 缺核心價值 建築只剩背景 龔書章強調,「教堂在西方是宗教信仰的場所,後來慢慢演變成在教堂結婚是一種神聖而有氣氛的標的,教堂被當作是一個場景,但水晶教堂、高跟鞋教堂連場景都不見了,只剩下背景。」 他認為,藝術的美醜與定義,有其主觀性,但再怎麼主觀,背後都有客觀標準,可以從藝術、在地性、整體地景環境與公共性等面向來檢視,拚觀光與經濟只是一個面向,更重要的是帶動年輕人返鄉,在地方長期耕耘。 面向太偏狹 設計譁眾取寵 前建改社社長呂欽文則批評,高跟鞋教堂是公部門投入資金、資源打造的公共建築,不是私人蓋個主題樂園,只要譁眾取寵、能夠吸引目光就好,公部門有社會責任,除了振興地方經濟,增加地方特色景觀,最重要的是具有文化、歷史意涵,但雲嘉南風管處關心的面向似乎太偏狹。 針對高跟鞋教堂,東海大學建築系主任邱浩修在臉書寫道,「以歷史為名,缺乏思辨的反省意義;以文化為名,脫離常民的生活脈絡;以環境為名,增長無謂的環境負荷;以藝術為名,毫無獨創的美感詩意;以宗教為名,虧缺上帝的神性榮耀。」他更感嘆,「台灣拚觀光,拚來的只是一次性效益,未考量文化厚度與生活意涵,短多長空,寶島就這樣成為粗糙的主題樂園,可惜!」 放眼台灣各地海岸,無論是北海岸富基漁港附近石門婚紗廣場,台中龍井麗水漁港、台南安平漁港、花蓮觀光漁港,清一色都被縣市政府營造成地中海希臘風貌。雖然短期內吸引人潮,但也令人困惑這是台灣,還是希臘? 短視拚觀光 山寨造景當寶 龔書章直言,「這就是山寨文化思維,台灣跟大陸一樣,拚觀光、想拉近城鄉差距,但是山寨文化的思考,一再複製,只追求用最大的可見度,在最短的時間吸引最多的人潮。」 吳瑪悧認為,台灣充斥山寨文化凸顯的是「我們沒有能力欣賞自己的自然環境特色,才會動輒拿別人的符號,當作是觀光形象。」 高跟鞋教堂未演先轟動,還登上國際媒體,但社會該反思的是,台灣西海岸冒出許多山寨造景,這對當地帶來的是幸福,或是災難? |
呵呵~玻璃鞋扯到烏腳病, 這讓我想到某次莎拉布萊曼來台,
某主播專訪時問她對台灣SARS的看法.... :jolin: |
引用:
介紹個美學 還可以藏個政治色彩進去也是高招 |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12:50 PM. |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