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音效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6)
- - 黑膠唱片捲土重來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1076099)
|
---|
引用:
一條歌不過0.99美元,試試就知道了 |
黑膠唱片 使用起來很有聽音樂的感覺
但貴又大 CD中規中矩,放個2年都會發霉 (台灣氣候) 個人看好: 高解析數位音樂檔,易存取 易播放, 可惜規格尚未統一 ~ |
引用:
itunes隨帳號走的,真的不放心可以學我,下載好不就好了?準備個外接硬碟,檔案就設定在那個硬碟就好了,我主要用macmini。 再買itunes match,一年690元,我的iphone ipad都是容量最小的16G,雖然我目前itunes歌曲才1500多首,但是已經都不佔手機的空間了。 相當方便的一個聽音樂的方式! 換電腦換筆電換手機也不怕,帳號密碼輸入音樂就來了。 像我這一台電腦,就不是我主要的電腦,放公司的,OS是windows的, 裝好itunes,帳密輸入,音樂就來了, 旁邊有個雲,就表示他在雲端,但是點下去,不用下載一樣可以聽! 當然要下載聽也行,看你自己。 ![]() |
引用:
個人是非常不認同這個:黑膠唱盤不需要太專業的調整也能輕易唱出比同價位數位機器好聽 單純個人經驗 某長輩的底座是一個大塊白霧玻璃的樣子 整組花了很多錢,個人感覺:不好聽,因為有爆音跟炒豆聲 上次去高醫師那邊聽他那組也是很多錢的系統,還是一樣有爆音跟炒豆聲 低價系統,隨便都被同價位的數位機器打趴,因為我聽不到雜音,聲音也穩 |
引用:
令我好奇的是,那炒豆聲到底是錄音本身就有?還是唱盤的關係? 高雄有位南方音響,近年高雄音響展都參展,在展房播放他自己從黑膠轉出來的數位音樂。 那聲音是非常漂亮,也沒有爆音或炒豆聲。 |
引用:
買過全新的黑膠,幾乎沒有炒豆聲...聽幾次後就有了,應該是灰塵來的炒豆。 幾了幾次大概是磨損了,還是心理因素....初次播放最好聽。 普通的黑膠有唱頭的共鳴加入唱歌,所以感覺有特別的味道。 在某次音響展裡,有間特別使用高階黑膠與CD系統,同時播放相同錄音的曲子,做AB切換,幾乎聽不出差別,也沒有特殊的唱頭共鳴聲。 或者黑膠轉錄數位檔,也是可以修修炒豆聲的阿~ |
蔡琴的出塞曲 LPCD 45我有買一張
當年的歌曲聽來還是有嚴重的底躁,我是不知道是不是就是所謂的"炒豆聲" 新版"被遺忘的時光"有同時收錄,就沒有底躁 |
引用:
某位香港初玩黑膠網友的意見, 雖然我不認同 :laugh: 原文比較接近廣東話, 我已稍作修正 |
「炒豆聲」就是黑膠唱片上面有灰塵所產生的聲音。唱針看似很輕,但是以單位面積/重量比,其實是蠻大的,加上唱針有所謂的「靈敏度」,當灰塵撞擊到唱針的時候,炒豆聲救出來了。
所以我講,唱片最難保管的是「灰塵」問題。 其次,唱針沿著溝紋摩擦,黑膠是相當容易磨損的。 曾有一次,我在修理擴大機的店家,看到一位從日本進口蔡琴的黑膠唱片,同一張黑膠,一次買三張。我問店家老闆原因,回答就是:「黑膠容易磨損」。 |
引用:
這也是我比較喜歡數位音樂的原因之一 我知道有音樂這個東西時已經是使用錄音帶,黑膠反而是後來才知道,當我會自己購買音樂的時候已經進入CD時代,當我稍微有點在意聲音的表現是MP3隨身聽剛起步 錄音帶很難保存我沒玩過,但只知道放久了拿出來聽都會濛濛的,完全不能聽,我也不知道為什麼,黑膠我也沒玩過 CD我都小心拿,轉成WAV之後就封存在CD和子裡面了 |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7:35 PM. |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