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七嘴八舌異言堂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12)
- - 美校園槍擊,至少22人死亡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711934)
|
---|
乾脆毒品也開放好了 :cool:
|
所有的權勢與地位在槍枝前面都是一樣大 , 這就是達官貴人最怕的 .
生平不作虧心事, 半夜不怕鬼敲門. |
引用:
怕槍還是怕人, 是一體兩面的, 人本身是很脆弱的, 所以會想盡辦法保住自己所有的優勢. 日劇 龍櫻 裡面, 阿部寬對學生講的話就反應了這個事實: 法律是誰定的?是聰明人訂的, 所以法律保障聰明人卻保護不了笨蛋. 聰明人可以利用法律保護自己、甚至利用法律來壓榨、驅使笨蛋去替他做事. 而這些笨蛋, 只能抱著無能的怨恨, 一天一天的活下去, 絲毫不能改變現況. 在我看來, 這個世界本來就充滿了各種不平等, 而不平等最根深蒂固的是, 即使是處於弱勢的大多數人, 也總是容易被一些聰明的人訂下的規則牽著鼻子走, 絲毫不知道這樣的規則, 是多麼不利於弱勢的大多數人. 開不開放槍枝根本不是重點, 重點在於很多人以為單純的禁槍、不禁槍, 忽略理解背後所隱藏的問題根源, 總是只看表面. 就如這個案件, 大多數人只是跟著下了個「心理變態」的定論就算了一樣. |
換個角度看 , 經歷了南京大屠殺這樣明顯的手無寸鐵只能等死的事件 , 政府明知自身絕對無力保障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 , 不管是平日或是戰時 . 那麼政府為什麼還故意禁槍 ? 保障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 ? 關落陰問看看劉邦友吧 !
真正答案在這裡(槍桿子出政權, 開放槍桿子就等於失去政權) : http://kzeng.info/military_dilemma ************************************************* 歷史的困境:軍隊的悖論 (有15分鐘的閒暇,寫一篇blog自娛) 軍隊與國家的關係從歷史的開始就是一個悖論:國家為了保護自己而創建的軍隊事實上卻構成了自己最大的威脅。 在中國的歷史上(當然不限於中國歷史)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當權者,並且延續到了今天。 每個皇帝都面臨著一個兩難的處境:軍隊太弱小,則不能抵禦外敵的入侵;軍隊太強大,則擔心軍隊造反無法制約。 任何一支可以抵禦外敵的軍隊同時也可以輕易推翻它的君主。 這個困境在秦統一全國的過程中表現的十分明顯。 秦統一的末期,在對楚的用兵上曾經有一次著名的爭論:李信認為滅楚20萬軍隊足以敷用;而王翦堅持必須動用全國60萬軍隊全力攻楚。 秦始皇經過一番考慮,選擇了李信的建議。 史書上一般的解釋是秦始皇喜歡李信年少壯勇(用現在的話說是年輕有魄力),認為王翦年老膽小,所以選擇了李信,《史記》上也說,秦始皇聽了兩人的方案評價道:“王將軍老矣,何怯也!李將軍果勢壯勇,其言是也。”“遂使李信及蒙恬將二十萬南伐荊。”而王翦因自己的建議沒有被採納,所以告病還鄉。 但事實上,真正促使秦始皇選擇李信的是他對軍隊的擔憂:如果把全國的軍隊都給了王翦,他帶著軍隊造反了怎麼辦? 但是他並沒有捅破這層窗戶紙,而王翦也意識到秦始皇的真正疑慮,擔心自己的建議會被秦始皇當作謀逆的徵兆,所以告病回鄉以求自保。 這個“告病回鄉”並非是認定李信必敗而在那裡擺譜等待復出,更重要的是為了消除始皇的疑慮,用前幾天討論過的博弈論的語言說,是在發送一個信號:我並無反意。 李信真的敗了,秦始皇不得不再求助於王翦。 如果王翦真的想造反,這無疑是一個機會。 但是王翦並沒有反心,所以他反而面臨一個難題:如何消除始皇對他的疑慮。 他想到了一個方法: “翦行,請美田宅園池甚眾。始皇曰:“將軍行矣,何憂貧乎? ”王翦曰:“為大王將,有功終不得封侯,故及大王之鄉臣,臣亦及時以請園池為子孫業耳。 ”始皇大笑。王翦既至關,使使還請善田者五輩。” 王翦再次signaling,做出一副淺薄貪心胸無大志的樣子,在戰爭前索要封賞。 但當部下問他為什麼索要無度時,他說出了自己的用意:“夫秦王怚而不信人。今空秦國甲士而專委於我,我不多請田宅為子孫業以自堅,顧令秦王坐而疑我邪?” 如果秦始皇真的非常不信任王翦,王翦的這些信號是毫無意義的,秦始皇可以認為這是王翦為了掩蓋自己的造反企圖而故意裝出孬種的樣子(這樣裝孬種的例子在中國歷史上不勝枚舉,譬如劉備種菜,司馬懿裝傻,還有不叫的鳥楚莊王)。 但是由於秦始皇對王翦還是比較信任的,聽到了王翦的索要後估計也意識到了王翦的擔心與用意,這更加深了他們之間的默契,所以才有“始皇大笑”這一出----貝葉斯均衡。 這個故事只是一個開頭,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上,皇帝們使出了渾身解數來應對這個關於軍隊的困境,譬如把軍隊部署到遠離政治中心的地方(類似古羅馬);用禁軍控制邊防軍(類似西方用總統衛隊制衡正規軍);縮減常規軍使用民兵(類似早期的美國和現在的瑞士);限制軍人的出身從而控制軍人的效忠(類似歐洲只許貴族參軍,或是後來的法國的只有天主教徒才能參軍),把軍隊劃割成比較小的單位相互制衡(類似奧斯曼土耳其),加強軍隊的分工(類似現代西方軍隊),使用宦官監軍(類似19世紀歐洲的秘密警察),派文官參與軍務(呵呵,現在我們也在搞這個),增加統治的合法性從而提高軍隊叛亂的成本(現在西方民主國家強調這個)等等。 。 。 (timeisup,待續) ************************************************* |
引用:
天阿,學問的高低是引經據典就OK的。反正你連"跟瘋子打架的是瘋子"的解釋都可以照字翻 譯,你厲害,就不知道是真不懂還假不懂。VS什麼?你心裡有問題。在講下去我真的跟你同 等級了,不囉唆。 再強調一次,現在的網路發達導致資訊氾濫,找資料跟解讀資料這是兩回事。我看不出禁槍 禁武與王翦與李信的伐楚論有什麼相干,解釋的出來再來繼續討論,解釋不出來就算了,學 不通的人才會引經據典。大道寓於簡,能夠把艱深的理論用淺顯的幾句話表達出來才是真的 有通。最近科學人62期有個關於量子力學(應該沒記錯)的故事,要用簡短的話講出意義,簡 單的說就是所有電子的特性都相同,因為都在同一個場之下。所以王翦跟李信向秦王提出的 伐楚論跟禁槍已經是不同的前提之下,不知道這要怎麼扯在一起 :confused: 真的開了眼界。 順便再告訴你,王翦認為楚國地大,他採取的是徐圖緩攻的策略,李信認為楚國不堪一擊, 所以太過深入,縱線過長,導致被夾攻。這算哪門子引經據典,這不就常識嗎? |
引用:
前面可以接受,後面就很奇怪,前面除了我之外還有人提到人文素養的問題,同樣的事情是 會因為不同的時、地、人而改變的。問題的根源是另外一個議題,但是造成問題的結果中間 的導火線,也就是所謂的槍枝開放。今天如果維吉尼亞州不是這麼容易馬上取得槍枝的話, 也許這個事情不會發生的那麼快,那麼可能就會有人發現這樣的問題。當然結果很可能還是 相同。但是很多的證據都顯示開放槍支造成的問題是更多的,除了會促進槍枝製造者經濟繁 榮之外,相信好處並不是太多。當發展到需要用到比武力決定勝負的狀況,再加上一個槍枝 只會造成更多問題。如果今天每個人都能夠講道理不濫用暴力解決問題,那麼也不需要開放 槍枝。具有殺傷力的工具越容易取得是越容易增加發生事故的機率。而且正常人也是有瘋狂 的時候,在台灣開放槍枝之後可能以後連在家裡都會被流彈打到。出門必須攜帶鋼盔防彈衣 還有數公斤的武器,這樣的結果真的是這些贊同的人想要的?至於什麼大家都拿槍就會少了 嗆聲撂話這我覺得根本是屁話,依照我們這裡的人文素養,有多少人會去想事情的結果? 如果大家都會想到後果我想壓根都沒必要使用到槍枝,所以這個前後已經有矛盾之處了。 可以慶幸的是暫時沒人要拿這個來炒作議題,而且幸好贊同的人不多。 |
引用:
簡而言之 -- 槍桿子出政權. 開放槍枝, 就會失去對槍桿子的牢牢控制, 就等於失去政權. 秦始皇如此, 宋太祖如此, 老毛老蔣還是如此. 舉一能否反三, 聞一是否知十 .... 差別在此 . |
老美開放槍枝這麼多年也沒看到槍桿子出政權
你只是舉了以武力推翻政權的例子 和開放槍枝好像看不到什麼關係 |
引用:
假設 [具有殺傷力的工具越容易取得是越容易增加發生事故的機率] 為真 .那麼軍警攜槍不就成了故意增加傷亡事故的機率 . 再問一下 , 軍人又是怎麼來的 ? 如果軍人都是由一般民眾挑來, 國民還有服兵役的義務. 那麼您要不要把軍人警察的槍換成木棍? 順便廢除國民服兵役的義務? [在台灣開放槍枝之後可能以後連在家裡都會被流彈打到] ==> 請問這句話的根據在哪裡? 在金馬前線, 海防班哨.... 人人都有槍有彈, 難道去當兵的全都死光了? 偶然發生一兩件事, 難道官兵就立刻開火互射? 閣下這種不做考證信口雌黃的發言風格, 的確很難讓人相信可以提高 [國民道德水準]. |
引用:
要不是當年人手一槍和英國直接對幹, 老美會有今天嗎? 多用點心好不好! |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6:38 PM. |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