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七嘴八舌異言堂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12)
-   -   金融驚卡奴法案急煞車 消金會激動落淚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569288)

RogerShih 2005-12-12 10:42 AM

引用:
作者botton
消費者有權選擇要不要辦信用卡、現金卡。也有權選擇辦哪家的信用卡、現金卡。實際上各家銀行循環利息也並非聯合壟斷全都一致。
這篇有提到各銀行循環利息的大略狀況。
精算循環利息 避免成為冤大頭 (http://www.castro.com.tw/resource/finance/cyclerate.htm)
-------以下為摘錄--------
就目前國內銀行信用卡來看,循環利息最高的為20%,包括了花旗、匯通、台新、渣打、等十九家。國內銀行的循環信用利息,約在15%至20%之間,其中,收取18.25%利息的銀行最多,高達十四家,包括:聯邦.合庫.中國商銀等.而外商銀行收取的利息,普遍皆高於本國銀行(台新銀行廿%除外).至於循環利息最低者由大安銀行居之,利息為15.695%.
-------以上為摘錄--------

表面上單比利率很容易被唬, 如果你實際接觸過就會發現, 利率低的並不是真的低, 而是利用手續費等其他費用補回來, 真算起來跟其他較高利率的差不多.

例如遠銀, 以前來跟我推銷信用卡, 利率很低, 可是再問下去發現他手續費還真多, 加起來並沒有比其他銀行好多少.

另, 大安已經被台新給吃下來一兩年了, 你這資料應該有一段時間了.

引用:
以卡養卡的原因百百種,如果是下文中提到的閃靈刷手真實性如何待查,但單就我的認知是這種類型的消費大部分都是過度高估他的還款能力。這算不算是通例,我不知道,但是這樣的例子在我身邊有朋友發生,因為我也有認識這樣的朋友背負的債務跟他的薪水剛好是裡頭的例子打個對折。
銀行盯還錢 卡奴凍未條

像這樣的卡暴族,一暴平均牽連六家銀行。申請到暴卡這三年期間只要利息繳款正常,都屬於信用良好,可以持續申請。
卡爆族 平均3年爆卡

犯罪集團式的卡暴,還會養卡增加額度.....
現金卡浮濫 恐引爆呆帳疫情...

一次申請多張然後幾年再來爆卡的機率有多少?!正常情況下, 通常是從一兩張卡開始用, 用到後來出現以卡養卡, 申請新卡補舊卡的方式來償還. 如果是同時辦了兩張以上, 再以卡養卡這種情況不能說沒有, 可是這顯然是一開始就圖謀了, 符合一般情況嗎!?

你引的最後一條資料更證明了銀行的機制漏洞處處, 犯罪集團才能夠這樣大玩特玩.

masao.tw 2005-12-12 12:15 PM

手續費?
 
引用:
作者RogerShih
表面上單比利率很容易被唬, 如果你實際接觸過就會發現, 利率低的並不是真的低, 而是利用手續費等其他費用補回來, 真算起來跟其他較高利率的差不多.
例如遠銀, 以前來跟我推銷信用卡, 利率很低, 可是再問下去發現他手續費還真多, 加起來並沒有比其他銀行好多少.


我辦了那麼多張信用卡,從普卡、金卡、白金卡,除了早期要年費外,從來也沒有人跟我要過任何手續費,更何況遠東銀行的信用卡我也有!
這麼說承辦人員是看辦卡人不同而差別待遇囉?有人辦卡有收手續費的經驗嗎?不妨說來聽聽。還是又有人在XX。
若說這手續費是動用循環額度而索取的,那麼我至今也沒遇過,同樣有經驗的人不妨說來聽聽。
這手續費我只在現金卡或是代償、小額信貸等看過,通常會叫開辦費等等有的沒的,不過我辦過現金卡(華南轉運卡),也沒收手續費,所以同樣有有經驗的人不妨說來聽聽。

綜上,可見仔細去找還是會找到有差異的,常看大家買電腦週邊,差個幾百元在光華商場每家詢價,為什麼辦卡就不會去每家詢價呢?這要怪誰呢?
讓我們說說自己的經驗,不要老是看一些人在XX。
當然還有一種可能,就是當事人比較衰,總是遇到心腸不好的銀行人員,趁機唬爛騙他,那就要自己檢討,為什麼只有他會遇到了。

botton 2005-12-12 12:28 PM

引用:
作者RogerShih
表面上單比利率很容易被唬, 如果你實際接觸過就會發現, 利率低的並不是真的低, 而是利用手續費等其他費用補回來, 真算起來跟其他較高利率的差不多.

例如遠銀, 以前來跟我推銷信用卡, 利率很低, 可是再問下去發現他手續費還真多, 加起來並沒有比其他銀行好多少.

另, 大安已經被台新給吃下來一兩年了, 你這資料應該有一段時間了.


一次申請多張然後幾年再來爆卡的機率有多少?!正常情況下, 通常是從一兩張卡開始用, 用到後來出現以卡養卡, 申請新卡補舊卡的方式來償還. 如果是同時辦了兩張以上, 再以卡養卡這種情況不能說沒有, 可是這顯然是一開始就圖謀了, 符合一般情況嗎!?

你引的最後一條資料更證明了銀行的機制漏洞處處, 犯罪集團才能夠這樣大玩特玩.


利率問題就單就利率問題來討論,其他諸如手續費等其他費用是銀行自行精算之後的結果,每家銀行都有不同之處,引這篇文章主要是想說「循環利息」並非處於一致壟斷的狀況。我寫的不夠清楚真不好意思。

按照您的說法,那表示銀行業者經由其他規費形成一種變相的發卡聯合壟斷,不知是否有相關的資料?

資料有點舊....這不大好意思因為我只找到這麼舊的資料..... :shy:
或許您可以提供一下比較新的資料 :ase

銀行的發卡浮濫,我認同.....要不然不會衍生出這麼多問題。不過請不要刻意放大單一案例讓個案成為通例,犯罪集團的冒用這算是犯罪行為吧。
卡奴的問題,則是雙方的責任,所以我提這兩個例子。不需要去刻意強調銀行須擔負全責,消費者本身的消費行對於塑膠貨幣的使用態度這些都要去思考吧。
智障、精障的持卡、申請問題這又是另外的狀況。

全部攪在一起視為相同的問題,或許會失焦吧


補一下引言,避免誤會

lorenchao 2005-12-12 12:28 PM

我問一下我自己有疑問的問題好了~
我想知道發卡銀行的發卡流程是什麼?
還有"金融聯合徵信中心"的做用是什麼?
在發卡前難道都不需要經過徵信嗎?
有的人欠了一屁股債還可以申請新卡
如果在發卡前需要徵信的話而銀行卻違反規定不經徵信而直接發卡是否要處罰?
還有"聯名卡"的現象是台灣特有還是全世界都有?
有的人為了在某些地方買東西有特別回饋所以申辦各種聯名卡
結果有的人就為了這些回饋而身上有數十張卡,這種現象應該不是正常的吧

個人是覺的銀行徵信發卡的部分存有很大的問題
很多都只是為了業績衝發卡量,而也有許多呆卡問題需要去處理
消費者在申請前應該也知道循還利率之類的
沒那個本事又要拼命消費~以為有信用卡現金卡就可以一直消費,這個觀念應該也需要導正
總而言之兩者都有問題
要導正的不是利率問題
而是銀行發卡前的徵信跟無能力償還的消費者拼命消費的心態

還有一點,據我朋友說被列入徵信黑名單後過幾年又可以恢復信用
這點是否應該更為嚴格一點,必需証明的確具有相當的收入才有資格恢復信用
否則黑一次過個幾年又是一條好漢~年輕人很多都沒在在乎這幾年的= =

apollo_749 2005-12-12 01:31 PM

剛剛才上來,我真是一面看一面笑...... :laugh:

就看到隻瘋狗到處亂咬人,但是不痛不癢,沒人理牠........ :D

apollo_749 2005-12-12 01:41 PM

引用:
作者RogerShih
apollo_749:

衝卡的成本在其次, 為了衝卡造成的債信工作沒做好, 才是造成呆帳最重要的原因.

我的意思是說...

因為衝卡時需投入非常多成本,才會造成不得不浮濫發卡亂槍打鳥,企圖使用高循環利息來打平成本..........但是有為數不少的剪卡和呆帳現象,卻是銀行事前沒考量到的.........

簡單來說,銀行目前的進退維谷......也是咎由自取......

RogerShih 2005-12-12 01:47 PM

引用:
作者lorenchao
我問一下我自己有疑問的問題好了~
我想知道發卡銀行的發卡流程是什麼?
還有"金融聯合徵信中心"的做用是什麼?
在發卡前難道都不需要經過徵信嗎?
有的人欠了一屁股債還可以申請新卡
如果在發卡前需要徵信的話而銀行卻違反規定不經徵信而直接發卡是否要處罰?
還有"聯名卡"的現象是台灣特有還是全世界都有?
有的人為了在某些地方買東西有特別回饋所以申辦各種聯名卡
結果有的人就為了這些回饋而身上有數十張卡,這種現象應該不是正常的吧

個人是覺的銀行徵信發卡的部分存有很大的問題
很多都只是為了業績衝發卡量,而也有許多呆卡問題需要去處理
消費者在申請前應該也知道循還利率之類的
沒那個本事又要拼命消費~以為有信用卡現金卡就可以一直消費,這個觀念應該也需要導正
總而言之兩者都有問題
要導正的不是利率問題
而是銀行發卡前的徵信跟無能力償還的消費者拼命...


利率的限制不是不可以的, 事實上限制都會有, 要靠所謂的市場機制去調整利率我認為是不可能的, 這一點很好證明, 我不用再證明一次了.

限制利率的效應是全面性的, 這才是我反對的理由, 並不表示限制利率的作法是不可以的, 因為如果這是不可以的, 那原來的限制也一樣是不可以.

我一直持不一樣的意見是因為, 其他產業的企業消費者關係藉由消基會以及一般消費者意識的抬頭, 要爭取權益已經相對比較容易, 但是面對銀行, 多數的消費者卻是非常無力的.

不多說別的, 銀行這次提出的五大改善, 那一項不是本來就應該要做的!?卻非得搬出立法限制, 銀行才願意釋出善意!?蔡萬才的說法讓我感覺在為銀行該做卻沒做好的事情推卸責任.

apollo_749 2005-12-12 01:53 PM

引用:
作者BARTENDER
無擔保放款的風險及管銷成本真的很大.定20%銀行賺的其實不多
一張卡片怎麼發的我簡單說明一下
1.銀行請業務說服你辦卡
2.銀行請作業人員幫你建立資料等
3.銀行請徵審人員幫你審卡
4.銀行請製卡人員幫你製卡幫你寄送卡片
5.銀行請作業人員幫你建檔
6.銀行請客服人員解決你的問題
7.銀行請授權人員把關交易
8.銀行請預警人員降低盜刷及偽卡
9.銀行請風管人員調查偽冒交易
10.銀行請催收人員追討債權
11.銀行請帳務人員處理帳單的問題
12.銀行請授信人員分析市場決定政策
................................等
這只是最基本再基本的一個流程.中間還省去非常多的作業流程.
前端還要請企劃去規劃產品等..以上都只是略提
說真的光是人事成本就非常高了.其他的成本加上去後銀行真的賺不多
有些銀行現在做信用卡只要求不要賠錢就好了
我每天跟銀行的高層開會.所以知道信用卡這塊真的不賺了.沒賠錢...

講得很好.......

但是,如果不浮濫發卡,上述成本必定可縮減,而不需要20%來打平,是吧!! :)

大昌 2005-12-12 02:10 PM

引用:
作者apollo_749
剛剛才上來,我真是一面看一面笑...... :laugh:

就看到隻瘋狗到處亂咬人,但是不痛不癢,沒人理牠........ :D


我可以投贊同你一票嗎 :laugh:

lucses 2005-12-12 02:11 PM

[QUOTE=RogerShih]可能是我解釋的太爛.

這麼說好了, 我今天要辦信用卡, 各家銀行的信用卡同質性太高, 搞的好像辦哪家都差不多, 搞到最後就是挑有贈品的, 或者紅利積點等等一些其實無關痛癢的周邊來選, 而不是因為那張信用卡利率、費用上對我比較有利的.

這樣, 會不會比較清楚?!


[QUOTE]


那這算不算是另外一種的"使用信用不予考慮"?

當你使用信用商品 卻不檢視信用商品的前提?而只是著眼於其少次性附屬品?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3:45 AM.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