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七嘴八舌異言堂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12)
-   -   夏普裁員5千人 , 松下總部精簡至150人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978207)

u8u8u8u8 2012-08-03 12:50 PM

可以推台灣外銷嗎.... :p
26~22吋的機種,最好.... :laugh:

重建創世紀 2012-08-03 01:00 PM

引用:
作者789w
如果40歲以後被裁員

要怎麼辦?

日本不是終身企業嗎

這不是就等於要他們去死嗎 :shock:

請問你是從哪裡看到、聽到誰
向你保證人一定要活超過40歲的?

84225760 2012-08-03 01:39 PM

引用:
作者u8u8u8u8
可以推台灣外銷嗎.... :p
26~22吋的機種,最好.... :laugh:


如果60吋4萬的能大量普及我有興趣

chengsun 2012-08-04 01:53 AM

日本的狀況,在房地產泡沬所造成,日本人用二個世代來償還,而現在的台灣,正在步上日本的道路

seiya2000 2012-08-04 09:35 AM

引用:
作者chengsun
日本的狀況,在房地產泡沬所造成,日本人用二個世代來償還,而現在的台灣,正在步上日本的道路


台灣的房地產還在起飛,跟日本不能比。

Eater 2012-08-04 09:47 AM

引用:
作者u8u8u8u8
可以推台灣外銷嗎.... :p
26~22吋的機種,最好.... :laugh:


Sharp 自己不生產2X吋面板。

Earstorm-2 2012-08-05 07:48 AM

別鬧了, 很多細節的, 技術與企業管理的先不談(因為台灣完全比不上).

1. 日本政府對於企業的控制還是很嚴格, 污染標準, 交期(圖面/生產/品管).
(他們對於本土企業的控管到了能夠在廠房旁邊環境乾淨到能水溝有魚, 農田可種)

2. 各國政府的保護政策(逼原廠過去設廠生產, 數量以及擴張程度要求).
(反正就是吃定了日本過來教導技術, 也吃定了日本企業的資金運轉)
說明: 強制技術/面積/擴張跟企業自己選擇的時機往往是不同的, 硬要掏錢做..

3. 總部與分支的不協調(屬於企業自己), 日本人自己喜歡搞國內外差異性.
(同一間企業, 日本的不讓美國用他們的圖, 要美國廠自己出圖, 發現過公差不同)
PS. 絕對不是單位的問題, 單位可以換算的.

4. 分支日幹與當地職員的不協調, 經常連語言溝通都是問題.
(關於這點他們通常會請日本在當地的留學生, 但很多都不是專科畢業)
結果就是屌屌的翻譯完, 但內容可用度只有20%左右.

這一項還另有一個特點: 日本國外分支跟台灣普遍企業一樣, 特別愛用表面工夫的文書.
也就是用詞敬語都對, 架構嚴謹, 但技術性理解都是屎的人反而比直接/著重技術的吃香.
不過這通常反應在雙語交流的時候, 純日文工作流程中技術能力還是比較被需要的.
台灣是永遠的表面工夫, 不論什麼時候 =.=

5. 搞笑的特點, 日本總部製作輸出反而是讓國外支部賠錢..
(他們真的會把東西"賣"給國外支部, 而且那價格是日本本土的消費能力吧)

先這樣~

Select_from 2012-08-05 08:16 AM

引用:
作者Earstorm-2
別鬧了, 很多細節的, 技術與企業管理的先不談(因為台灣完全比不上).

1. 日本政府對於企業的控制還是很嚴格, 污染標準, 交期(圖面/生產/品管).
(他們對於本土企業的控管到了能夠在廠房旁邊環境乾淨到能水溝有魚, 農田可種)

2. 各國政府的保護政策(逼原廠過去設廠生產, 數量以及擴張程度要求).
(反正就是吃定了日本過來教導技術, 也吃定了日本企業的資金運轉)
說明: 強制技術/面積/擴張跟企業自己選擇的時機往往是不同的, 硬要掏錢做..

3. 總部與分支的不協調(屬於企業自己), 日本人自己喜歡搞國內外差異性.
(同一間企業, 日本的不讓美國用他們的圖, 要美國廠自己出圖, 發現過公差不同)
PS. 絕對不是單位的問題, 單位可以換算的.

4. 分支日幹與當地職員的不協調, 經常連語言溝通都是問題.
(關於這點他們通常會請日本在當地的留學生, 但很多都不是專科畢業)
結果就是屌屌的翻譯完, 但內容可...


學長您在日商?

titan200711 2012-08-05 08:17 AM

引用:
作者chengsun
日本的狀況,在房地產泡沬所造成,日本人用二個世代來償還,而現在的台灣,正在步上日本的道路

我不認為 台灣的~.......應該說 台北 的泡沫有大到如日本在簽廣場協議時那樣

日本一開始也只有房產泡沫
台灣也只有台北泡沫比較大

不過台灣的泡沫產業不只有房地產~我覺得這才是問題點

當日本企業歷經二十年的蕭條
他們都還會擔心 技術外流

台灣企業大概兩年 就不用擔心技術外流了

Select_from 2012-08-05 08:50 AM

引用:
作者titan200711
我不認為 台灣的~.......應該說 台北 的泡沫有大到如日本在簽廣場協議時那樣

日本一開始也只有房產泡沫
台灣也只有台北泡沫比較大

不過台灣的泡沫產業不只有房地產~我覺得這才是問題點

當日本企業歷經二十年的蕭條
他們都還會擔心 技術外流

台灣企業大概兩年 就不用擔心技術外流了


我覺得拿日本與台灣比不公平。人家的泡沫,薪資是跟著漲的,

我阿公說日本那個時候商社年終獎金40個月.....

還有一句話,說「那個時候日本銀行的錢多到金庫已經塞不進.....」

台灣....><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7:56 AM.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