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影片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7)
- - 賽德克•巴萊(上集)觀後感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941392)
|
---|
我是看週日早場,大概有五成滿,個人覺拍的不錯,其中原住民真正為台灣山林而戰的英雄,不為政權不為金錢只為屬於自己族­群的尊嚴与驕傲, 明知道會輸還是無怨無悔.當下有族人問莫那為何不在忍20年,莫那答道再過20年恐怕就只剩下日本人!可見日本殖民政策之厲害惟如今已經找不到這種精神了!令人沉思不已!!!
|
引用:
請教一下,現在就能出草了嗎? |
引用:
這詞彙不就是「生番」? 霧社事件其實也不必多美化,以下就幾種態度試析:就政治角度,這是一起被殖民地的土人反抗侵略的叛變,日本人成功的話叫鎮壓,反之則是被賽德克人稱之革命或抗戰之類。就長期而言,日本接收台灣後,除統治土地外、制度、語言、文化及學校都要日本化,雖然被日本人區分之熟蕃與生蕃分別有不同的應對,但是蕃界內的獵場及蕃界內的統治,日本人遲早要衝進去,常規制度不可能容許長期之特權,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賽德克族爭傳統而起兵,對統治者來說,若不能妥協必然會發生衝突。日本人深知高壓與柔懷不同,因此日本人除積極日蕃通婚,還招待各族頭目遠赴日本觀光,以展現國力的方式不使人心存僥倖,莫那魯道去日本後回來,不禁感歎日本人數比溪邊的石頭還要多,武力衝突必然寡不敵眾,然而明知失敗還要硬著頭皮猛上,這已經報著就義的打算。 在軍事上說,原始傳統兵器並不佔優,先不論槍炮對刀劍這種時代科技的差異,即令武士刀與彎刀對決也不見得誰必敗,英法聯軍在圓明園之役,不見得只是用火炮掃射大刀,退膛上刺刀後,仍可與大刀對幹,這有相關記載可查,別再迷信英日等國冷兵器不行的論調,或者是像電影效果一樣,以為日本人對短刀、匕首就勢如破竹,完全無法抵抗一面倒。馬赫坡等六社也才一千餘人,日本人集結二千餘人以上,甚至還使用現代兵器發動立體戰爭,飛機空優及砲兵遠支等,這是一場還沒開始就可以決定結局的戰爭。另外還有一項長期被人所忽略的事實,即莫那魯道與他族的衝突,先不論賽德克族與泰雅族不同族,即使同屬賽德克族,也有不同的部落區別,後來不能怪別的部落殺戮莫那魯道部落,因為之前莫那魯道部落也侵略別的部落,出草、傷人、搶獵場等樣樣都來。日本人以蕃制蕃,即是利用此一矛盾。 日本人親自動手,使生蕃死亡一百餘人,史稱第一次霧社事件;後來原住民互相殘殺,原住民死亡三百餘人,史稱第二次霧社事件。電影大概只會提到第一次霧社事件,至於傷亡更多的內鬥,大概也沒什麼人有興趣。 就文化而言,可說是進化與落後之際。人治與法治之爭無庸多提,日本警察撫番與生蕃頭目英明,截然不同。而出草獵人頭等傳統,也違反日本法律,改革陋習教化民性、重視人權等,日本官員之使命感,搞不好比鼓吹彩虹橋的傳說,更值得令人尊重。順便提到吳鳳捨身取義的傳說,雖然是日本官方文宣,史實與記載細節也許有出入,但是影響仍在。不管有無吳鳳此人,或者吳鳳被殺後有無改善,原住民仍然承認以前出草獵人頭,而後來逐漸取消殺人。此符合日本政府的宣導,原住民可以感化、地方長官要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面對不合理要不屈不撓努力不懈等。賽德克人花岡一郎、花岡二郎皆被日本人招攬為警察,盡忠職守維護治安、保障社會秩序等,如果沒有後來的武裝叛亂,原住民從此被日本人同化,食衣住行皆為日本制度,只是賽德克出草或挾槍自重等習俗就難以兩全。 電影中有日本人問:「我們對你們不好嗎?」但是賽德克人仍然叛變。日本人把台灣高山當內地統治,「國之南境」之國字指的是日本國,也就是大日本帝國最南端的領土,此為日本同化的力量,改朝換代必然的經過。中華民國在台灣,使用國語、文字、語言及其他等,雖有閩南語、客語或其他不同制度,但基本為官方統一制度,要是九族、二十幾族都要兼顧共處,豈是亂字形容?時代換成現代也一樣,賽德克人仍然沒有固有獵場、出草獵人頭也不被民國政府所允許,莫那魯道的主張,日本人不允許,當今仍然不允許。要是再發生霧社事件,比如各縣市政府舉辦元宵燈會中,有少數民族武裝部落出草集體大屠殺(像是十大槍擊要犯以組織性犯罪,曾傷亡幾十人之類的黑幫流氓),如果你是當今政府,會不會派出武報復打擊?不,這裡應該換成緝捕嫌疑歸案,軍警擴大打擊執行勤務(若不慎造成意外之類,各位首長深表遺憾,連新聞稿都想好了^-^)。 |
引用:
原住民文化的流失, 又豈止是出草而已?? 漢民族在這塊土地上同樣也有著不光彩的過去, 我也很想知道閩南人沒完沒了的械鬥 是基於甚麼樣的信仰 |
今早(9/12)在國賓買不到10:10(大廳)
看10:50(小廳) 或許有人會拿魏導先前的作品"海角七號"先入為主"賽"片也是如此 我不是學院派 說不出什麼理論 但相信看過"賽"片的朋友都非常明白 兩片的格局與架構真的差異很大 很高興看見臺灣能拍出這樣的片子 雖然片子裡仍看得出一些小缺點 比如說出獵時一些獵物奔逃仍嫌動畫感 又比如說年青莫那轉為中年莫那交待不甚明確 但魏導的用心仍處處看得出 從片頭一開始只出現剎那畫面的李經芳下船場景的造景 服飾 到霧社街區 各部落區 及 兩代漢蕃交易的改變 原住民 日人 漢人造型與演技栩栩如生 不僅讓觀影者的我們有身入其境之感 更是大飽眼福一窺明白那時代的人們就是這樣生活的 勝過書本所述 在劇情方面 個人亦覺得恰到好處 或許本來就看過一些有關那時代背景的書籍 所以並不覺得片子血腥 因為那個時代就是如此 片中實沒刻意污蔑哪一族群 或許有人說太過醜化日本人 若有此感的朋友其實可以去瞭解那一段歷史 多數是什麼德行的日人才會被派去深山裡"教化"生蕃即可得知 片中只是如實演出而已 最後 個人覺得整部片最棒的一段 就是中年莫那在潭邊與其父親祖靈的那一段對話 內容已記不太得了 總之 兩行眼淚在那時就不爭氣的直流下來 真的建議沒看過的去看看 真的是好片 |
今天也去看了,像樓上大大所說的,
看到莫那和他父親的對話,我也默默留下兩行淚, 只能說魏導你能安排出這段劇情且又不狗血, 真有你的,而且本人超喜歡飾演莫那的父親的聲音,有撫慰心靈的感覺! PS:且感覺本人又離大叔控又進一步了!! :ase |
今天中午到台北國賓看
人還是很多 戲覺得還不錯看 只不過有很多地方交代不清楚 如戲中的姐妹原事件 比較奇怪為何沒有一開始歸順的情節 還有交頭骨時莫那的心情變化 相較之下原著小說反而清楚交代這些 也許是片長的關悉無法全被放上來 有點可惜 同樣也喜歡溪邊與父親歌唱對話那一段 眼淚.................................... ps:那三位女花瓶真的只是花瓶 |
引用:
下集戲份應該會多一點了~~ 同樣也喜歡溪邊與父親歌唱對話那一段+1 |
執政者同意這電影上映也是難能可貴,
因為台灣正面臨同樣的問題, 台灣人 or 中國人?! 你將來要進中國人的忠烈祠,還是 引用:
|
搶錢 搶糧 搶女人
引用:
|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3:50 PM. |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