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七嘴八舌異言堂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12)
- - 南韓也說MA比MB(明博)好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931451)
|
|---|
引用:
只能說中肯 :p |
引用:
非常中肯,所謂的黨爭…根本不會討論事情真正的是非對錯 而是非我族類、必定是錯 這也是政黨政治在實務上真正的功用 :think: 所以歷史上所有的皇帝對於「結黨」 不管秦皇漢武、還是唐宗宋祖都是深惡痛絕 再橫一點的皇帝的話、通通只有一個字:殺 全殺光、看你還敢結什麼黨 |
引用:
謝謝說明,你寫得很詳細, 我也覺得宦官一定也是有好有壞,壞的歷史學家都非常詳細的紀錄下來,好的就比較一般帶過,所以讓人覺得宦官都是壞人。大概只有鄭和算是比較知名的,但他的一些紀錄也在皇帝換人之後被一堆文官向皇帝建議而全部燒掉,時為可惜。這也讓大家在猜鄭和到底有沒有跑到美洲去 不過我有點奇怪,所以找了一下, 文中明朝宦官懷思,是不是叫懷恩,還是懷恩懷思是不同一人?? 我對明朝歷史不是很熟悉,如果有錯的話請指正。 |
引用:
抱歉打錯字了 的確是懷恩 |
雖然不知您所謂豪傑的意思
但就字面上來說 稱不稱豪傑 對於政治人物日後的評價其實不值一毛錢 項羽 vs. 劉邦 曹操 vs. 劉備 引用:
|
引用:
推這句......讚拉 :D |
宦官有好有壞當然我也知道,不過我質疑的重點是,宦官不可讀書識字(明史說: “太祖制,內臣不許讀書識字。),讀書識字不可當宦官,此乃「洪武祖制」也。
明史說 “蓋明世宦官出使、專征、監軍、分鎮、刺臣民隱事諸大權,皆自永樂間始 ”。 我引的連結裡還說到,太祖在宮門掛了塊三尺長的鐵牌: “內臣(即宦官)不得干預政事,預者斬 ”,後來這塊牌子被王振拆了,嫌它礙眼,顯然之後的人都沒把所謂「洪武祖制」放在眼裡吧。 我想說的是,皇帝翻臉就是翻臉,跟祖不祖制其實沒啥關係,要搞你,多的是理由的呢。 |
引用:
結論是:如果要出名的話,沒事不要得罪寫小說的人,那個寫小說的人不出名就沒事,萬一他將來出名了,他所寫的人物的性格與作為就被後世所定型, 至於文章內的人物個性與作為是不是符合當時的事實,這一點都不重要。 三國演義就是一個好例子 |
張居正死後是萬曆要搞他才會那麼慘.
要只是出於百官看他不順眼,整個明朝可沒其他人被滅門到那樣變態程度吧. |
引用:
立法、執法是兩回事 記得李衛曾經審判過某官 判下來要用刑 結果被一堆人反對 說是嚴刑峻法 李衛就說自己只是執行太祖定下的的法 古代立法後 愈後面的世代 執法會愈鬆 這是常態 |
|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2:14 AM. |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