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系統組件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19)
-   -   Intel 發表世界第一 22nm Trigate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928772)

IDF 2011-05-06 03:12 PM

半導體立體堆疊是不錯

不過良率的問題很大

散熱的要求增高

低功耗低發熱時還好說

一旦時脈拉高功耗一上升

那就是麻煩的開始

難不成將來的cpu散熱要做成夾心餅乾那樣

將兩頭都包起來 :laugh:

那接腳要怎麼連出來 :stupefy:

Xforce 2011-05-06 03:53 PM

引用:
作者liccaba
等一下 我再重新解釋這2句話的定義

在低電壓下有 37 %效能增進 表示的應該是在低電壓下才有效能增進

如果把電壓調高就沒有效能增進 意思也就是在低電壓下可以跑出比之前更高的效能

在固定效能下有降低 >50% 功耗 表示的應該是在某個預設時脈下 功耗可以降低

但時脈調高後 功耗就會暴增 意思也就是在低時脈下可以比之前更省電

如果是這樣 受益最大的應該是筆電和HTPC和低階CPU 每瓦效能可以大幅提高

但中高階的應該就受益不到 這就好像是一種邊際效應一樣

當你要突破這條界線時 所要付出代價必需增加好幾倍

我玩線上遊戲也是這樣 頂的裝備比普通的裝備好1~2倍 但價格卻會暴增10~20倍以上

我不是相關專業出身 所以有誤還請糾正

這邊的電晶體效能與耗電都是跟 32nm Bulk 製程比較 (這次P1270 製程還有導入 High-K 跟 Tri-gate)

討論電晶體特性都會討論 Delay (Performance, 頻率) / Leakage (Power Consumption) 與電壓之間的關係
通常而言 電壓越大 Delay 越低, Leakage 越大, 製程間的特性曲線也不太一樣


引自pc.watch

在相較於32nm Bulk 製程, 22nm Tri-gate 可以在相同頻率下以75% - 80%的作業電壓下作業, Active Power 有50%的降低.


引自anandtech

在固定電壓狀況下, 在低電壓(0.7)有37%的效能增進, 在高電壓(1V) 也有18%增進..

這些特性幾乎有跨兩個Process node的表現...

Xforce 2011-05-06 05:37 PM

引用:
作者IDF
半導體立體堆疊是不錯

不過良率的問題很大

散熱的要求增高

低功耗低發熱時還好說

一旦時脈拉高功耗一上升

那就是麻煩的開始

難不成將來的cpu散熱要做成夾心餅乾那樣

將兩頭都包起來 :laugh:

那接腳要怎麼連出來 :stupefy:


這個技術 只是Transistor 的 Gate Oxide 跟 Inversion 接觸面由 Planar (2D) 變成立體包覆面 體積形狀幾乎沒有甚麼改變...散熱也不是問題... Die 本來就已經有好幾層了...

airitter 2011-05-06 06:01 PM

引用:
作者Xforce
Die 本來就已經有好幾層了...

是嗎? 請問聽誰說的?

如果好幾層DIE圖片早就好幾張了

艾克萊爾 2011-05-06 06:57 PM

IC產業成本估算

是好幾層沒錯,晶圓加工就是不斷蝕刻再堆積增加層數的

平常廠商秀的die照,是未上最後保護層的裸晶圖,那已經是堆疊完成的半成品

kf060527 2011-05-06 08:38 PM

多數人玩遊戲是不會手動超頻CPU的

白魔導士 2011-05-06 08:57 PM

引用:
作者Xforce
我不是相關專業出身 所以有誤還請糾正...
請問Delay的單位是什麼?
毫秒嗎?

Xforce 2011-05-06 10:39 PM

引用:
作者白魔導士
請問Delay的單位是什麼?
毫秒嗎?

應該是32nm 1v下的 delay 為 1單位的比例曲線

liccaba 2011-05-08 02:40 PM

引用:
作者Xforce
在固定電壓狀況下, 在低電壓(0.7)有37%的效能增進, 在高電壓(1V) 也有18%增進..

這些特性幾乎有跨兩個Process node的表現...

你說的這些在巴哈也有人發表
http://forum.gamer.com.tw/C.php?bsn...A=215695&tnum=9
意思大概是高階CPU也有10~15%的增進

受益最大的還是中低階以下的產品 很明顯是為了對抗ARM而來的

Xforce 2011-05-08 03:03 PM

引用:
作者liccaba
你說的這些在巴哈也有人發表
http://forum.gamer.com.tw/C.php?bsn...A=215695&tnum=9
意思大概是高階CPU也有10~15%的增進

受益最大的還是中低階以下的產品 很明顯是為了對抗ARM而來的

高階CPU 應該不會只有10~15%的增進, 整體 Power envelope (Active Power)降低後, 能塞的Core更多 或是 時脈可以拉更高...

為了對抗ARM? 這種技術已經談了有十年以上... 只是 Intel 實作較早量產..
TSMC 也會在16nm製程導入類似的 FINFET,
把製程技術 跟 ARM 對抗 搞在一起實在有點不妥...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10:38 PM.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