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影片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7)
- - 從麥克摩爾(Michael Moore) Sicko看醫療問題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883988)
|
---|
引用:
星當局曾急電英首相府援救中風李光耀夫人 據李光耀指出,新加坡駐倫敦最高專員曾於二十六日凌晨二時急電唐寧街十號要求伸援手,即柯玉芝被送抵倫敦皇家醫院九十分鐘之後。 由於醫院的醫生表示,李夫人必須等到早上八時才能接受電腦斷層掃瞄檢查,新加坡最高專員請求首相府進行官方干預。 海峽時報引述李光耀回憶表示,「由於唐寧街十號的介入才能於凌晨三時三十分完成電腦斷層掃瞄檢查,並清楚見到血栓。」 |
Michael Moore這傢伙很利害
可以利用剪輯的手法把他的立場表達的清楚 加上操弄別人的立場 還好我跟她的政治看法相當類似不然一定會氣死 :laugh: 每個醫療體制下都會有其缺失 不過美國的缺失讓我不敢恭維就是了... 窮人沒有生病的權力阿...... 加上美國雖然平均薪資高 卻是建立在大量非法勞工的架構上面 很多事情是數字跟統計看不到的.... |
引用:
那些人會去參加奪魂鋸6 :flash: |
引用:
所以重點還是有錢沒錢,對死要錢的醫生來說,有錢的病人才是大爺,我認識一些醫生總認為自己是天之驕子,有錢判生沒錢判死彷彿是自己的特權,這種醫生應該全部送去關達那摩的美軍基地。 記得錢鐘書在圍城中說過一句經典:病人如果都不吃藥,醫生就沒飯吃。此話擲地有聲,繞樑三日,餘音不絕。呵呵。 |
我是覺得...還是別盡信紀錄片吧
尤其是麥克摩爾這個導演...從來不認為他拍的是客觀的記錄片 比較像是他意識型態和政治傾向的宣傳電影 像這片只講美國弊病不講優點,卻把其他國家的醫療捧上天 仔細想想就覺得很詭異吧.不就是一般電影戲劇的手法 "對比"呢 對比越強烈觀眾越容易被牽著走...麥克摩爾的可怕之處就在於此 內容的選擇性拍攝,實際情況的不完整呈現,意識形態的加油添醋 只說出他想看的 想說的... 說真的看看參考就好... |
引用:
一直有人批評麥克摩爾意識型態。 但我不明白的是,麥克摩爾「科倫拜校園事件」批軍火商,「SICKO」批保險業與醫療業,都是站在小民立場,小民切身利害去看這些財團,而非哪個政治團體。美國與台灣差不多,不論共和還是民主黨都是站在財團那邊,所以要把他的影片硬扯到政治,真是不解 :confused: 你說他不講這些行業好話也沒錯,但這些行業早掌握了主流媒體,他們的好話,大家早就耳熟能詳。麥克摩爾只是要幫小民發出些微弱反對聲音。如果美國要把這種聲音當作政治異己打壓,那就不配稱為言論自由國家。很高興美國並未這樣做,反而讓他以「科倫拜校園事件」拿了奧斯卡獎。 |
引用:
英國公醫制度已經玩完了,只要有一點錢的人,都寧願去買商業醫療保險,生病時去私人醫院治療。 一般老百姓,真的就是去公立醫院等死,公務員醫生就準時上下班,病人等不到醫生是活該。 美國的健保問題,是在於很多人買不起健保。 而台灣,逐漸擁有英美兩國的問題,健保病床越來越少,繳不起健保的人越來越多。 台灣健保之所以目前被稱讚,只是因為才實施不久而已(十幾年),很多後遺症還沒完全爆發。 |
引用:
健保的保費比商業醫療保險便宜多了 應該更多人負擔不起這東西 |
引用:
健保便宜是靠剝削醫院醫生而來的,剛開始沒有問題,等到越來越多醫院醫生退出健保之後,問題才會嚴重。 健保當然可以一直很便宜,健保病床也可以一直等不到,英國公醫制就是最佳例子。 |
引用:
首先這話在邏輯上有些問題吧...不代表兩大黨就一定是沒有自己的政治立場嗎? 美國其實怪咖政黨一大堆, 你如果看過美國的總統選票很可能會發現上頭有一堆聽都沒聽過的草根或它黨候選人, 只不過因為各州選舉門檻不一外加政治現實注定他們不可能贏. 我02年投過一次, 記得其中一個在簡歷上還直接寫職業是STRIPPER... 再其次一個號稱站在小民立場反財團剝削反腐敗的政治團體? 好耳熟呀... :laugh: 那個團體後來還組成了政府耶... 剛看到Bowling for Columbine的時候我覺得驚豔, 但是已經發現一些選擇性報導的問題. 後來看看911後發現此人立場更偏激了, 甚至連陰謀論都出來了. 他的作品真的只是看看就好, 他的作品能提醒我們有問題存在但不見得能正確的告訴我們問題在哪裡更別說如何解答? |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6:21 AM. |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