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儲存媒體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20)
-   -   WD Caviar Black 2TB發表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867356)

Raziel 2009-11-27 06:37 AM

引用:
作者over55Stars
要拿 SSD開機, 除了價格平民化, 還有賴控制晶片技術突破來提升可靠度與壽命
不過可能需要重新定義更適合.更有遠見的架構
flash壽命是無法避免的問題
磁碟容錯也是個問題
在下認為應該要像目前拿 CF湊成的 偽 SSD這種架構
把 flash的規格標準化, 當成獨立.可抽換的耗材使用

以消費性商品來說, 若讓使用者自己抽換, 介面的氧化耗損與使用者操作疏失會造成的問題.

可能就讓原廠保固條款寫不下手. 甚至讓用戶對其可靠度更存疑. 而不同時其不同容量不同

速度的不同顆粒下去湊,我想RD也會很辛苦. 要遷就舊顆粒,新顆粒威能也可能發揮不出來.

加上平均抹寫, 幾乎沒有 沒用到的區塊, 檔案可能散佈在有壞跟沒壞的多區塊,要換可能更難.

對SSD廠商來說, 你再買全新產品對他們才是賺錢王道, 不太可能把機會拱手放給CF廠.

個人覺得要這樣走...難~

Raziel 2009-11-27 07:01 AM

引用:
作者visionary_pcdvd
其實還有更簡單又能創造大家都贏的辦法:

一、作業系統商和儲存系統商合作制訂一種新標準

二、要符合此新標準的電腦硬體必須同時具備 SSD 及 HDD

三、要符合此新標準的作業系統只能將幾乎不會變動的檔案如 執行檔、動態連結檔...等 放在 SSD,其它如 記錄檔、設定檔、暫存檔、資料檔...等各式各樣會大量寫入或大量更新的檔案只能放在 HDD

如此則所有問題通通解決,SSD商 與 HDD商 皆大歡喜,消費者也有更成熟穩定的高速電腦可供選擇
 

通常標準的訂定, 僅在溝通介面的著墨較多, 而不會牽涉到產品該如何配置.

若訂定新標準牽扯到背後海量的利益糾葛, 這就會是最不簡單的事情.

上述安排SSD/HDD看似共存, 但兩方廠商背後都是想全吃, 都認為自己能滿足客戶,

也自信未來roadmap會提出更能讓用戶滿意的產品. 在本質上要合作就是各懷鬼胎的.

節能低碳訴求的輕省電腦/netbook未來將更風行, 多硬碟的配置也不利輕小省電.

檔案分配後OS要雙碟並存才能運作, 失效機率變成兩碟相加, 說實話我還比較怕.

visionary_pcdvd 2009-11-27 10:16 AM

引用:
作者Raziel
通常標準的訂定, 僅在溝通介面的著墨較多, 而不會牽涉到產品該如何配置.
若訂定新標準牽扯到背後海量的利益糾葛, 這就會是最不簡單的事情.
上述安排SSD/HDD看似共存, 但兩方廠商背後都是想全吃, 都認為自己能滿足客戶,
也自信未來roadmap會提出更能讓用戶滿意的產品. 在本質上要合作就是各懷鬼胎的.
節能低碳訴求的輕省電腦/netbook未來將更風行, 多硬碟的配置也不利輕小省電.
檔案分配後OS要雙碟並存才能運作, 失效機率變成兩碟相加, 說實話我還比較怕.

一、我認為光憑 NAND Flash "目前"的物理限制,SSD 絕不可能"完全"取代 HDD,因此如果它真的像你說的「想全吃」,那只會是一相情願

二、netbook 被若低階型 SSD 佔領沒話說,但 netbook 應該不適合歸類為我所謂的「高速電腦」吧?
 
三、失效機率理論上會增加是沒錯啦!但就像將硬碟 RAID 0 也會增加風險,但仍然有它一定的市場一樣,我上面說過只是增加一種選擇,消費者可自行評估。再說 SSD 本來就是自體 RAID 0,而且還一次 RAID 十顆晶片(以G2為例),若你要擔心這個,那 SSD 本身就是失效機率理論上非常高的產品 :stupefy:
 
 
 

Raziel 2009-11-27 06:37 PM

引用:
作者visionary_pcdvd
一、我認為光憑 NAND Flash "目前"的物理限制,SSD 絕不可能"完全"取代 HDD,因此如果它真的像你說的「想全吃」,那只會是一相情願

二、netbook 被若低階型 SSD 佔領沒話說,但 netbook 應該不適合歸類為我所謂的「高速電腦」吧?
 
三、失效機率理論上會增加是沒錯啦!但就像將硬碟 RAID 0 也會增加風險,但仍然有它一定的市場一樣,我上面說過只是增加一種選擇,消費者可自行評估。再說 SSD 本來就是自體 RAID 0,而且還一次 RAID 十顆晶片(以G2為例),若你要擔心這個,那 SSD 本身就是失效機率理論上非常高的產品 :stupefy:

我想, 創意是可以天馬行空, 我沒有批評的意思, 僅就個人想法分享討論而已.

flash based SSD 當然不可能完全取代HDD, 不過廠商做的是產品, 一廂情願 正是所有

硬體供應商的共同基因啊~( os: 來買我的就對啦) 用戶只有靠自己多做功課來判斷了.


SSD也用了幾顆,近一年的時間, 也在版上分享很多次與RAMDISK搭配使用的方式, 讓

單碟也可以將硬碟保護在盡量接近唯讀的狀態來延壽.

以最爛的IDE 無buffer的 第一代SSD, 還用最被批評的舊款JMicro控制晶片, 每天使用

近十小時還可以預估用個三年, 現在新世代的SSD既有記憶體緩衝, 控制晶片又做平均抹寫

韌體驅動還可做最佳化, 使用壽命將可望更長.



如果要把它當作硬碟一樣用, 把使用技巧全丟給廠商負責, 那SSD就算是用SLC也不見得能

用得了多久, 反之用戶若願做良好配置措施, SSD已經是進入實用+耐用階段的產品.


而以SSD作為系統, 就以 操作感受 來說, 稱為 快 也並不為過. 電腦最慢的癥結是在IO,

你也是提到共用SSD與硬碟來形成所謂的高速電腦, 純SSD不是更快嗎~

至於您上面建議了三條若都是新規範, 那使用者似乎已沒選擇評估的機會(或是我誤解)如果

廠商有完整方案, 也讓用戶能夠選擇, 由市場反應來決定, 那當然就是皆大歡喜了. 參考. :)

over55Stars 2009-11-28 01:33 AM

在下認為控制晶片與記憶體分開來的優點 :

1. 其他消費性電子也需要高速的 flash (如 DSLR), 這部分可以讓零件共通, 至於要雙雙對對. 3P. 多P. 百合. 薔薇. 扶他. 東洋. 金絲貓. 異種 ...... , 就像現在的多通道記憶體, 讓使用者自己決定, 也讓好人多一點就業機會

2. 為了容錯, 控制晶片應該兼 RAID 功能, 甚至要有雙控制器的機制
(不只資料有備份, 硬體也有備份, 不過架構可能有很多種)
(前一陣子, Google 有統計資料證實光 DRAM 的錯誤發生率比預期高不少)

缺點與解決方案 :

a. 高頻用高插拔壽命的連接器是不為也, 非不能也, 就像市面上 SATA 也有可承受高插拔次數的連接器, 況且機殼內的零件變更的頻率其實沒那麼高
(非學生族群, 況且學生族群是典型的"有閒沒錢")

保固及 RD 端的部分比較不好說, 因為電路材料在明後年可能有更大的突破
或許接下來大家先聊失效模式及備援方案可以突破一些現階段的盲點

visionary_pcdvd 2009-11-28 01:43 AM

一、R sir,你是進階玩家也自有一套「使用技巧」,但總不能期待所有的 User 都一定會像你一樣懂吧 :jolin: (我已經看過太多反應用起來會頓的案例)


二、我之前轉述過一篇有關新一代微縮製程會大幅縮短寫入壽命的報導你也知道,顯然製程越微縮這問題會越嚴重。即使平均抹寫可以延壽,但前提是要有大量剩餘的可利用空間做替換,否則也是枉然。而且用久了還是會變慢,必須人工 Trim 才能恢復性能。


三、我知道少數人抱著反正操壞大不了再免費換新繼續操的貪小便宜的想法,動不動就想跳出來頂嘴 :jolin: 但我相信你以及大部分的 User 都是正向心態,畢竟資料無價,而且時間寶貴,用不到保固最上策。
 

over55Stars 2009-12-05 12:59 AM

TLC世代戰火起 明年席捲逾7成低階市場 NAND Flash敲警鐘
http://www.digitimes.com.tw/tw/dt/n...WXR6KPHHKG&ct=1

在下不知道 TLC的壽命.可靠度如何, 重點應該會落在控制器的技術與功能
為了規劃中的下一台桌上型電腦, 在下很重視 SSD的進展
不過明年應該不用肖想 SSD了
(除了記憶體與控制器的搭配, 還要考慮軟體發展及軟.硬體間的搭配, 在下自己加個一年的觀察期.成熟期)

其他固態儲存技術如: FeRAM. MRAM, 容量不知何時可突破

金價上漲, 連接器壽命也要看鍍金厚度, 說讀定真的要把控制器.記憶體銲在板子上靠光纖傳輸
(光纖材料缺不缺又是另外一個問題了)

硬碟的部分應該也不會有太大的突破
(或許會推出更適合多媒體播放的技術.規格)

看看 CPU. DRAM. GPU 的突破能有多大吧 ...
(結果還是要看軟體應用與最佳化, 不過應該會是讓大家養生休息.清心寡慾的一年)

visionary_pcdvd 2009-12-06 01:37 PM

引用:
作者over55Stars
TLC世代戰火起 明年席捲逾7成低階市場 NAND Flash敲警鐘
http://www.digitimes.com.tw/tw/dt/n...WXR6KPHHKG&ct=1

在下不知道 TLC的壽命.可靠度如何, 重點應該會落在控制器的技術與功能
...

根據 Digitimes 之前的報導,TLC 的寫入壽命只剩數百次...

TLC 的製造商為降低成本不擇手段,顯然只會將不耐寫的問題丟給下游模組商(如創見)自己看著辦

可預期不久之後,市場將會出現保固期只剩下1~2年的低階記憶卡或低階隨身碟
 

ProtoZohar 2009-12-06 01:51 PM

引用:
作者visionary_pcdvd
根據 Digitimes 之前的報導,TLC 的寫入壽命只剩數百次...

TLC 的製造商為降低成本不擇手段,顯然只會將不耐寫的問題丟給下游模組商(如創見)自己看著辦

可預期不久之後,市場將會出現保固期只剩下1~2年的低階記憶卡或低階隨身碟
 

模組廠不能拒絕嗎 :confused:

Angel13 2009-12-06 04:11 PM

因為TLC真的比起一般的NAND來說超級給他有夠便宜
只不過壽命超極短 只能用在非常短期的應用

當初我記得在系統組件 記憶體討論有提過
NAND跟GDDR系列才是最賺錢的記憶體產品

結果奇夢達被爾必達買走其GDDR系列專利
而力晶NAND卻被政府的無能 立委的無恥 民眾的無知絆死
(也不一定 因為力晶早就在比利時設計中心有伏筆了 而且我不信爾必達不想吃好啃的NAND)

PS.模組廠能賺到錢就好了 因為TLC是那種可拋式的產品
不然要保固的話.......那就關門不做生意好了....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2:33 AM.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