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七嘴八舌異言堂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12)
-   -   秦始皇是明賢明君主?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846970)

blair 2009-04-06 10:39 AM

引用:
作者onix
施政效率最高, 民調滿意度最低

一針見血

本日最台肯 :laugh:

cool810 2009-04-06 10:51 AM

古人有說:「秦者,古今之界也。」

秦的外語翻譯 China 是中國的代稱,秦帝國是中國歷史上首次真正的統一。
秦的典章制度均為漢所承襲,奠定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專制政治,所謂「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
政治制度的統一、法律的統一、文字的統一、幣制的統一、度量衡的統一,都是秦樹百世之楷模。

秦代確立中央政制,中央官制設丞相、御史大夫、國尉,內外官制上分級負責。
廢封建、立郡縣,地方行政採郡縣二級制,郡縣長官由中央直接任命;郡守治民,郡尉治兵,御史監察郡,形成軍民分治制度;
每郡統治若干縣,縣人口萬戶以上者長官為縣令,不滿萬戶者為縣長,並設縣丞管民事、縣尉管軍事,縣政制度沿襲兩千多年。
縣以下設鄉、亭、里,一鄉十亭,一亭十里,一里百家,地方基層制度緊湊,統計確切的會計系統、來歲預算、天下戶口等。

秦始皇分六國故地為三十六郡,後又有新置,共五十一郡。分據顯要,非深暗地理者不能規劃,以土地人口與經濟發展狀況為
統一區分,作為地方行政基礎。
秦始皇修築馳道,猶今之修築鐵、公路,秦為馳道於天下,後世驛站官道多因襲之,此交通大業,方便中央與地方緊密結合。
另有修築長城、開通運河等,都展示出秦的雄才大略。


另外哪個專制時代不有焚書坑儒,台灣過去戒嚴時期,查獲的禁書集中起來一把火燒掉,有異議的知識分子..如雷震,抓去關
這不也是種焚書坑儒。

kctsai0821 2009-04-06 10:56 AM

引用:
作者cool810
古人有說:「秦者,古今之界也。」


只能怪秦始皇短命,
像是李世民玄武門之變,卻因貞觀之治被歌頌

色即是空 2009-04-06 11:04 AM

引用:
作者okana
焚書坑儒也要看是焚哪些書、坑哪些儒

焚的書大多是一些民間巫術那類的書
有用的(醫學、種樹之類)都集中至阿房宮保管
不過最後被項羽一把火燒了

坑儒我是不清楚
不過我猜是一些地方民代之類的角色


有一個說法是讀書人喜歡利用仁義道德搬弄是非,所以才被殺

調情神手 2009-04-06 11:07 AM

引用:
作者Es4241
拿小布希對比秦始皇,
還真是懶X比雞腿,
一個是把單極帝國搞到一窮二白的白目痞子,
一個是創建可延續兩千年統一國家的制度的雄才大略開創者.
秦朝的早滅,要歸咎李斯與趙高的私心作祟,搞一個殘忍愚笨的胡亥上台,
如果是依秦始皇意願傳位給扶蘇,
說不定會如漢朝的文景之治,與民生息數十年,讓秦帝國延續幾百年.


我比較傾向這個論點
秦統一了六國
而且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帝國
前無史例可循的情況下
試問有誰知道如何管理如此龐大的帝國
後世又有哪個帝國真真正正的做到長治久安的
只要是人就有私心就有惰心
李斯有私心
因為法家本就不相信人性
以法管理
能在當時劃時代的統一度量衡•車同軌•文字統一更幫助中國歷史更緊密結合
有時用後世的觀點評斷歷史本身就比較武斷
歷史也並非一朝一夕就可研究明暸
一本書的評斷也不能代表全部
扶蘇若當政
有誰能保証秦便不會滅亡
別忘了當時有句話
楚雖三戶,亡秦必楚
而且六國餘孽尚存
一場大戰必然再起
客觀是觀察歷史的方法
但沒人做得到
所以褒貶必然產生
僅供參考
大家可以相互討論

三隻虎. 2009-04-06 11:10 AM

引用:
作者tory0507
秦始皇唯一做錯的是焚書坑儒

得罪了讀書人(拿筆的..)

導致後人對他的印像大都是負面的(被寫成暴君XD)

其實他做的 築長城 一統貨幣之類的

對後面的朝代都很有幫助


如果有人焚攝影機坑記者...不知道會不會被口誅筆伐? :p

petro 2009-04-06 11:16 AM

古人喜歡趴趴走
最近驗樓蘭美女基因 不過發現有歐洲印度和韓國的基因
唐朝是烏茲別克部落
包青天也可能黑人吧
最近的報導廣州黑人也上萬
古人營生不易
早期台灣也有往後山碰運氣的
中國有殘酷基因
印象中趙國也坑殺30萬秦兵

調情神手 2009-04-06 11:17 AM

引用:
作者kctsai0821
只能怪秦始皇短命,
像是李世民玄武門之變,卻因貞觀之治被歌頌


玄武門兵變只是奪權的早晚問題
始皇帝也奪過權
當大家歌頌貞觀之治時
可有想過這世唐太宗的功勞
還是群臣努力的成果
太宗的肚量的確是唐朝興盛的主因
但若沒賢臣哪來的貞觀之治
有時研究歷史可以改變過程
卻無法扭曲結果
玄武門的兵變
只是時間•地點的問題
它是必定發生的
若換作建成跟元吉幹掉世明的話
會又負面的說法嗎
歷史應該會記載為
清除亂黨

但唐朝會如何???
始皇不是短命
世積勞成疾
畢竟那麼大的帝國
親力親為會有多累

李麥科 2009-04-06 11:40 AM

引用:
作者調情神手
玄武門兵變只是奪權的早晚問題
始皇帝也奪過權
當大家歌頌貞觀之治時
可有想過這世唐太宗的功勞
還是群臣努力的成果
太宗的肚量的確是唐朝興盛的主因
但若沒賢臣哪來的貞觀之治
有時研究歷史可以改變過程
卻無法扭曲結果
玄武門的兵變
只是時間•地點的問題
它是必定發生的
若換作建成跟元吉幹掉世明的話
會又負面的說法嗎
歷史應該會記載為
清除亂黨

但唐朝會如何???
始皇不是短命
世積勞成疾
畢竟那麼大的帝國
親力親為會有多累

不過我想古代那種集權體制
舵手還是很重要
現代較為民主的社會,政府的總統或總理也有左右政局的重要性
古代的中央集權政府我想應該更明顯

例如赢政為秦朝定下基礎,但是死後卻為嬴胡亥所奪權
我個人是覺得,嬴胡亥上台的年紀很小(12歲到22歲的說法都有,我覺得不會滿18啦)
按理說,這是一個權臣很好控制的皇帝
因此我個人是覺得是趙高與李斯陰謀下的結果,但是很可惜的是李斯最後也死於趙高之手
國政最後落到宦官之手,我想就算有好政府官員,帝國巨舟依舊還是會往淺灘駛去

當然李世民我也覺得不是像史書上寫的,這麼會聽逆耳忠言
實際上的李世民也是人,不可能不犯錯,也不可能沒有人性的弱點
但是我想在政務上他是認真的,有好的政府官員,國內外局勢的配合,加上一點戰爭上的勝利
這些種種因素加起來使得唐朝政府有穩定的局面

我個人是比較傾向歷史是多重因素的總和,而不是單一或是少數幾個人帶動

okana 2009-04-06 12:26 PM

引用:
作者kctsai0821
還不是項少龍惹的禍....


是黃易派他去的
:)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2:27 PM.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