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音樂軟體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21)
-   -   古典音樂的廠牌差異?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839626)

LongD 2009-02-16 02:39 AM

引用:
作者supermaxfight
太乾淨的聲音聽起來反而奇怪阿
以前比較老的專輯,還有咳嗽聲 :laugh:


有沒有例子?

LongD 2009-02-16 02:49 AM

引用:
作者lompt
企鵝就是一群英國的樂評家搞的評鑑活動
英國的「企鵝唱片指南」 (The Penguin Guide to Compact Discs)
在古典樂界是地位崇高
且也備受不少樂迷肯定的古典唱片權威的象徵
當然也有人認為他們比較愛國 是愛國裁判
也就是已有在英國本土常駐演出或常登錄的會比較吃香


企鵝評鑑會不會出現地雷?

很好奇為什麼唱片公司不但很多且也發行古典音樂,但是又分很多很多系列,這只是要為了區分高中低各方面市場?

另外維也納新年會有推薦的年代嗎?我知道早期有卡拉揚的,2009年的我有買。

sutl 2009-02-16 03:48 AM

引用:
作者supermaxfight
太乾淨的聲音聽起來反而奇怪阿
以前比較老的專輯,還有咳嗽聲 :laugh:

這種錄音聽起來比較像在音樂廳。

現代的近場錄音方式,同一個樂團不同的錄音師錄,聽起來就像是不同的樂團。

lompt 2009-02-16 09:04 PM

引用:
作者LongD
有沒有例子?


舉個例子
翻譜的聲音
咳嗽的聲音等等

有一種真實的感覺吧XD

lompt 2009-02-16 09:25 PM

引用:
作者LongD
企鵝評鑑會不會出現地雷?

很好奇為什麼唱片公司不但很多且也發行古典音樂,但是又分很多很多系列,這只是要為了區分高中低各方面市場?

另外維也納新年會有推薦的年代嗎?我知道早期有卡拉揚的,2009年的我有買。


這個 要看曲目以及指揮了
每個指揮風格不同
2008的我覺得就不錯呀@@

另外企鵝採到地雷的機率還算低啦
雖然愛國但還不致白目啦
只是如此可能會少聽到一些不常甚至沒機會在英國登台的指揮或是樂團等等的成果
這些也不是說表現不好就是了

LongD 2009-02-16 09:47 PM

今天也訂了一本企鵝評鑑2009,可惜沒中文版的。

lompt 2009-02-16 10:20 PM

引用:
作者LongD
今天也訂了一本企鵝評鑑2009,可惜沒中文版的。


沒辦法
誰叫這不是我們的國樂呢XD
聽聲樂就更感慨與難過了(英文不好)

另外回一下你上面的問題

不同系列與定價
牽涉到不同的錄音方式與客戶族群等等
甚至CD的材質與附件也會有所差異

書 我沒買啦XD
音樂都聽不完了><
哪有多於預算呢QQ

wildeny 2009-02-17 08:03 AM

引用:
作者LongD
請問你說的企鵝評鑑、日本名曲,可以用什麼關鍵字找(英文的,企鵝評鑑和日本名曲有中文版可找嗎?)?

「B76202023列」 是什麼意思?

我昨天已經先買了卡拉揚的貝多芬交響樂全集,是196X、197X年錄音的,越早期的錄音品質是不是得透過現在的科技作修正?不過如果沒有好的器材,應該也是聽不出來。

另外,我覺得看DVD的時候,不單單只是聽音樂,好像還有一部份是看指揮家指揮時的神情、手勢等等,還有其他演奏家的演奏,雖然不懂箇中三昧,不過還是饒負趣味。


日本名曲 == 日本唱片藝術名曲名盤300
也是會有愛國傾向 還有他們的偏好
B76202023是前面回你的user id

看來你確實是滿有心想進入古典音樂
我是自行摸索入門 (家人沒有一個聽古典)
就是多看看評鑑及音樂雜誌(台灣現在只剩下Musik)
評鑑不會介紹演奏家及作曲家
所以看看音樂雜誌會對了解這一領域的音樂, 歷史, 人等滿有幫助

欣賞音樂不需要"一次到位"
而是要慢慢地嘗試
一開始有時會遇到不喜歡的CD 沒關係 過一陣子聽也許就會喜歡

我是屬於愛買CD聽也愛買書看的人
(紀錄是把零用錢全都去買CD 然後靠一條土司&奶粉過活的窮學生<-- 以前啦)

LongD 2009-02-17 10:06 AM

引用:
作者lompt
沒辦法
誰叫這不是我們的國樂呢XD
聽聲樂就更感慨與難過了(英文不好)

另外回一下你上面的問題

不同系列與定價
牽涉到不同的錄音方式與客戶族群等等
甚至CD的材質與附件也會有所差異

書 我沒買啦XD
音樂都聽不完了><
哪有多於預算呢QQ


我也應該只是買這一本而已,參考參考用,順便看看裡頭到底寫些什麼(大概還是看圖說故事)。

木頭耳朵的好處就是不挑吧?

LongD 2009-02-17 10:32 AM

引用:
作者wildeny
日本名曲 == 日本唱片藝術名曲名盤300
也是會有愛國傾向 還有他們的偏好


看來不管是企鵝評鑑或者是日本名曲都不算客觀,多少主觀意見比較多?不過好像也似乎如此,我在唱片行找DVD/CD時,聽到客人與店家的對話,也感覺的到那種「自己想聽什麼」的意見,
評鑑只是參考參考用的,不過他們感覺都有超好的器材啦∼(我猜)

引用:
作者wildeny
看來你確實是滿有心想進入古典音樂
我是自行摸索入門 (家人沒有一個聽古典)
就是多看看評鑑及音樂雜誌(台灣現在只剩下Musik)
評鑑不會介紹演奏家及作曲家
所以看看音樂雜誌會對了解這一領域的音樂, 歷史, 人等滿有幫助


演奏家或指揮家…等等是否是要靠「聽」來感覺?

小學時老師就介紹過古典樂,也都是一部份放音樂,一部份講他的背景和故事,欣賞是談不上,就是旋律好不好聽,像貝多芬的給愛麗斯能夠普及到垃圾車也滿好的,雖然大部分人不會知道他是貝多芬寫的一個古典樂曲。

引用:
欣賞音樂不需要"一次到位"
而是要慢慢地嘗試
一開始有時會遇到不喜歡的CD 沒關係 過一陣子聽也許就會喜歡

我是屬於愛買CD聽也愛買書看的人
(紀錄是把零用錢全都去買CD 然後靠一條土司&奶粉過活的窮學生<-- 以前啦)


我了解自學的人大都會廣泛的收集資料,所以……就會那樣樣囉!

古典樂應該也滿難一次到位的,器材、CD等等的,反正有多少力做多少事。

另外想請教,為什麼感覺會去聽古典的人好像比較高級?
以前莫札特、貝多芬等等作曲家的時代,音樂的普及除了皇宮貴族外,也能普及到一般平民百姓,大家都能夠到音樂的陶冶,可是現在感覺上去聽古典樂與不聽古典樂的有差異?不知道這是被塑造出來的現象?還是古典樂太小眾?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10:39 AM.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