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七嘴八舌異言堂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12)
- - 如果可以重來, 你希望用注音符號學中文, 還是用拼音的方式學中文?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817990)
|
|---|
這個討論過很多次了吧
日本人可不會為了跟世界接軌或是為了讓外國人容易學日文 而把他們的50音給改了 老共喔 當初只要是國民黨的都改掉 繁改簡 注音改拼音 還好沒自己發明火星文 倒是台灣有人發明閩南語火星文 |
還是選注音.其實沒有一種語言系統能涵蓋所有發音.這跟歷史與地區有關.
而且.注音無法友善的表達台語發音.許多翻譯也是採音譯.而不是語譯.所以注音也只能算半本土而已.反而是日本發音系統對台語發音更友善.玩過 初音 這個軟體的因該比較了解. 任何一種非本土發音系統要去模擬其他地區的發音系統.都會造成更大的負擔. 簡單舉例.zigbee這個字你要用注音來發音要寫'ㄖ一ˋ ㄍㄜ˙ ㄅ一ˋ'10個符號(一個1聲符用空白代替).而學習kk或羅馬音標則少於10個符號. 反之 陳 這個字.拼音則要chen 或是chan .比注音直接使用多一個.龍=long(不含語調符號).更多. 所以.沒有哪一種發音系統是完美的. 目前利用空閒時間整合各種發音對照.對發音系統有些想法的人留. |
拼音拼不出「ㄩ」這個音
可以找外國人試試...會蠻好笑的 當然前面提到的捲舌音也是,他們會覺得怎麼都一樣 而且中文的音調「 ˊˇˋ˙」他們也不太行 我們如果要用拼音取代注音大概會變成不倫不類的國語吧!! |
引用:
嗯...解說的很詳細 雖然注音個人也背不全 輸入法也是用嘸蝦米 |
引用:
Microsoft Windows 2000和XP內建的輸入法好像也沒有拼音... @@a 所以還是注音輸入法方便∼∼∼ :agree: |
羅馬拼音 +1@@
http://roc.myweb.hinet.net/cinput/ 看看中文的輸入法,大概有多達上百種!! 光是一個輸入法就花費這麼多人的精力 不知道繁體中文輸入法,可否列入金氏世界紀錄 |
我比較想學International Phonetic Alphabet
http://en.wikipedia.org/wiki/Intern...onetic_Alphabet 不過聽一些人提及日本人英語發音大多不好的原因 可能跟用英文拼音有關係?所以還是讓小孩學ㄅㄆㄇ吧 小時候在幼稚園印象學蠻快的,但是寫得很累.... 所以最好不要寫太多 :laugh: |
古代根本沒有注音符號和漢語拼音,那他們又怎麼學中文?
|
幾十年前盛行全盤西化時,也有類似的論調,像是去中文改英文等,當時科幻小說還把環境設定為英文統一世界。理由與英文便利、不必多學習落後母語,文明只能用英文表達,無法完全用母語翻譯英文等...還有秦始皇統一文字,度量衡應該統一規格,愈方便愈好,避免無益浪費學習等。中國因此進行一簡二簡三簡(即第一次簡化繁體字,第二次簡化繁體字,第三次...)目標即放在全盤拼音化,完全捨棄中文字。只是後來失敗,全案中止。
也許有人會提到文字與拼(注)音畢竟不同,但若相同放在少學不必要,或是同一語言(反正以後要學英文)等理由,能改拼音為何不能改英文呢?在電腦發明前,中文的難寫、難認、難讀,使用中文樣樣不如使用英文,也因此很多人棄中文改英文(當時);時代拉到若干年後,歐洲一堆國家對英文相當反感,至今英文在歐洲仍不能暢通無阻。 以上都證明統一文字或語言在理論上有其方便性,每多學習新語言會新增困擾等,但是現實卻是各種語言並立,連同一種英文都產生多種音標,甚至於還各談各腔調。令人想起Intel 吃掉Amd的老話題,或是當微軟大量買進蘋果股票(積沙城塔聚少成多,現金收購指日可待,即使賈不死不肯賣老股,只要股權過半,在股東會動用表決就很好玩)但是減少規格、增加便利或是避免重覆學習等理由,都不足以讓這些行動成真。 現在只剩台灣使用繁體中文,或是使用注音;大多數人仍然使用簡體中文,以及拼音--如果兩岸都不再使用中文,這種文字也從此消失,以國際化之名,融入英文美語社會,未必不可行。 |
引用:
disco very上有看到過 考古學家很感嘆 語言文字會因為國之強弱而存滅 世界上因此原因而失傳的已經有很多了 統一世界語言其實有他的"利"在 方便加速世界知識的流通 但在其他方面角度來說如何保存文化才是重要的 不然每一種失傳的語言 未來都可能變成必須由專家來解讀的"密碼"了 |
|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6:12 AM. |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