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顯示卡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8)
- - nVidia 的反鋸齒畫質是不是比AMD差啊?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804906)
|
---|
引用:
感謝~~ 我眼力不好 沒看出角色和馬的明顯鋸齒,應該是材質比較好的關係吧 :shy: AA詳細設定圖和說明如下 ![]() |
用4850測試結果,開啟bloom後aa一樣會失效
驅動設定: ![]() 開啟bloom: ![]() 關閉bloom: ![]() |
引用:
嗯...這翻譯實在看無XD 戰無2部分樓主應該沒問題了吧 至於AA畫質 早期確實ATI的AA畫質較佳 (此時期連4xAA都難以順暢,故不討論NV那高達16x的搞笑AA) ![]() 主因是ATI的AA採樣點很特別 ![]() ![]() 但是自從NV40之後NV採用和ATI相同的旋轉採樣點 再加上不知何時開始NV一樣有加瑪修正(gamma correction),4xAA的畫質基本上相同 不過我看過實測圖仍有微妙的差異,基本上就是ATI較纖細、NV較明顯,像電線、天線 http://www.tomshardware.tw/512,review-512-15.html NV搞笑用的超多+不實用AA模式 ![]() 之後就是G70的TAA(透明反鋸齒)來臨 MS(多重採樣)效果不好,SS(超級採樣)效果比較好但耗能 ATI此時是透過驅動加入類似功能 然後是ATI率先支援HDR+AA,NV到G80才開始支援 (我是從7800GT跳到4850...所以中間沒研究) ATI 4850的AA有4種...但是變成4x跟8x可選(6x不知何時飛了) TAA也加進去,一樣有MS跟SS之分 |
引用:
Me too.... 以前原本是用 R 9000pro..... 後來... 換了gf6800gt,可是用了就是不對味... 再後來電腦換了...順便就換x1950pro.... 目前是用4780.... 現在除非ATI顯示卡的效能差NV差非常多才會選擇NV,不然還是以ATI為主... (複製真好用):laugh: |
根據電腦王介紹G80 R600那兩期
AA和AF 不論是畫質還效能都是G80獲勝.... 但隨著driver越來越好,現在38x0 AA和AF已經好多了 48x0更是優異 我是有參考電腦王裡關於G80的設定 NV 8XQ AA是真的8XMSAA 8X AA連 R5xx的 6X AA都拼不過 反鋸齒畫質排序 G80 16XQ > G7x 8XS > G80 8XQ > G80 16X > R5xx 6X > G80 8X > G80/G7x/R5xx 4X G80 16XQ > R600 12X CFAA > R600 8X CFAA > R600 6X CFAA > R5xx 6X > R600 4X > R5xx/G80 4X |
ATI X1900跟NV 78/79的年代,我看THG的測試
很用力的比較兩張的AA效果,我覺得根本相差無幾 直到我兩種卡都有之後,我發發覺..根本不是那麼回事 AA的效果好壞在物體移動時那種不安定感的消除是完全不同的 ATI的畫面就是好得多,我懷疑這種差別是否單張截圖無法比較出來 因為從很多網站的測試截圖中,我確實覺得兩家的AA效果差距不大 然後自己一使用之下,又覺得完全是不同的等級 ATI的2x AA就已經跟NV的4x AA畫面差不多優秀了 而ATI的4x AA畫面甚至勝過NV的8xAA 這種比較可能要高手來解說吧 |
引用:
對!! 截圖下來看好像差不多的畫面,真正在跑的時候是另一回事 尤其是畫面一直轉動、移動會產生出很多的鋸齒 nv的邊都會有點閃動....抓圖又看不出來很傷腦筋,可能要用錄的吧 |
突然想起之前聽過版上使用N卡的友人說:
我玩Crysis開4XAA or 8X AA根本看不出差異! :laugh: |
引用:
很正常吧,4850開4x和8x也沒什麼感覺,要用定點放大來看 才會明顯吧 |
引用:
http://www.beyond3d.com/content/reviews/47/1 這一篇描述的比較詳細 重點是ati的取樣點是可以隨driver調整的 所以一開始那些混色的副作用 到後期就改善很多 |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4:16 PM. |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