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顯示卡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8)
- - AMD-ATI R600效能洩露,比G80快8~24%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684468)
|
---|
|
小弟我是覺得,不管它們洩露的再多...還是不如等到實際上市會比較實在。
|
我想到時又會被NV早就準備好的新卡壓下去了吧.....
|
我也覺得是n太早出高端卡 出了的同時也沒對應的dx10遊戲可以玩~~~不過早出也沒什麼意義 價位也沒讓人會有搶購的意願 ati也沒有說顯卡晚出到誇張的地步,像在下care的不是早出晚出的問題 對消費者划算的卡只要市場上有出現且買的到 ,就是好時機-好卡, 另外現在a卡價位上實際是很對的起消費者的(X1650XT X1950PRO X1950XT都很讚 硬吃對手) ps;現在高端卡吃電問題不用說 大家都是怪獸
|
對消費者划算的卡只要市場上有出現且買的到 ,就是好時機-好卡
+1 高階卡會買的人是少數,以市場來看,大都是宣示作用比較大, 能符合使用者需求,價格伐算的,都算是好卡。 |
高階卡的面市搶的是消費者目光,與研發實力的証明.
等到DX10的遊戲出來了才出卡,不僅搶不到獲利最豐厚的第一波市場,也顯示研發能量的不足. DX10已經是確定未來遊戲會走的大方向,早做好支援也是應該的. DX10的遊戲我相信今年就會有,但是王卡一買下手,也不會一年內又升級. 坦白說,打著完整支援DX10/效能再提升的旗幟,我相信多少有影響最近的升級者挑G80而沒去選X1950XTX. ATI R600做出來就算可以略超過G80(這還要等DX10game出來比才見真章),跟G80比也是同等級的王卡層級. 等市面買的到,也是幾個月後的事情,而首批頂級效能追求者,大部分早就已經下手買G80了. 競爭降價後第二波高階用戶出現,這時候要比CP值,當然也是nVIDIA有本錢可以降. 像現在7系列的頂級卡甚至8800GTS都已經有賣比X1950XTX低的價位了. 沒錯,第一波買王卡的使用者是相對少數,不過,差幾個月時間已經夠全球先賣個幾k以上的貨, 該賺的已經先到手了. 只能說nVIDIA在研發面與市場面都有不少他犀利的地方. |
NVIDIA高招的地方
當首個高階卡出來,過不久之後產品線就完全補齊 例如:7800家族出來後 過個不久7900家族跟7300家族就出來(而且規格上差異很多),中間交給6600-6800家族來補,之後7600家族補好中低階位置 (也就是先卡好宣示性的高階跟獲利性大低階),中間利基較不明顯,最後才出來 可能是NVIDIA可能3-4個團隊專門負責設計不同價位的卡吧 |
引用:
太早出高端卡?沒這回事吧....有聽說過AMD太早出64 Bit的CPU :rolleyes: 光8800GTS 比X1950XTX便宜支援的技術又新,除非是ATI的死忠粉斯,想不出有理由去買一張即將過 氣的卡 :ase X1650XT和X1950PRO出來時,中階NV 7300GT,7600GS/GT早老賺飽 了,X1650XT,X1950PRO一推出,NV把7600GT減成4層版推出馬上狂殺X1650XT,至於 X1950PRO還沒上事,NV已經事先把OEM市場的7900GS先推出卡好位置了,X1950XT簡 直生不逢時,AMD宣布X1950XT可由各合作廠商自行生產,而不是拿貨去貼牌,結果各廠 意興闌珊,因為焦點都集中在R600... :stupefy: 廠商有錢賺才是王道,對不對的起消費者 是另一回事,ATI不是被AMD買下,X1950PRO大概不會出現在市場上,要不就是價錢維持 ATI高階卡在台灣的特色:貴 :stupefy:先卡好位置的優點就在此,等R6XX推出後,NV修改 一下8800GTS/X 成中階卡,ATI的卡頓時競爭力全失 |
我其實比較在意的是,如果我買了這樣的卡,有哪些遊戲可以玩?我很少玩目前的所謂 3d online game,單機/連網遊戲目前又出的很少......
如果 dx10 的遊戲 除了畫面之外沒有其他特殊的賣點,那.......有很多遊戲都可以在次世代遊戲機上玩到 ,那我搞個dx10超高階卡來幹麼?? 20000塊+其他硬體升級費用搞不好可以讓我帶 ps3 +wii 回家了..... |
引用:
其實不會喔...8800GTX在目前的遊戲均顯的遊刃有餘.. :ase 而且畫質也比X1950XTX好 (詳情請見12月的電腦王).. |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2:23 PM. |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