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七嘴八舌異言堂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12)
-   -   一道雷死了一條街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363349)

swd 2004-07-31 10:33 AM

引用:
作者allenyeh
如果是作整套的
怎麼會沒用

怕就是他是用了三孔的插頭
線沒接 或是接地沒做

正常的接地作好了 還得固定的去檢測 維護
一般的住家肯花錢作的真的很少

我有一個朋友 自己家裡面是透天的
花錢請人作 ...

+1
台灣本身的房屋設計好像大部分都沒有把防雷這一項考慮進去,不過需求性好像也不大
真正要做的話自己花錢請人做或自己DIY囉
不過這種人應該不多吧(連三隻腳的插頭都可以拔掉一根在用,好像很多人都不知道那一根要幹麻的,只是覺得牠很麻煩)

cflung 2004-08-01 04:23 AM

引用:
3相電源只是好看不實際

3相電源,不是大哥你指的這種.
這裡的應該是單相三線式.
其中差異,請自己搜尋.

FlyNews 2004-08-02 01:46 AM

會掛掉整條街的閃電..並不是閃電打到家裡的房子,
是因閃電打到台電的裝置或由電線吸收閃電,傳輸高壓電給用戶"使用"
電從插頭來的,台灣的電器又是二孔插座,用戶怎麼接地都沒用..

所以要向台電反映,要他們裝避雷針....
(照理來說,台電應已做過避雷,恐怕無效)
要不然,就要用戶在總開關裝 雷擊突波保護器 或 交流電避雷器 。
這種避雷器本身就要做好正確的接地。
http://www.taisurge.com.tw/sample.html
http://www.hengs.com/pro5.htm


另外,如果家裡有保火險,雷擊的損失也可以賠償。

JING FENG 2004-08-02 01:52 AM

引用:
作者青葉大哥
這樣還不行吧,沒有埋銅棒


這應該屬於在"接地工程"裡面會處理了...
當初想要自己處理,還跑去問廠商,銅棒多少錢..(當時家中在改建,所以想一起處理,可是對方認為我在開玩笑,也沒報價). :shock:

PS:因為軍中服役時,在通校受訓(數位交換機),裡面有講到這些,還有很多奇奇怪怪的..真的要做到處理的好的話,"一大筆錢是需要的".

sweegers 2004-08-09 02:49 PM

當然OK囉~
 
接底已經做了, 然後加裝UPS作為前端的"防護牆",
我想雷擊的破壞將降低至零!

引用:
作者superhan
也順道問一下內行的網友,若電器加接地,UPS,防突波延長線 可以防護雷擊嘛?
感謝

sweegers 2004-08-09 02:55 PM

所以防止突發雷及突波, 還是裝UPS...
 
那是人在家的時候...

如果人不在家, 或是在辦公室突然間打雷,
根本反應不及!

所以這時候UPS的作用就突顯了!
隨時防止突發性的意外哦~

引用:
作者青葉大哥
是可以防第一道啦

但是打雷過於密集像是連續打雷可能你所做的預防裝置都會燒掉


所以打雷很多時,還是乖乖把插頭拔掉

小建 2005-12-30 11:14 AM

嗯....
看了大家的經驗...


也難怪落雷計這麼好用了!
基加丁系法術也很讚.... :D

1094789 2005-12-30 12:42 PM

給大家一個觀念:

使用傳統避雷針、放電式避雷針以及鋼心銅棒會死得更慘...

1. 避雷針並不會「避」雷,而是「引」雷。
2. 埋設三五年後,您確定您的鋼心銅棒還在嗎?
3. 傳統避雷針、放電式避雷針對於直接雷都有高比例的引雷失敗率,
對於側雷的引雷效果更是0%。
4. 若是引雷成功,您確定傳統接地系統洩放得了雷電大電流嗎?
5. 若是引雷成功,您確定傳統避雷針、放電式避雷針承受得了雷電大電流嗎?
6. 若是引雷成功,所產生的二次效應...您知道會造成多大的損害嗎?
7. 有的接地工程更是偷工減料,灑鹽水、搭接鋼筋,表面上看起來大地電阻極低,
實際上根本無法洩放雷電大電流,反竄回來連突波保護器都擋不住,設備壞光光...

arizona 2005-12-30 12:50 PM

我家每次打雷很頻繁的時候都會暫時停電一兩分鐘........ :jolin:

Yode 2005-12-30 12:57 PM

我想到世界大戰的劇情.....先是連續落雷! 然後電器全部停擺! 車子也掛了!

接著外星人從地底竄出! XD (離題了!)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11:45 PM.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