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七嘴八舌異言堂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12)
- - 驚奇!台灣是不是練到了一年4穫?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1185141)
|
---|
台灣稻米一年四收 我小學時就知道了...但是這六七年我才知道麵粉 都是美國進口的。
. |
科技在進步,歐羅肥用下去。。。。
新品種栽下去。。。 :) GG :think: |
引用:
這那來的黑科技........ :laugh: :laugh: :laugh: :laugh: |
稗草的話一年四收應該沒問題,長超快的
最近放假都在幫忙拔草.....今年長得特別旺 有些是沒噴除草劑有些是除草劑沒幹掉的 |
嘉南大圳建好以後,台灣稻米才有辦法三年輪種。
而且是一年兩期稻作。一期稻作大約3個多月,二期稻作產量會降低2∼5成, 如果有三期、四期,不知道產量剩多少? (按比例,1期為1,2期0.8∼0.5,3期0.64∼0.4,4期0.512∼0.2。 假設完美條件沒有災害,一樣的施肥、勞作、土地面積,有腦子的人應該 不會種3期以上,土地沒有休息,第二年耕種相當於連續的第5、6、7、8次 不可能恢復原定產量。土地鹽鹼化、砂化要怎麼辦?多喝水嗎?) 再來,台灣糧食自給率及格,是建立在人民飲食習慣改變,單人食米量降 低到古人1/2以下。稻米休耕停灌影響到糧食產量,這是國家戰略,影響 到國家安全。 ******以下離題******* 大喇叭吹一吹停灌、宣導省水,633馬上好?! 替代方案、可行性評估、投資風險評估? 台灣如果因為旱災缺水而導致農產欠收,那麼廣東湖南呢? (古人說湖廣熟,天下足,然而現在早已經不足養活14億人口。) 中國無法依靠自產自足滿足中國糧食需求,台灣也必須依賴大量進口。 中國缺什麼,國際市場價格就會飛漲。 停看聽,停耕可以,之前要看看中國如何做,打聽國際行情。 中國可以在國務院檢查糧倉前按照慣例失火,台灣可以嗎? (國務院真是帶塞,一張嘴就引發糧倉失火……) |
引用:
拍謝,不會轉貼發帖的網址。 傳統的灌溉方式,應該可導入新的工法(以滴灌,噴灌...更多的工法,取代漫灌或傳統工法)達到節水目的。 PS.以色列印象農產品出口量不少。 ------------------------------------------------- 2021-04-21 別再傳「農業用掉七成的水」 2014-12-29 農用水入滲地下水,每年可補注6座翡翠水庫的量 2021-03-17 不要一缺水,就想停止農業灌溉!台灣需要的是「節水產業」 2016-03 氣候變遷下農業灌溉水資源調適因應策略 2015-12 2015農業灌溉白皮書 2016 水與發展—涓滴珍惜、水源永續 由網路查來的資訊,台灣用水比重占7成的農業,其中灌溉用水又對於涵養地下水十分重要;那對於台灣農作物的灌溉方式是否有更現代化的技術協助農民升級,以期不用靠休耕補助達到政府:農民:大眾、3贏的環境。 |
老家在雲林務農,從小到大都不知道水稻如何做到一年四獲
小劍劍先前在分享的計算方式也是一年兩作 https://www.facebook.com/70Farmer/v...21481818145972/ 因為一期稻作插秧通常在立春前後,生長期間約 115-120天,二期稻作插秧通常在夏至前後,生長期間約 110-115 天。 種植節氣不對,收穫量差異很大。 或許高屏地區有機會一年3獲,但是4獲的稻子不知是不是新的品種? 還望告知 |
水稻生長期約要四個月,所以一年四收是兩次水稻加兩次雜作,因土地沒休息,完全依靠肥料。
|
以前的台北市只有南京東路 民權東路 只有松山機場 半條仁愛路...艾森豪訪台走南京東路 鬧區只有西門町 剩下的空地全是種稻田 我讀新店小學 八二三砲戰時 學校操場 全是防衛駐軍 台灣都有美援 發黃豆跟簡單的副食品 直到美軍輸了越戰 納匪排我 退出聯合國 才停止 因為大小蔣基本上是反美 自救建設搞出了經濟奇蹟...........我是經歷這成長過程的
. |
反美是工作, 赴美是生活。
除了少數, 民國四大家族在逃離共產中國以後, 第一志願都是去美國。 老蔣拿了多少美援? 小蔣十大建設也是靠美援建立的基礎。 花光美援以後再來反美, 會不會太靠背? 1951年開始, 每年一億美元, 15年14.8億美元。 冷戰時期對台軍事援助42億美元。 (大多是二戰裁減下的船艦及新開發待驗證的噴射機) 這些美援直到2004年才還清。 引用:
引用:
引用:
|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3:16 AM. |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