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七嘴八舌異言堂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12)
- - 收到 新版CNS11643編修說明會開會邀請 有感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1180163)
|
---|
引用:
推薦你移駕至unicode.org去查閱他們的歷年改版紀錄, 建議從最新標準版開始往回查, 可以查到他們歷年修改了哪些既有碼位的字圖。 不精準、不正確的字圖,是會造成不熟悉該字圖、但有引用需求的使用者誤會的! 這些誤會可是會造成後面一連串越來越多的錯誤! 錯誤會越滾越大,最後把錯的誤當成對的,這就是在惡搞該字圖的原文化群體了! |
臺灣社會好多「差不多先生」,
是不是要等到哪天你的名字的其中一個字的一筆畫之差, 導致出現了原本不必要的誤會,最後導致你損失了一千萬甚至一億新臺幣, 才會在那邊唉唉叫為什麼當時用字不精準? |
七八區過往討論串的印象沒錯的話,
我看到有網友形容行政院國發會全字庫編輯的漢字屬性資料校稿不確實的現象, 就像是把民眾當成實驗白老鼠那樣。 我覺得「把民眾當成實驗白老鼠」這個比喻非常傳神, 於是我就列在了要事先寫給會議準備工作的聯絡窗口的書面意見內容之一。 總之我在新版CNS11643第1字面碼表草稿文件檔內,可以挑骨頭挑出目前累積十七處不符合正體中文資料閱讀者直觀思路的地方。 挑出兩∼三的問題也就算了,可以挑出十七個問題時,我會覺得這份草稿也太不講究了。 其中兩個較容易描述的例子: 教育部目前版本的「食」的部首變體部件偏旁,「人」的下方是「短橫畫」, 然而CNS11643「食」的部首變體部件偏旁模式獨立碼位字圖「人」的下方是「點畫」。 雖然說我自己的古早印象198X末∼199X初,臺北市的國小國語課學到的也是「點畫」沒有錯,但既然有改版, 那麼就請所有的公家機關都要同步修改,而不要有的是舊版有的是新版,公家機關多頭馬車各自為政,這樣會製造混亂。 CNS11643目前版本的「衣」的部首變體部件偏旁模式獨立碼位字圖, 右側的右上左下短撇畫,會連線到正下方的左上右下短撇畫之上。 然而依據 教育部國字標準字體筆順學習網 https://stroke-order.learningweb.mo...=zh_TW&ucs=88AB 之筆畫演示,右側的右上左下短撇畫實為連線到豎畫上,「而非」左上右下短撇畫之上。 |
引用:
1947 國語辭典 ![]() 1981 重編國語辭典 ![]() |
引用:
所以說公家機關版本改來改去, 機關彼此之間又不同步, 造成版本混亂,這就是一種擾民。 |
引用:
1947 年初版國語辭典是以民間通行的字體為主。 ![]() 1981 重編國語辭典 ![]() https://dict.variants.moe.edu.tw/va...?pageId=2982032 ![]() 標準字體表的「食」是和 1947 年一樣。 所以是 1981 重編國語辭典和 1982 年的標準字體有出入。 |
引用:
我個人不太會去研究這麼複雜的筆畫演變歷史脈絡,身為正體字的終端使用者, 我的需求其實很簡單明確,就是例如「現在當下」的「食」的部首偏旁部件模式, 當下最新標準版的: 教育部標準楷書、教育部標準宋體UN、全字庫正楷體、全字庫正宋體, (甚至如果將來有機會發行「教育部方體」(民間俗稱黑體)的TTF向量字圖格式版本話) 正體字(包含部首、部首變體、部件)的筆畫/筆順的相對位置和相對長短, 全部都給它「長一樣」就可以了,不要有差四十五度/九十度、相對長短不一等明確筆畫差異。 過幾天如果我真的機會進會議室發到言,我的核心思路的論述大致就是這樣。 |
一堆公家機關還在用字缺很大的BIG5就夠煩惱了... 頭一次簽名被噹就在郵局,他說我姓筆畫
不對,阿不然你BIG5電腦把字打出來給我看阿! |
最近發現我曾祖母的名字有一個「窓」(唸窗)
外曾祖母有一個「犌」(唸家) 看到手寫戶籍謄本原本我想說 這個字該不會打不出來吧 好險打得出來 不過電腦化時戶政單位卻把「犌」輸入成「縀」 可能看不懂那個毛筆字吧 |
我在我的備份硬碟中找回了我在民國一ま七年七月下旬實際去跑的一份造字申請公文(書面資料郵寄包裹)的PDF,
該申請案的公文流程得先經過教育部初核、再經過行政院國發會全字庫覆核。 教育部在過了三∼四個月之後給了我一份紙本回覆(副本),我打電話去教育部問我看不懂的部分, 然後我搞懂了,簡單來說,就「教育部的觀點」,我申請了一百多個造字,教育部只有審過了十個而已, 然而有趣的是,我送審的造字「全都是」行政院國發會全字庫官網既有的五一七個漢字部件之中的一百多個, 也就是說,我把政府單位A的造字(點陣圖模式),透過我這樣一位民眾,再轉給政府單位B去審,教育部審過了十個, 教育部把初核成果的「正本」傳給了全字庫,教育部的聯繫窗口表明,全字庫的覆核結果,教育部管不了, 教育部只是協辦單位而已。 「如果」全字庫審過了,那他們就要把這些漢字部件繪製成有「獨立碼位放置」的「向量圖模式」。 如果全部審過,五一七個漢字部件的「獨立碼位向量圖」就「全齊」了! 只是,到昨天為止,全字庫都「還沒有」「郵寄實體信件」告知我「覆核」的進度到底如何? 然而在昨天之前的某天,我發現全字庫網站無預警的把五一七個漢字部件向量字圖全都另外繪製建置在私人造字區碼位, 有這樣的發現之後,我就把這五一七個漢字部件向量圖瀏覽一輪,發現居然有校稿不確實的筆畫錯誤, 這會讓我感受到公家機關做事真的很半套再半套。 假設、如果 公家機關在明年的上半年之內,把五一七個漢字部件全都挪移到規範內碼位(要定稿且公告,草稿不算數), 並且把所有筆畫錯誤全都修正完畢。 那我會解讀為,我在三年前跑的實體公文流程往返,公家機關在三年後才終於搞定問題。 然而我會認為,我反應的議題事項,一年內要完整解決才是合理的。 |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10:51 PM. |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