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七嘴八舌異言堂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12)
- - 純音樂或主要以樂音演繹的"樂曲"可以叫做"歌"嗎?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1148481)
|
|---|
引用:
還有人說聽到4分20秒的時候他哭了……想必是非常感動吧…… |
周杰倫有些歌,有樂評講人聲是被當作樂器一部份,怎聽都好像差一些
|
引用:
|
引用:
那聽這一曲試試 ..... 有人唱"嗚" . 也有人唱"ㄚ" 這是部經典西部片的配樂 . 沒有歌詞一樣飽含聆賞的指引性 歌 ?? 曲 ?? 純音樂 ?? 標題音樂 ?? 純音樂又稱絕對音樂 . 看來是絕對不了 ; 純不了 ......... 絕對事物必有絕對謬誤 <= 產出自體系的分門別類 簡單講既 ~ 正名 . 定義的問題 [YOUTUBE]USK1VjV-nO8[/YOUTUBE] |
引用:
嗯嗯! 抱歉! 誤解你的意思了! 我也認為你PO的那音樂是樂曲 (專輯我有但幾乎沒拿來聽過 :jolin: ) 其實不管樂曲還是歌曲都是曲= 音樂 建議以"樂曲"(或"演奏曲")及"歌曲"來個別稱呼:) |
引用:
引用:
還是要看原創作者就是認同這句話 來創作適合將人聲當作樂器的曲子 很表淺的解釋這句話 :ase |
引用:
除了創作者因為電影創作配樂 <= 指引性來自電影 欣賞者有兩種狀況 ..... 1. 看過這部電影 . 而聆聽該配樂獲得理解的指引 2. 從來不知道有這部經典電影 . 只聽過該曲而感動或鄙棄 其理解之發生反應不受電影指引 . 是趨向自由的 (從生活體驗中尋找類似的用以理解) 更有趣的一曲 . 卻兩類型式 .... 得出的體驗大不相同 . 包括因人而異 [YOUTUBE]8kQZHYbZkLs[/YOUTUBE] [YOUTUBE]pey29CLID3I[/YOUTUBE] 一首歌曲的流通面對於時代各種變異 + 多樣的人群 + 多元的文化立場 + 多種創造型態 正名過頭 . 正名是有可能殺死創造力的 ..... 欣賞既是創造(再創造) . 位階與原創者一般高度 這不是個原創者或領域權威者說什麼就是什麼的時代 (包括維基 . 教育部字典) 是應該人人掌握獨立思考的時代 ......... |
[YOUTUBE]lMC30NE3tbo[/YOUTUBE]
音樂改編成歌曲的也很多.像這首海莉演唱的River of Dream 就是維瓦第的四季,Winter 的第二段。收錄在 Pure 專輯。 [YOUTUBE]BY6Z7N7azwE[/YOUTUBE] 這首是拉威爾的作品,為早逝的公主作的孔雀舞曲。Pavan for a dead Princess RCA The Rainer Sound 第五首。 [YOUTUBE]w7zGsojS_R8[/YOUTUBE] 收在卡列拉斯的 Passion 專輯。改編自羅德利果:阿蘭費茲吉他協奏曲 [YOUTUBE]DynvrGps48E[/YOUTUBE] 改編自布拉姆斯:第三號交響曲 第三樂章 |
[youtube]Dnn_Tv5KebQ[/youtube]
This Night (Billy Joel song) "This Night" is a song by Billy Joel and the fifth single from his album An Innocent Man. The basis of the song's chorus uses the second movement of Ludwig van Beethoven's Pathétique Sonata.[1] Beethoven is credited as one of the song's writers on the sleeve of the album as "L.v. Beethoven". [youtube]2qjv7jQqvIc[/youtube] Rhapsody on a Theme of Paganini The pop song "If I Had You" by The Korgis uses the melody fragment from the 18th variation. [youtube]ighSddnnaPE[/youtube] Piano Concerto No. 21 (Mozart) The opening of the second movement in Mozart's handwriting. The second movement was featured in the 1967 Swedish film Elvira Madigan.[1][5] As a result, the piece has become widely known as the Elvira Madigan concerto.[6][7][8] Neil Diamond's 1972 song "Song Sung Blue" was based on a theme from the andante movement of the concerto.[9] |
|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9:51 AM. |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