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七嘴八舌異言堂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12)
-   -   閃電霹靂車來了∼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1093587)

a9607 2015-12-06 07:00 PM

引用:
作者gotoyourmom
推進器和AI呢!!!! :mad: :mad: :mad:


手機架固定好,

阿斯拉APP叫出來,

車位沖天炮點燃,

這樣推進器跟AI都有了∼(誤)

:laugh:

gLiC8e1e5I83 2015-12-06 07:03 PM

引用:
作者sutl
其實四輪外露的方程式賽車,風阻係數最高,輪胎這種造型的風阻係數是0.58,而且輪胎旋轉時還會產生額外風阻。

這就是Red Bull跟McLaren在設計概念賽車時,都會把輪胎蓋起來的原因。

空氣力學真正合理的,反而是LMP1賽車。

另外閃電霹靂車造型可變的用意,是為了在過彎時有高下壓力,直線道有低風阻。目前F1用的DRS有這種效果。

不過擾流板大幅可變,目前FIA還無法接受就是了。


輪胎蓋起來要怎麼快速換胎?

u3350829 2015-12-06 07:19 PM

引用:
作者gLiC8e1e5I83
輪胎蓋起來要怎麼快速換胎?


F1前鼻翼都可以快拆了,區區輪胎蓋沒理由做不到啊!XD
而且如果屌一點說不定還能做成像閃電霹靂車那樣側邊
輪胎蓋可以伸縮wwwww

sutl 2015-12-06 07:22 PM

引用:
作者gLiC8e1e5I83
輪胎蓋起來要怎麼快速換胎?

就跟一般車一樣,拆胎側不蓋。

另外有幾年F1採用固定式輪圈外蓋來降低輪圈風阻,不過又被FIA禁止了。

跟外行車迷認知不同的是,F1大多數的規定都是用來降低車速的。

滑過 2015-12-06 07:32 PM

引用:
作者sutl
跟外行車迷認知不同的是,F1大多數的規定都是用來降低車速的。

+1
因為太快會太危險
另外不限制科技的話會使得各家車隊實力相差太遠(有錢車隊V.S沒錢車隊)使得比賽不好看

Phenix 2015-12-06 11:23 PM

引用:
作者sutl
就跟一般車一樣,拆胎側不蓋。

另外有幾年F1採用固定式輪圈外蓋來降低輪圈風阻,不過又被FIA禁止了。

跟外行車迷認知不同的是,F1大多數的規定都是用來降低車速的。

記得那年從本來光頭胎改成條紋胎 就撞得很精彩了 :laugh: :laugh:

不過還是破了賽道單圈紀錄就是了
(實際上其實每年紀錄就是一直被打破的)

sutl 2015-12-07 12:21 AM

引用:
作者滑過
+1
因為太快會太危險
另外不限制科技的話會使得各家車隊實力相差太遠(有錢車隊V.S沒錢車隊)使得比賽不好看

不過限制成熟科技的結果,就是有錢車隊會開發更貴的新科技,導致每次規則大改,參賽費用就會大增。

記得以前Prost抱怨引擎費用太貴的時候,一年引擎費用才千萬美金。現在1.6L混合動力引擎,已經漲到2500萬歐元了 :laugh:

引擎費用失控般的上漲,是從排氣量從3.5L降到3L開始。(排氣量越小,要獲得足夠的動力就越花錢)

現在再也不可能看到1994年那樣,用便宜的Ford V8贏得總冠軍。(一顆才十萬美金,很多小車隊在用)

sutl 2015-12-07 12:29 AM

引用:
作者Phenix
記得那年從本來光頭胎改成條紋胎 就撞得很精彩了 :laugh: :laugh:

不過還是破了賽道單圈紀錄就是了
(實際上其實每年紀錄就是一直被打破的)

1998年改條紋胎,並且車寬從2M縮窄成1.8M至今。

不過車寬縮窄風阻面積也降低,所以極速增加。

條紋胎跟尾翼寬從1.2M縮到1M,初期的確是降低過彎速度,但幾年之後過彎速度就回來了,因為各大車隊砸錢在大型風洞上,讓車身造型就有下壓力。

所以1998的規則,讓各家車隊在風洞上花了大錢。以前F1的風洞尺寸約在1/5~1/2,後來不僅是100%風洞,連風洞地面也可以300km/h運轉,實在是超花錢的 :laugh:

asurada1982 2015-12-07 03:46 AM

引用:
作者0910940433
請問一下油門踩到底會進入0的領域嗎?

還是會直接到天堂領域? :confused:

把那個約翰走路的MARK弄掉好嗎 :laugh:

邁鳥輪大贊助商跑光光 :cry:
只能說活該。

VMA 2015-12-07 03:32 PM

這麼帥的車配上GP2的引擎 :flash: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11:33 PM.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