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七嘴八舌異言堂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12)
- - 菜價持續飆漲 民眾怨比肉貴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1090273)
|
---|
別搞了
不建議在家裡陽台或屋頂種菜 除非你超喜歡打掃∼ 蚊蟲會變多∼還會吸引野鳥和老鼠 像我家只是種花和泡茶喝的山桑子 鴿子,麻雀就會常來大便.... 有些野鳥還會啄你的花草 |
說真的,我們能做的也只有嫌貴不要買
就挑根莖類/豆類比較不會波動的來吃 葉綠素? 沒辦法吃不起就先這樣吧 話說有網友不喜歡吃的三色豆(玉米、紅蘿蔔、青豆)這個東西應該也還好不太會波動 但還是沒有葉菜類 |
引用:
而且據說肉的生產過程中,耗用的成本比菜多很多喔! :agree: |
因為今年接連幾次颱風時差算得剛剛好
一般葉菜類約略2~3週, 前一個颱風才走,青菜開始復育要到要收成時,下一個就接著來 菜價才剛要回穩,下一個颱風來馬上就漲 好不容易最近颱風不來了,又剛好碰上夏季菜跟冬季菜季節交替青黃不接的時候 結果就是今年從第一個颱風開始到現在,菜價一直居高不下 :jolin: 這個問題沒必要跟著媒體炒 媒體只會製造問題告訴大家菜價飆漲,百姓荷包縮水苦不堪言 然後冥代就接手繼續製造話題 但是就是不願意花點時間去告訴大家原因,從根本解決問題 |
引用:
恩,復耕到出貨量足也是要時間,第一次颱風在雲林這邊出海,我老家是西螺,我看到很多種葉菜的網室都被吹毀,也有新建的但是骨架用的比較輕便,結果一掃,有的都扭曲變形。所以,很多都待修,修一次我看也要花不少錢,雖然可能有補助,但還是要不少,也就沒積極復耕,就算有,也在後面那次被掃得差不多。不過我想應該這兩星期內,復耕的蔬菜應該也會慢慢補足了。 還有二期稻作也是,被掃得很多都空穗....... 不過農民好像很少會喊因為成本增加,所以不得不調漲XXX售價之類的喔? :laugh: 菜價雖貴,但是現在也不少的營業店家自己來西螺果菜市場採購,不怕貴,就怕買不到,前幾天價格最高檔的時候,一箱20公斤的青江菜大概要一千三百塊,也是買得不手軟,畢竟量就這樣子。 |
官員:笨蛋,把肉漲上去菜不就不會比肉貴了!!
|
引用:
我現在有的水果都直接跟同學買(我同學有些家裡在種水果的) 是不會比較便宜 但至少感覺錢是直接進農民的口袋 :shy: |
引用:
這是真的,我老爸也說,在西螺果菜市場,農民自己賣,實際進自己口袋的錢多少就是多少。如果是由果菜貨運行運去北部拍賣,就很不一定,有時候價格差很多,下跌的時候,每箱20公斤價格拍賣差個25%-50%都不意外,超黑的。 :stupefy: |
菜貴惹怨 陳保基:低價是舊觀念
菜價漲惹民怨,農委會主委陳保基昨出席水保局舉辦的「農村無限,創新未來論壇」時強調,近來菜價漲翻天,主要是受天災影響的短期波動;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台灣農產品長期被要求低價,農民無法擺脫低價宿命,「是不對的」,農產品該有合理價格。 近期國內蔬菜價格高居不下,消費者抱怨高麗菜一顆破百元很貴,懷疑政府放任菜蟲哄抬價格。但陳保基指出,這次兩個颱風距離50天,蘇迪勒「吹」毀溫室菜園,之後又連下9天雨,等到蔬菜快恢復時,杜鵑颱風又來,這是農民須面對天然災害的殘酷事實。 陳保基表示,此次菜價波動上漲,可見農地暫時無法生產對民生影響大,若不繼續保護農地、農地農用,反蓋起農舍讓農地永久無法生產,以後菜價超出合理價格可能變成常態。 從記者轉行投入農業、果力文化副總編輯蔣慧仙建議,農業單位如果想保存農地,應該建立土地儲備制度,保留生產型的農地,讓它合理生產、供應在地產銷,並補足進口雜糧的缺口。 農業學者、中興大學應用經濟系教授陳吉仲表示,站在農業安全和農業永續立場,須保護農地。因為國內飲食7成來自國外、僅3成是國內生產,萬一國外受極端氣候影響,農業出口大國如美國、巴西無法賣雜糧等作物給台灣,台灣有錢也買不到,那就麻煩了。 陳保基強調,台灣農業正面臨轉型,社會大眾不能一直守在農產品只能低價的舊觀念,以前農民也許只會耕種,必須靠中盤收購上市,但現在農民已會用Line網路行銷,不再是赤著腳下田模樣,所以他創「百大青農」計畫,從土地取得、資金等都給予協助,希望青農能翻轉台灣農業。(中國時報)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22000441-260114 |
引用:
雞8兄又出來刷存在感了...... 媽的,菜價貴都是被菜蟲拿去了,最好農民能賣那麼高的價錢啦.... |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8:21 PM. |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