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七嘴八舌異言堂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12)
-   -   別再靠右站! 日本推安全電扶梯運動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1083377)

d61s 2015-07-21 11:40 AM

引用:
作者聳鐵人
就算有宣導我也會站右邊,沒為什麼,因為我是右撇子,大腦下的第一個反應


要宣導、疏導、誘導、強制、開罰等手段
看事件嚴重程度,如果電扶梯長期壓力不均勻就會大大提高意外機率,就看捷運公司要把錢花在增加保養頻率,或把錢花在上述那些不同強度的手段上

如果只是口號宣導,沒人跟你說為什麼....當然就個人自由心證,也許捷運局認為這樣也足夠了,愛不愛聽隨便你這樣,他寧願把錢花在加強保養電梯吧

AndyCandy 2015-07-21 11:41 AM

引用:
作者healthfirst
重覆廣播電扶梯不建議行走
若因在電扶梯上行走受傷
須自付醫療費
以及電扶梯維修、清潔費用
上下電扶梯前後也擺這種告示

這樣可能就不會有人在電扶梯上頭走了
喜歡走不會去走樓梯喔 :unbelief:

北捷並不是不知道該怎麼做,純粹是沒打算改... :rolleyes:


blair 2015-07-21 11:41 AM

引用:
作者chengjer
全部改成只能站一個人的電扶梯不就解決了.

日本就有部分車站是這樣做的,
電扶梯改成1.5人寬度,
保持可帶行李的程度但讓你過不了兩個成人
真的那種一個人寬度的,行李就麻煩了
因為旁邊只有樓梯。

在電扶梯上會跌倒的,
在樓梯上一樣會跌倒啦。

而且在一些很長的出入口,
很長很寬的樓梯更容易給人不穩定的感覺。

只有兩人寬度的電扶梯,旁邊就是扶手,反而不容易跌倒。

自己去走走就知道了,多說無益。

為什麼一個習慣會很難改,
因為"方便"
講白了,人不夠多的地方不知道電扶梯一側通行的好處。

很寬的樓梯走在中間就摸不到扶手的,
一堆人去擠也不會比僅容兩人寬度旁邊就有扶手的電扶梯安全。

樓梯人擠人的事故就不用舉了吧

asdfgz 2015-07-21 11:46 AM

記得忠孝復興站轉木柵線只有電扶梯 , 連走的樓梯都沒有 ,還有很多捷運出入口沒樓梯的
以後會不會像曾有國外手扶梯故障倒退滑 ,一堆人被壓在電扶梯下做成人肉三明治的慘烈意外阿? :confused:

zxcv123 2015-07-21 11:46 AM

電扶梯負擔偏右導致機器故障?? 台灣的捷運公司都不急了 鄉民們急什麼.
右側機構加強就好.
:laugh:

nick6666 2015-07-21 11:48 AM

越來越多老人了...
站著不動越來越適用當今社會 ~XD
時代在改變...以後是老人的世界 Qrz
老人才是未來的主人翁~~

佛朗多 2015-07-21 11:50 AM

一開始沒做對
後面要修正就很困難了
你站左邊
搞不好還被搞不清楚狀況的正義魔人罵

jeffjclen1 2015-07-21 11:59 AM

再這樣硬凹下去很難看
不論是討論擦邊文或此種文
真得很可悲 :think: :think: :think:

d61s 2015-07-21 12:01 PM

引用:
作者佛朗多
一開始沒做對
後面要修正就很困難了
你站左邊
搞不好還被搞不清楚狀況的正義魔人罵


如果電扶梯口及明顯處都有平均站立的宣導海報,誰罵誰還不知道,
正義魔人往往也只是會錯意太熱心,心直口快,旁人開口向他更正就好了,不用什麼事都要正邪不兩立吧

上次我在充電也是一位大嬸在旁邊吃燒餅,結果一位熟女OL經過時就白眼指著大嬸說「你怎麼在這邊吃東西!」就走了....我跟大嬸都傻住,
後來得知進閘門才有禁食規定,所以那位大嬸是被冤枉白罵了,但又沒什麼,就算是罵到我,當作熟女太熱心就好了,不需要往惡意的地方想

goodpig 2015-07-21 12:16 PM

引用:
作者d61s
如果電扶梯口及明顯處都有平均站立的宣導海報,誰罵誰還不知道,
正義魔人往往也只是會錯意太熱心,心直口快,旁人開口向他更正就好了,不用什麼事都要正邪不兩立吧

當初怎麼宣導靠右站立的,現在就照著一樣的規模宣導就可以了

想當年搭捷運,真的會被靠右站立的宣導吵死 :laugh:

算是洗腦等級的宣傳了

但是我比較希望北捷強力宣導背包放下拿在手上

現在的捷運車廂,充斥著背著大包包影響其他乘客而不自覺的人 :stupefy: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6:30 AM.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