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音效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6)
- - 320k-mp3 vs. 24bit/96KHz flac感想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1071643)
|
---|
F大說的也對,聽力或視力還是有局限.俗話說,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如果你的眼睛和耳朵,前者視力達到2.0,後者可以聽到20-20KHz,但你的觀察力和注意力,會讓你的腦部對於接收資訊有所選擇,甚至於產生鈍化,直到麻木.但這種事情還是會隨著你的習慣和方法而改變的.
同樣的聽力範圍,有的人只注意到主旋律,有的人會注意到其他的聲部,甚至細節等.MP3也不只是高頻段的破壞而已,它的壓縮率很大,假設1/10好了,但它還保有原本最高品質的九成,我認為是相當合理的. |
引用:
我覺得事情沒那麼複雜啦 就找那個簡易的頻率產生器,指定多少Hz,聽看看就知道了 不用靠感覺,要多少Hz就多少Hz 如果找不到我可以上傳一下 :ase |
引用:
簡化到聲音部分 我也想保有20~20K,但無奈的是耳朵用了30幾年(接近40了T_T),以前聽得到的現在聽不到 真的是安靜無聲,我想用皮膚去感應一下那個音場,結果啥都沒有 雖然聽力範圍內我自覺還算認真去感覺,但超過限制就沒聲音這個"事實",我自己很誠實去面對 至於大大提的,我想跟這邊無關,你也不知道別人有沒有用心聽 而且 不能只認為自己才有用心,別人都沒用心甚至到認為沒音樂素養(某些人會這樣,我看到的那個PTT名人就是這種症狀) |
引用:
你說的這個高低頻我也有經驗,我身邊的人也都聽不到 ,不過聽音樂這東西就變成我和身邊的人一樣都聽不到了 :laugh: |
我自己有一張雨果發燒碟,20多年前的CD.它的後面有20-20KHz的測試頻段.
25Hz,31Hz,40Hz 雖然低音單體有震動,但聽不出有聲音. 56Hz 開始聽得見.125 開始清晰. 10000Hz 變得很小小聲.12.5k已經是我的聽覺極限了.算是分界點. 16K 頂多是察覺,很難分辨. 所以有的廠商認為,只要把100-16000Hz的頻率,盡可能的做好就夠了.特別是在1000-5000這個範圍, 大槪是最敏感的.可見人耳也是非線性的,曲線類似於引擎的馬力輸出曲線圖.也是有其實用範圍. |
引用:
低頻應該是喇叭發不出來,跟大大的聽力無關 100以下重不重要?當然重要,因為很多樂器在這都有聲音 大大說的16K是察覺,我覺得很簡單 有聲音就有聲音,沒聲音就沒聲音(有些機器有底噪那可別當真的是有聲音XD) 至於啥馬力的譬喻 我覺得免了,以免越說越亂 是什麼就什麼啊,何需要引一個很難類比的東西? |
:rolleyes: 亂入一下
聽CD唱片 不小心 還會聽到跳針 MP3 我就沒遇過 除非沒壓好 所以還是有差吧 :D 不就是音樂嘛 聽得的爽 最重要 手機的聲音,跟一個幾百元的喇叭或是比較好的喇叭 還是有差 |
引用:
http://zh.wikipedia.org/zh-tw/%E8%81%BD%E9%96%BE |
引用:
很難形容,無損音源高音聽起來比較平順,MP3在段落結束就會聽到些微不悅的小雜音。 |
引用:
以前試過一個叫 mamimichk1010 的頻率產生軟體, 在我的系統上 (PC(未優化) > ASUS STX > 同軸 > DACmini > HD650) 以平常音量(VR轉到9點)測試, 只能聽到 16K 左右 :cry: :cry: :cry: 更大聲的話(VR轉到12點)可以聽到17K 不過這樣的17K其實沒什麼意義, 畢竟平常不會用太大音量久聽 :yeah: |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6:22 AM. |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