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影片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7)
-   -   論R3黑鷹計畫DVD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104928)

Eguchi 2002-05-31 03:58 PM

我也記得影片雜訊這種東西是因為底片感光度的問題,高中時就念到這個東西了(那時不叫ISO,好像叫ASA),像「終極戰士」的雜訊都是在暗場景,我也說過「蜘蛛人」裡也有。

而且我覺得,電影場景的雜訊,和卡通「龍貓」裡的雜訊,是兩種不同的東西。

只是不知道電影膠片的感光原理和相機底片原理相不相同?

Elsen 2002-05-31 05:22 PM

ASA=American Standards Association
ISO=International Standards Organization
兩者都是軟片的感光協定,有可能是美國先制定了這樣的協定
後來才推廣成為世界協定的

電影膠片的感光原理∼這我也不清楚:p
原理應該差不多吧(猜測:D )
以前只扛過S-VHS、DV,頂多BetaCam

我是新手 2002-05-31 06:06 PM

JERRYYO兄看了您的簽名檔心裡真是難過,由於小弟不久前發生了一次大車禍才逃過一劫,看到您的簽名檔真令我感慨世事無常ㄚ...
p.s.抱歉啦各位,po了篇與主題無關的文章,純粹是小弟有感而發的!!!

hhl 2002-05-31 06:13 PM

我今天要去向網友拿片,晚上就可以看到了,到時就可以知道了,當然之前電影上映時我還去看了兩遍,所以劇情方面我已經很熟悉,當時其實是被它的音效和配樂所吸引才下定此片一定要收的決心,漢斯季默的非洲風音樂一直很欣賞,不知有沒有人可以POST畫面來看看到底畫質如何,就知道是否有雜訊等東西,及它的2.40:1橫向壓縮和16:9有何不同

JERRYYO 2002-05-31 06:27 PM

to 我是新手:平安就好!;)
to all:
po完後我也有想到器材忘了寫,但昨天pcdvd晚上掛了上不來,才一個晚上就這麼多人回應,真是抱歉!
my-av那邊的那一則我也有看到,不過說得較籠統,我的看法和他不同,這一部影片一開頭,在一長串文字敘述索馬利亞內戰的那一段,色調有輕微雜點,但我不認為那是"雜訊",而是刻意的手法,進入電影主幹後,導演刻意用明暗對比很強烈的方式來表現酷熱的感覺,在我看來,是一種表現方式,不是失真!
但當部隊進入索馬利亞市區後,對比就有不同,暗部的細節就出來了,一直到入夜,夜視的部分表現也很佳,所以我才認定他的畫質優良!

音效部分,我不知道怎樣才算有震撼力,部隊進攻絕大部分是槍聲,不是轟炸,槍聲的細節表現不是更重要,總不可能槍聲打起來要有重低音的效果(去聽空軍一號的槍聲),直昇機臨空從背後壓進的感覺,非常成功,這個時候才要震撼力!

每一個人欣賞的角度不同,或許我較主觀一點,第一篇應該做說詳細一點才是,真是抱歉!

這一部dvd是用:
SAMPO SC-29PH28 HDTV
TOSHIBA SD-1250 DVDPLAYER
PIONEER VSX-608G AMP.
WHARFEDALE SPEAKER + BUCK SUBWOOFER
無啟動P-SCAN 倍頻掃描

小二 2002-05-31 06:35 PM

to 對清晰度有問題的站友:
這樣疑惑下去,
可能幾天都沒個結論,
小二我是本科系的,
試著解釋一下電影攝影成像原理,
和底片之間的關係好了,
因為牽扯很多專有名詞
我盡量用口語方式說明
以免混淆視聽
1曝光:一般靜態相片是負片決定曝光的條件包括光圈,快門,還有被攝體的距離.
光圈越大(數值越小)快門越慢,光源距離被攝體越近,當然曝光量越大.底片是一種透過曝光才能顯像的溴化銀膠片,曝光後利用藥水將深淺不一的化學物質沖洗掉,透過印片變成我們看到的照片.而電影底片的原理也一樣,但是透過固定速率的旋轉葉片控制曝光量,所以快門可選擇範圍很小比方固定在1/60秒,各家攝影器材不同,但原理是一樣的.光圈也和照相機不盡相同,原理也是一樣.

2沖印:影片放映拷貝是跟幻燈片一樣的反轉片,透過類似相片印片過程,將原本明暗,色彩顛倒的底片,翻轉成正常的畫面,因為是接觸式高速轉動印片,大約每印20個拷貝,底片就會損毀.因此必須要將原始沖印剪接好的底片,翻子翻底,在過程中會造成一些光學耗損,使得清晰度不如原始版本.台灣和美國同步影片相同款式放映機細緻度不同的理由在此,此外沖印品質如藥水潔淨度或溫度控制也影響清晰度.

3底片:分為燈光及日光片,asa值越大,曝光感度越高,粒子越粗,當然在選購底片時,有的廠商會標出粒子量(RMS)一般來講感光度越高粒子顆粒大容易被肉眼察覺但近來光學科技,底片技術日新月易,越來越多高感度細粒子的底片經由塗噴方式不同,而被開發出來.有點類似汽車烤漆的細緻度.asa公司已改名為ansi(american standard institute)

經由以上幾個可控制的器材變數.
影片創作者及製片可以視需要及效果
來選擇曝光量和粒子粗細做藝術創作
並不一定細緻沒粒子的攝影最能幫助故事發展
有時候粗粒子也有一些情感功能,
簡單翻開一本雜誌,
就可以看到各式各樣不同訴求的照片,
攝影美不美牽涉到彩度銳度構圖......等眾多因素那是另外一個課題.

在黑鷹計劃裡,模擬戰場的血腥\混亂
太過細緻,彩度太高甚至粒子太細,都會使人很快疲倦.
導演選擇這種攝影手法,
以及模擬夜視鏡的粗粒子夜間攝影,
實際上對故事有很大助益,
搶救雷恩大兵或bob也一樣,
只是多了慢快門大約1/20秒,來增加動作的誇張感,
說穿了攝影和燈光,美術,
跟演員表演都是電影說故事的組合元素
控制得宜,調和恰當,
才能打動觀眾
在本版這麼久了
發現一般觀眾看電影,都是攪和在一起看,
如果能拆開看(分析),說不定更有一些樂趣喔
:D :D :D

JERRYYO 2002-05-31 06:44 PM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小二
在黑鷹計劃裡,模擬戰場的血腥\混亂
太過細緻,彩度太高甚至粒子太細,都會使人很快疲倦.
導演選擇這種攝影手法,
以及模擬夜視鏡的粗粒子夜間攝影,
實際上對故事有很大助益,
搶救雷恩大兵或bob也一樣,
只是多了慢快門大約1/20秒,來增加動作的誇張感,
說穿了攝影和燈光,美術,
跟演員表演都是電影說故事的組合元素
控制得宜,調和恰當,
才能打動觀眾
在本版這麼久了
發現一般觀眾看電影,都是攪和在一起看,
如果能拆開看(分析),說不定更有一些樂趣喔
:D :D :D

小二說的真專業,我的看法也相同,只是很多人或許會混在一起看,一定要色澤明亮,色彩艷麗才是好畫質,其實是不一定的!
trader 說的軍事名詞也很專業,好在我沒鬧笑話,感謝幫忙!
還是希望有看過的人多多討論,以免被我誤導了 :p

Frank Lin 2002-05-31 07:25 PM

JERRYYO兄與小二兄對本片DVD畫質的描述都是正確的。
雷利史考特曾表示要把此片拍成"uncompromising, almost-documentary style",因此部分場面的粗粒子和高反差效果都是故意的手法。

另外,此片一區和三區應該是共用同一母帶,DVD畫面比例實測2.35:1(電影是2.40:1)。

rasheed 2002-05-31 08:10 PM

我不太曉得說原聲帶難聽的人的觀點是如何
但我再看完電影之後就馬上跑去買了一片原聲帶
而且聽到都快爛掉了
但我仍然愛不釋手
原聲帶一開始就來一首非洲風格的開場
點明了本片的特色
而原聲帶中充滿著美軍與民兵各自不同文化氣味
如美軍就用電子音樂來搭配
而索馬利亞民兵則用傳統的民族樂器來配樂
聽完讓我有如再看過一遍電影一樣
深刻迴盪在電影情節中
讓我對季默佩服的五體投地

Ken.W. 2002-05-31 08:15 PM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JERRYYO

小二說的真專業,我的看法也相同,只是很多人或許會混在一起看,一定要色澤明亮,色彩艷麗才是好畫質,其實是不一定的!

我也支持此論點.
我也舉個例子,之前不少人在這個板&友站都提到planet of the apes(最
近那部)的畫質不佳,我當時就猜說應該是暗景的關係....後來就先租來看,結
果暗場佔了大部分,畫質其實不差.
有人只要影像偏暗就以為是畫質差,殊不知道自然界下的暗景就是如此,
況且暗景最挑器材深度,用什麼顯示設備看&是否調整適當也是關鍵.

:)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5:39 PM.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