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七嘴八舌異言堂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12)
-   -   【交通】外國人對『禁行機車』的疑惑...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947447)

嗶雞 2011-11-01 03:55 PM

這篇怎麼還沒下到第2頁阿 :shock:



這傢伙我已經投降了,不想針對他的言論去"堵"了~
隨便他吧~看他是能不能搞出一朵花來 :think:

原千尋 2011-11-01 04:06 PM

If you want to change, the election is one way.

a9607 2011-11-01 04:14 PM

引用:
作者原千尋
If you want to change, the election is one way.



您可能得到的回應是:

『選舉?!你知道要花多少時間、多少資源才選得上嗎?你還認為這是個方法嗎?』









:laugh: :laugh: :laugh:

Rainwen 2011-11-01 04:17 PM

引用:
作者semmy
好東西,為何不抄襲?就是肯定你才會去抄襲你啊!

台灣的禁行機車歷史悠久,實驗期也夠長了,如果這政策真的那麼好,既然國外沒有,為何國外不抄襲?

因為國外的人口密度沒有台灣這麼夭壽高....... :rolleyes:
不是好就一定要用,還要有其需要。

strong 2011-11-01 04:23 PM

引用:
作者Rainwen
因為國外的人口密度沒有台灣這麼夭壽高....... :rolleyes:
不是好就一定要用,還要有其需要。


+1

國外歐美日等先進國家,

機車數量遠比汽車還少呢!?

機車黨如果先抄襲這一部分,

我會先給拍拍手稱讚一番!! :D

limaike 2011-11-01 04:27 PM

引用:
作者strong
+1

國外歐美日等先進國家,

機車數量遠比汽車還少呢!?

機車黨如果先抄襲這一部分,

我會先給拍拍手稱讚一番!! :D

你講那個有甚麼用

他還是會回你一句,台灣機車就是多,和國外有所差異,因此國外經驗不能參考,你要怎樣?

然後,又跟你說,國外經驗怎樣怎樣,為什麼台灣又不能照做?底下還有人補一刀,台灣如果這麼好,國外怎麼沒學習...BALABALA



說真的,人家已經立於在不敗之地,也難怪樓上都有人投降了

sutl 2011-11-01 04:34 PM

引用:
作者FD3STYPER
如果大家上路多點禮讓少點計較, 這些都不會發生.

如果禮讓真的有用,那紅綠燈都可以拿去填海了。

我甚至覺得,台灣除了紅綠燈外,還要再加上柵欄,攔截那些闖紅燈的人車 :tu:

sutl 2011-11-01 04:38 PM

引用:
作者小建
2. 捷運等軌道運輸, 需要大量電力; 日本有40座核能電廠, 我國目前3+1座, 還面臨無核家園政治問題及先天我國是能源缺乏國議題... 如何因應, 想過沒?

東京今年就出現兩次電車難民事件了,這顯示出公共運輸工具一但停擺,其他運輸工具幾乎沒辦法負擔的現況。

但要改善這種情況,要做的是全國性的都市規劃,以避免超級大都會的誕生。

sutl 2011-11-01 04:42 PM

引用:
作者lompt
連回都懶得回了
舉個例子 日本機車全天候開大燈
台灣呢
上次貼個巴塞隆納
結果人家連等紅綠燈都排隊
說使用者比例原則付費
卻連個停車費都不肯付
諸如此類

其實這立個法就ok了,汽機車上路就開燈,已經證明可以有效降低交通事故。

而且台灣很多駕駛,天色昏暗時都還不開燈。立法強制開燈,將可大幅改善這種情況。

ps:我上路就開近光燈的。

Rainwen 2011-11-01 04:53 PM

引用:
作者sutl
如果禮讓真的有用,那紅綠燈都可以拿去填海了。

我甚至覺得,台灣除了紅綠燈外,還要再加上柵欄,攔截那些闖紅燈的人車 :tu:

停止線後裝設隱藏式攔路釘,紅燈就會自動升起 :laugh:


禮讓在車流量大時,是很尷尬的事。
我個人曾經在直行時讓轉彎車,也曾經轉彎時先讓直行車,
車流多時真的是一台接著一台讓不完......... :jolin:
如果只是自己一個人讓也就算了,但若身後也有一堆車輛在等,
一昧禮讓也會對他們不住 :ase

車流多的環境下,爭與不爭都是難事 :nonono: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10:56 AM.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