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七嘴八舌異言堂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12)
- - 詐騙無所不在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1205992)
|
|---|
中國商人錢志敏在英被判刑11年八個月
https://youtu.be/ggAmS6bclAs?si=ylDozv8bAVs30i6P |
引用:
現年 47 歲的錢志敏在中國創辦天津藍天格銳電子科技有限公司, 被指於2014年至2017年間聲稱利用投資者資金發展高科技產品及開採比特幣, 對投資者聲稱「躺著也能致富」,但實際上是龐氏騙局。 據英國皇家檢控署資料,該公司吸引約 12 萬名投資者, 遍及中國各省,存款總額超過400億元人民幣(約 430 億港元), 當中大部分受害者為中老年人,部分因失去積蓄而陷入困境。 |
騙錢也是騙中國人跟英國人。
關台灣人屁事。 好啦!祝兩位沒有被騙錢。 引用:
|
知名麻辣鍋店負責人涉助詐團洗錢數千萬
https://youtu.be/1VA4C2EXjsU 聲押禁見,這家十幾年前確實是間名店,還不錯吃,後來不知為何店一家家收 那女負責人是人頭,現知道為何會收掉 |
引用:
這個看了一下,都是自己去點釣魚網站連結,然後輸入帳密才會被盜帳號。 有詐團傳釣魚簡訊,說有APP更新,並附了一個連結。然後很多人傻傻地點進去輸入帳密。 另一個新聞則報有人去國外訂房網,結果去了假的網站,被騙了信用卡資訊,然後被盜刷。 |
我看到情況,一個是10%包含詐騙與販毒廣告。
另一個是meta內部報告還是會文過飾非,把數字改得那麼不難看一點,詐騙實際營收應該會比他們內部報告的比例再高一點。只不過以往他們的演算法不懂精準投放,被我生氣檢舉以後並不是真的把這些詐騙下架,只是讓我看不到而已。 https://news.cnyes.com/news/id/6223313 路透:Meta內部文件揭約10%營收來自詐騙廣告 每日曝光150億則 鉅亨網編譯羅昀玫 2025-11-07 06:10 《路透》報導,臉書 (Facebook) 母公司 Meta 內部文件揭露,2024 年估約 10% 營收、約 160 億美元來自疑涉詐騙與違禁商品****。旗下 Facebook、Instagram 與 WhatsApp 每日向用戶展示高達約 150 億則疑似詐騙廣告,引發監管與社會關注。 報導指出,過去三年,Meta 長期未能有效阻擋大量假電商、投資詐騙、非法博弈與禁藥等****內容。文件顯示,Meta 每年光是高風險詐騙廣告,即可帶來約 70 億美元收益;更保守的評估亦顯示,其僅「高法律風險」詐騙廣告每半年收入就達 35 億美元。 內部政策指出,只有當自動審查系統判定廣告主 95% 以上可能從事詐騙時才會封鎖;若低於門檻,Meta 反向向該****主收取「較高刊登費」作為懲罰,而非直接下架,被批等同容許疑似詐騙者付費繼續曝光。 多份文件顯示,用戶一旦點擊詐騙廣告,將因演算法個人化機制而接觸到更多類似內容,加劇風險。 Meta 發言人回應,相關估算「過於粗略」且涵蓋部分合法廣告,並稱公司近 18 個月來已讓詐欺相關用戶通報量下降 58%,今年已移除逾 1.34 億則詐騙內容,但該公司拒絕提供調整後的更準確營收占比。 另一份 2025 年文件顯示,Meta 承認詐騙廣告為未來需削減的「違規收入」,但公司內部曾評估,政府罰款上限約 10 億美元,而遠低於相關****營收,顯示執法成本相對有限。 監管機構已陸續介入 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 (SEC) 正調查 Meta 是否放任金融詐騙廣告;英國監管單位表示,2023 年全國 54% 與支付相關詐騙損失與 Meta 平台有關,遠高於其他社群媒體。 內部簡報也提到,Meta 計畫逐年降低相關違規營收占比,從 2024 年估計的 10.1%,降至 2025 年 7.3%,2026 年 6%,2027 年 5.8%。 文件亦披露,Meta 曾推出「懲罰競價」制度,對疑似詐騙者收取更高****費,讓詐欺行銷成本提高,盼藉此降低需求;但此作法也使 Meta 能自部分詐騙廣告獲取更高利潤。 另一方面,Meta 遭外界批評長期忽視真實用戶的檢舉。內部評估指出,2023 年 Facebook 與 Instagram 用戶每週約提交 10 萬件有效詐騙通報,但其中 96% 未獲正確處理。 專家指出,若監管機構不允許銀行從詐騙中獲利,科技業亦不應例外。 |
中共幫陳志洗白是美國黑吃黑,看來美國打到中共的痛點
https://newtalk.tw/news/view/2025-11-12/1004191 |
問A答B,調查局這次明顯出包
通報太子集團涉洗錢52次被疑機制失靈 調查局:已及時查扣資產 立委昨(12日)針對柬埔寨太子集團來台設點洗錢被查扣45億元案提出質詢,金管會主委彭金隆答覆指出,從2019年至今,起碼10家國內銀行通報太子集團大額或疑似洗錢交易共52次,引發質疑政府防制洗錢機制是否形同虛設?調查局今回應,2019年即立案分析,得以配合檢方指揮偵辦太子集團,及時掌握對象並查扣大額資產。 調查局今指出,調查局洗錢防制處自2019年底,陸續接獲銀行依法申報本案相關對象或法人資料,綜整後分別研編加值金融情報26件,即時分送友軍及調查局相關業務單位參處,始協助勾勒出太子集團組織輪廓,並進而掌握其在台洗錢及資產持有概況。 因此在本月(11月)4日檢方指揮發動搜索約談時,調查局得以於配合檢方立即掌握相關執行對象,並查扣太子集團房產、豪車、銀行帳戶等大額資產。 檢警調聯手查獲太子集團在台據點與幹部,案情持續被熱議,包括太子集團將涉及詐欺、博弈等犯罪所得跨境洗錢資金,來台購置北市和平大苑豪宅11戶、車位48個,實價登錄價值高達38億餘元,另擁有26輛各式名車共值4億餘元,60個銀行帳戶現金餘額共2億多,令人咋舌。 此外,太子集團在台設立的天旭公司從事博弈業務,設址於台北101大樓內,聘用電腦工程師開發博弈所需軟體,不僅招搖,已曝光的案情更讓我國積極防制洗錢的成果蒙塵。 金管會主委彭金隆昨在立院答覆立委對本案的質詢,坦言2019年至今,國內至少10家銀行通報太子集團進行大額交易或疑似洗錢行為,共達52次,使外界不解既然已示警有風險,為何不能立刻揪出跨國洗錢集團,政府反制洗錢機制是否出問題 調查局今回應明顯點到為止,因案情仍偵辦蒐證中,不能講太多,只能先自清辦案絕無懈怠。據悉,調查局最初分析線報,懷疑太子集團有中資介入,因此立案歸屬國安案件層級,但抽絲剝繭拆解太子集團繁複的企業洗錢網路,非常耗時費力,才拼湊出案情輪廓、進而鎖定對象。 檢調偵辦太子集團案,約談與拘提共24人到案,包括集團在台據點「二把手」辜淑雯、高階幹部王昱棠,以及中國籍最高主管李添的特助李守禮、司機邱子恩,4人均已羈押禁見,其餘交保3萬元到100萬元,或限制住居,限制出境、出海等,李添未到案。 至於太子集團負責人陳志,不僅上月(10月)被美國起訴涉犯詐欺、洗錢罪嫌,還被美方凍結市值約150億美元的12.7萬顆比特幣,英、韓、新加坡、泰國與香港也分別查扣境內太子集團資產,太子集團昨公開聲明絕無涉及任何違法行為,痛批相關指控,只是為了非法沒收數十億美元資產找藉口。 |
2025-11-13 太子集團子公司藏身台北101 賈永婕震驚籲「政府設專責查核單位」
賈永婕指出,「天旭國際」是在民國106年(2017年)簽約,107年(2018年)完成裝修進駐。 當時公司經過嚴格的選商審核及徵信程序,所有文件、資料均合法完備。 「表面上它是一家合法公司,沒人會想到背後竟是隱藏極深的跨國詐騙集團。」 她表示,這起事件顯示出新型「智慧型跨國犯罪」的可怕特性,不是傳統企業能單靠自身防範的。 她也坦言,台北101雖是國家地標、象徵台灣形象,但並無任何公權力, 「無法像檢警單位那樣調查租戶背景,只能依據公開商業資訊進行查核」,執行上確實存在限制與困難。 賈永婕呼籲,政府應考慮設立「地標級建築租戶背景查核專責單位」,協助企業共同防範不法業者進駐, 「讓政府與企業攜手合作,守護國家形象與社會安全」。 ![]() |
引用:
中國《國家計算機病毒應急處理中心》近日在微信公眾號上表示, 中國與伊朗運營的 LuBian 比特幣礦池, 於 2020 年 12 月 29 日發生一起大規模駭客攻擊, 造成 12.7 萬枚比特幣被攻擊者竊取——其為陳志所持有。 雖然太子集團涉及主導 10 個以上的詐騙園區,實行性剝削、洗錢、強迫勞動、 酷刑和網路詐騙等犯罪活動,但其表面上是個主營房地產開發、金融服務的大企業, 這筆比特幣是否為不法所得仍有待商榷。 該文章表示案發後,陳志及「太子集團」曾多次嘗試聯繫駭客,表示願意支付贖金, 但未獲回應。這些比特幣自從被竊後,4 年時間皆未有移動,不似一般駭客的作法。 文內指控,美國政府今年 10 月聲稱凍結的陳志比特幣資產中, 就包含了 2020 年盜走的這一部分。 |
|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7:07 AM. |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