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七嘴八舌異言堂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12)
-   -   如果把蓋核四的4000多億拿來搞太陽能發電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1047585)

SpiceAndWolf 2014-05-02 08:16 PM

妳錯誤的一點
所有的再生能源除了水力外 不可能持續達到最大值
所以裝置容量代表的是理論最大值
以風力為力
102年度的裝置容量是60.976萬(千瓦)
也就是每小時60.976萬度 也就是一年應該有53E4149W7600度
可是實際上 年度的總發電量只有16E1728W度
也就是功率因素大約是30%
1617280000/5341497600
也就是要達到理論值609.76MW(理論上可以替代一部機組了)
要有三倍以上的風力發電廠
太陽能的裝置容量102年是
24E7767W8400度
可是實際上的年發電量只有3E0110W6000度
也就是實際的容量因素只有12%
要達到理論值28MW
要有9倍的太陽能發電設備(面積)
要達成取代一個電廠要270MW
需要投入現有設備的90倍
這樣就比較清楚了吧
而且台灣尾度差異不大 所以實際日照時間大概只差兩小時到三小時
因此無法分擔發電的任務
所以白天夠了以後 還是要其他設備來替代

水利則是牽涉到水情等因素
所以實際的功率因素大約也是在25%~30%

abo5738 2014-05-02 10:25 PM

如果把蓋核四的4000多億拿來搞太陽能發電
 
引用:
作者SpiceAndWolf
妳錯誤的一點
所有的再生能源除了水力外 不可能持續達到最大值
所以裝置容量代表的是理論最大值
以風力為力
102年度的裝置容量是60.976萬(千瓦)
也就是每小時60.976萬度 也就是一年應該有53E4149W7600度
可是實際上 年度的總發電量只有16E1728W度
也就是功率因素大約是30%
1617280000/5341497600
也就是要達到理論值609.76MW(理論上可以替代一部機組了)
要有三倍以上的風力發電廠
太陽能的裝置容量102年是
24E7767W8400度
可是實際上的年發電量只有3E0110W6000度
也就是實際的容量因素只有12%
要達到理論值28MW
要有9倍的太陽能發電設備(面積)
要達成取代一個電廠要270MW
需要投入現有設備的90倍
這樣就比較清楚了吧
而且台灣尾度差異不大 所以實際日照時間大概只差兩小時到三小時
因此無法分擔發電的任務
所以白天夠了以後 還是要其他設備來替代

水利則是牽涉到水情等因素
所以實...


以前上過課 水力發電 潮汐發電等等
這些發電設備 還有個缺點

機組泡在水中 尤其海水的 大概設備 用個10多年後
還都要再更換過一次

PS.看政論節目 有些教授 根本都亂講話 不是本科系也在亂講


核能發電多便宜 1度0.7元 所有發電方法最便宜

他卻並沒把核廢料處理等等相關費用算進去.........

SpiceAndWolf 2014-05-03 08:55 AM

引用:
作者abo5738
核能發電多便宜 1度0.7元 所有發電方法最便宜

他卻並沒把核廢料處理等等相關費用算進去.........


新是算法 都計算後
一度是0.9元
還是最便宜

很多都是可以討論的
可是現實的是線型替代能源確實還不成熟
要能替代核能 還有很漫長的一段路
例如要替貸核四廠 需要現有90倍的太陽能
或是6倍的風力發電
還要有理想的儲能技術
還不能常壞常故障
例如颱風 地震等都不能受損

BARON_12 2014-05-03 08:38 PM

引用:
作者SpiceAndWolf
妳錯誤的一點
所有的再生能源除了水力外 不可能持續達到最大值
所以裝置容量代表的是理論最大值
以風力為力
102年度的裝置容量是60.976萬(千瓦)
也就是每小時60.976萬度 也就是一年應該有53E4149W7600度
可是實際上 年度的總發電量只有16E1728W度
也就是功率因素大約是30%
1617280000/5341497600
也就是要達到理論值609.76MW(理論上可以替代一部機組了)
要有三倍以上的風力發電廠
太陽能的裝置容量102年是
24E7767W8400度
可是實際上的年發電量只有3E0110W6000度
也就是實際的容量因素只有12%
要達到理論值28MW
要有9倍的太陽能發電設備(面積)
要達成取代一個電廠要270MW
需要投入現有設備的90倍
這樣就比較清楚了吧
而且台灣尾度差異不大 所以實際日照時間大概只差兩小時到三小時
因此無法分擔發電的任務
所以白天夠了以後 還是要其他設備來替代

水利則是牽涉到水情等因素
所以實...


從頭到尾我裝置量和發電量都是分開看的,你怎麼老是要混著說 :jolin:

你的"功率因素"計算上有一個和網頁資料裡台電計算風電容量因素表98年及99年一樣的錯誤,
這個錯誤也造成表中98和99兩年的風電容量因數和其它幾年有明顯落差,
造成計算錯誤的原因在於表內裝置容量是"年底"時的數字,而發電量則是全年加總,
若單純以此資料計算,在年度裝置量變化大時所造成的誤差尤其明顯。
(台電資料沒列出太陽能容量因素,因為各年間裝置量增加的變化很大)

假設去年底時有1kw裝置量的核電,而今年底核電裝置量為2kw,今年核電發電量1.2萬度,
在不知道今年新增裝置量是何時開如運作的條件下,算出的核電容量因素會正確嗎?

各類電廠在規劃建製時容量因素原本就會評估(把可能的故障與維護、調度時的昇降載、燃料成本、各再生成源運作特性等等),
再依各類電廠的預計年發電量與特性做整體考量,
可以參考台電資料這個2011年,舊的各類型再生能源推廣目標
http://www.taipower.com.tw/content/...4.aspx?LinkID=8
以及台電對各種發電方式特性的分類
http://www.taipower.com.tw/content/....aspx?LinkID=13

若單以年發電來講,
要有等同核四裝置量2700MW的年發電量210億度,
風力大約需要3倍左右的裝置量,
太陽能大約需要7倍左右的裝置量(你的90倍也太誇張了吧)

以發電特性來講,
太陽能特性上是分在中載發電,
(中載發電-介於基載與尖載特性間之機組,即供應基載與尖載間的用電負載,它必須可接受調度,於早上清晨時方升載或併聯發電,於深夜用電離峰期間則降載運轉,或解聯停止發電,如調整池水力、燃油與燃氣汽力機組及複循環機組等。)
風力特性上是分在基載發電,不過要足夠的量與一定的分散程度。
(基載發電-機組需滿足可長時間連續運轉且發電成本低之特性,如核能及燃煤火力等。)

SpiceAndWolf 2014-05-03 10:51 PM

引用:
作者BARON_12
從頭到尾我裝置量和發電量都是分開看的,你怎麼老是要混著說 :jolin:

你的"功率因素"計算上有一個和網頁資料裡台電計算風電容量因素表98年及99年一樣的錯誤,
這個錯誤也造成表中98和99兩年的風電容量因數和其它幾年有明顯落差,
造成計算錯誤的原因在於表內裝置容量是"年底"時的數字,而發電量則是全年加總,
若單純以此資料計算,在年度裝置量變化大時所造成的誤差尤其明顯。
(台電資料沒列出太陽能容量因素,因為各年間裝置量增加的變化很大)

假設去年底時有1kw裝置量的核電,而今年底核電裝置量為2kw,今年核電發電量1.2萬度,
在不知道今年新增裝置量是何時開如運作的條件下,算出的核電容量因素會正確嗎?

各類電廠在規劃建製時容量因素原本就會評估(把可能的故障與維護、調度時的昇降載、燃料成本、各再生成源運作特性等等),
再依各類電廠的預計年發電量與特性做整體考量,
...


狡辯
事實上 擬以去年度的裝置容量
除以今年一到三月這90天(31+31+28)
算出來 也是0.125

另外 他只有白天可發電
所以只能是為勉強可調節
所以叫準中載
另外 台電自己也說了
太陽光電計入「準中載電源」的發電容量為其裝置容量的20%
我的實際測算 很接近理想值了
另外台電自己就有實際輸出的報告了

如果像是夏天全天都熱 妳插電力還是無法負擔
太陽能 跟雲量 降雨 太陽角度 強度等 都有很大關係
所以可以看到反而秋冬天發電狀況不錯
另外台電的數據裡面
妳也可以看到
101年與102年的裝置容量
101年還比102年高一點點(100度)
所以我這樣估算 工率因素的帳面數字還比較好看

jamin 2014-05-03 11:00 PM

功率因素在電力系統是專有名詞

實功率=視在功率 x 功率因素

別亂用

正確的名詞應該是 容量因數

 

SpiceAndWolf 2014-05-03 11:09 PM

引用:
作者jamin
功率因素在電力系統是專有名詞

實功率=視在功率 x 功率因素

別亂用

正確的名詞應該是 容量因數

 


沒亂用呀
根據台電解釋
功率因素
等於總發電量/總時數的裝置容量 換算成百分比
我的計算也是依此為基準
一年就是總發電量(單位一度)/(裝置容量(千瓦換算成度)*24*365)
取小數點後的前兩位 為小數點前的百分比

一到3月就是裝置容量*90*24

另外今年一到三月的裝置容量 與去年同
故無新增
所以圖表整個來看 是滿客觀的
一個固定的裝置容量 整年的發電狀況

SpiceAndWolf 2014-05-03 11:32 PM

同樣的容量
能達到的效果未必相同
例如石門的4MW風力機組
目前(20140503的23點20分)
實際發電量是1.2MW
達成裝置容量的30%
金門的金沙同樣是4.0MW
目前是1.4MW
達成了34.6%
效率高的例如林口的6MW風力機組
目前達到了5.1MW
也就是84.2%

下面可以看到趨近即時的各機組發電量

http://www.taipower.com.tw/content/....aspx?LinkID=11

吼吼熊 2014-05-03 11:51 PM

引用:
作者SpiceAndWolf
新是算法 都計算後
一度是0.9元

還是最便宜


請問哪裡有資料可以得到核電後端處理費用的計算公式?

BARON_12 2014-05-04 09:31 PM

引用:
作者SpiceAndWolf
沒亂用呀
根據台電解釋
功率因素
等於總發電量/總時數的裝置容量 換算成百分比
我的計算也是依此為基準
一年就是總發電量(單位一度)/(裝置容量(千瓦換算成度)*24*365)
取小數點後的前兩位 為小數點前的百分比

一到3月就是裝置容量*90*24

另外今年一到三月的裝置容量 與去年同
故無新增
所以圖表整個來看 是滿客觀的
一個固定的裝置容量 整年的發電狀況


稍微正確了一點點了,
但是你的"功率因素"(已經有人點出名詞錯用)計算,
前面已經知道太陽能發電有季節性卻還只以第一季(1~3月)的發電量來算,
(秋季與冬季發電量高的是風電而不是太陽能)
你貼出的台電太陽能發電量圖(102年4月~103年3月),
但台電102年太陽能裝量是有增加的(雖然增加不多),
要求出再生能源發電較正確的容量因素還是要以全年來估算較適當。

不過容量因數當然差一點點通常沒關係(尤其再生能源每年會有一點點變動),
若你有去看之前有貼的能源局再生能源規劃目標,
用其中太陽能的裝置量與發電量可得知此計劃中能源局對太陽能的容量因素是估14%左右。

而之前你要算太陽能發電量要等同核電發電量需多少倍裝置量,
其實只要用兩著的容量因數相除就可大略估出了。
(例如以你提的 核電容量因數90% / 太陽能容量因數12.5% = 7.2 ,怎麼算也不會是90倍)
(附帶一提太陽能在容量因數12.5%下,1kw裝置量平均一天是發3度電)

引用:
作者吼吼熊
請問哪裡有資料可以得到核電後端處理費用的計算公式?

前面有貼過
http://www.taipower.com.tw/content/...9.aspx?LinkID=7
去年台電改會計算法後說是把後端費用攤到「燃料」、「折舊」、「維護費」等成本裡,
所以去年的一度0.95元"應該"有包含在裡面了,但不包括當初建廠成本。

若要再加入30幾年前核一、二、三的建廠成本,

---------------預算數----------實支數
核一第一部機____76億__________151億
核一第二部機____52億__________144億
核二廠________220億__________630億
核三廠________358億__________974億

則依當初建廠花費151+144+630+974=1899 ,
核一、二、三建廠總花費1899億,
發電量每年以400億度算,運作40年共可發16000億度電,
估計建廠成本平攤起來每度電為0.118元
(實際上建廠成本己經在以前電價較底時攤掉了,這計算純做參考) :D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8:18 PM.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