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音樂軟體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21)
- - 大家覺得正版CD應該賣多少錢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542762)
|
---|
引用:
常聽別人說國外藝人習慣先出"單曲", 然後集結成專輯發行, 我的問題是....這是日本藝人習慣的做法嗎? 因為按照我聽西洋音樂的經驗, 似乎鮮少有藝人是先出單曲, 然後集結成專輯再發行的, 一般來說, 都是先出專輯, 然後挑出較有賣相的歌曲出所謂的"單曲" (同時拍攝該歌曲的mv), 但是單曲往往分成兩種, 一種是CD Single, 歌曲數較少 (三首上下), 裡面可能包含一些未收錄在專輯的歌曲, 或是同樣歌曲不同版本, 價格$1.99~$4.99上下, 而另外可能就是maxi, 歌曲數可能到6 or 7首以上, 以該歌曲的混音版本居多, 價格可能到$7~$9左右....按照我的經驗, 說先出單曲在集結成專輯的說法...似乎怪怪的, 所以您所指的"單曲", 是否是所謂的"EP" ? 因為單曲並非只有"一首歌", 單曲也不是將專輯的歌曲拆開零散賣,而是拿專輯較好的歌曲出版. 而基本上, 單曲要一張35元也並非常態, 像Mariah Carey過去一張CD Single賣0.99美元,就被批為削價競爭以取得排行榜冠軍, 而至於國內現在的單曲, 一張也沒35元這種價, 陳綺貞的單曲一張真的是一首歌, 要價還要一百多, 唱片公司不敢發單曲是因為只有一兩首歌好聽才不敢發嗎? 何不想想國內音樂生態與消費者習慣, 那些西洋唱片的銷售仍是以專輯為主, 唱片公司根本不敢進口單曲, 就算有, 也是挑大牌來賣, 其餘都是小眾市場靠水貨撐, 如果單曲接受度在台灣這麼高, 可以想想唱片公司為何不大量進口國外西洋單曲, 況且國內還有一票人還以為單曲是 "只有一首歌", 說單曲較容易接受又比較便宜實在令人懷疑. |
引用:
小弟只有說售價可接受但是覺得不太合理... 要求降價?沒有~~~充其量自己不買而已... 至於認為可以提昇品質云云,不過是偶爾有感而發廢言一下。 您提及的跑車鑽石,小弟並不覺得等值,也不覺得價錢合理... 對於買不起的東西小弟不會花心思去批評或是比較。 價值觀也是因人而異。 不止青少年愚昧無知,大部分民眾也是愚昧無知的。 決定?並不是由小弟來決定,只不過事實就是如此... 當然可以因角度、立場不同的關係,不認同小弟所謂的事實...但是這都不會影響小弟的認定。 所以小弟可以反應自己所觀察到的事實,但是您可以表示不同意見,兩者並無衝突。 |
引用:
小弟不覺得新的機器在功能上、品質上比舊型的要強,降低售價只是因為普遍採行cost down而已。 除了零件壽命嚴重縮短外,產品的耐受性也降低許多... 售價永遠高於價值,只是不同的比率會影響消費者的接受度... 所以比較好一定比較貴,比較新不見得比較好,比較貴也不一定比較好。 古諺語有云:「一分錢一分貨。」 |
引用:
是不是日本的習慣哞不清楚,哞不太聽東洋的歌。但以歐美專輯來看,就拿哞手邊CD數量最多的Michael Jackson的樂曲來說,哞這邊收到的順序都是單曲先拿到,普遍都是累積到四、五張後幾個月才有專輯的消息,其它如Bon Jovi、Marich Carey...等也普遍是如此,只不過這些單曲不見得會進口到台灣來賣(猜想可能是進口加上關稅所以沒有啥獲利空間,才沒啥廠商願意進,哞在台灣買到過幾張歐美單曲CD,但單片價格要三百多元!已經是一張專輯的價格了,所以除非是稀品,否則大多還是請哞國外的朋友幫忙帶。),由於能見度不高,所以台灣市場上很少會先看到單曲再行看到專輯的情形。 您所指的是當專輯中某些歌曲有較多的樂迷喜歡時而再行將歌抽出,重新編曲混音多個版本而獨立推出的混音單曲專輯則與哞所說的單曲CD不同,哞手邊也有幾張這類型的CD,如MJ的Scream、Blood on the dance floor...,Mariah Carey的Vision of love...等。 是不是所有的歐美歌手都會以此方式發行哞不清楚,哞只知道部分對專輯十分講究的唱片公司與歌手都會以此方式來確保整張專輯的品質。 另外一提,單曲CD也不見得真的是單首曲子而已,以哞手邊的單曲來說,大多是單張CD內收錄3-5首歌曲,而這些歌曲則不見得每首歌都會收錄在後來的專輯中,也因此會歌手的歷年精選輯中會出現所謂"不曾收錄在專輯中的歌曲",那些歌曲部分是根本沒發行,而另一部分則是在單曲CD中但之後並未收錄於專輯內發行者。台灣普遍的統稱,就只有單曲與專輯,所以無論是專輯前的EP或是專輯後的混音EP,在台灣普遍的說法都是稱之為單曲唱片。 除了演唱會DVD之外,哞沒買過幾張東洋CD,但以看MTV與[V]頻道播報東洋情報時時常聽到DJ說著"之前發行的某暢銷單曲也收錄在此張專輯中"可見,這可能也是日本某些注重品質的唱片公司或歌手習慣的專輯製作方式吧。:) 至於單曲單張35元之說,是回應黃金騎士兄所堅持唱片的成本完全在於前端的著作權上、後端使用什麼媒體製作的成本看成微乎其微,哞才以專輯價除以歌曲數量的價格來作回應,且指的是單首歌曲的價格,若以普遍單曲的發行方式都是收錄3-5首歌曲來說,相對的其單曲價格也是隨數量變動。而您所指的Mariah Carey的EP亦是如此,0.99美元並不是單一首歌曲的EP,單首曲子的EP要價0.99美元反到變的太高了!以哞手邊有的同一歌手的Unplugged EP來說,裡面共收錄七首現場演唱歌曲,要價合台幣也不到三百五十元(哞手邊的EP除了在台灣唱片行買的之外,其餘從國外帶的還沒買到超過台幣三百五十元的價格。)。:) |
引用:
Just call me 哞哞。^^" 專業器材上不太可能出現Cost Down的行為,會Cost Down大多是銷售給大眾族群的一般使用者為了削價競爭才會有cost down的情形產生,在用於專業器材上Cost Down一次被發現,其名譽的損害是爾後很難甚至無法擬補的,若再因此造成使用者的損害還極有可能被求損失賠償。 PS.但科技的日新月異,往往Cost Down後的新科技產物的表現還會遠比數年甚至數十年前的產品表現還要好!就如同哞手邊這台當初要價六萬多元的第一代Pioneer DVD/LD Player,其功能與影音表現遠輸給現在只要3650元的同牌380-S DVD Player。換到電腦上來看也是,十年前三萬元的顯卡肯定被現在的不到三千元的顯卡打假的,換到CPU、HDD、Memory...等都是相同的道理。有興趣可以去找找第一代的旗鑑級DVD Player,再找台非雜牌的新機來比較,或是找台十年前平均要價十數萬的電腦來與您現在使用的電腦做比較,您就能更深刻體會了。 而說到其效果表現來說,哞簡單解釋,先前朋友錄音室的舊Mixer,無論前端輸入怎樣的音訊,後端永遠只能輸出16bit 44.1KHz Stereo的音頻訊號出來,而他們家新購入的Mixer,無論輸入輸出都可達24bit 192KHz多頻道輸出,這也是為了因應他們全面汰換成的數位錄音器材所致,不過他們家視聽室換設備也已經是前兩、三年的事情了,搞不好現在的Mixer又更強品質更優異了。 在同一時代來說,一分錢一分貨是有道理的,但當時代有所差異時,比較舊時代與新時代產物時就不是肯定的!哞家現在還活著的那台老舊DVD之外,還有一台當時要價十多萬的"Beta Cam"攝影機!現在隨便一台萬元以下的"數位相機"的所拍攝出的動態攝影品質就把它打死死了... :p |
離題報告一下..... :ase
前幾天,在唱片行看到"萬聖節helloween"&"騰雲stratovarius",合出單曲CD.... 尤其是helloween將出"七把鑰匙pt.3".... :like: 不知是否能恢復原全盛時期功力....... :stupefy: 如果請不回原主唱michael kiske(其實是第二任)和原始吉他手團長kai hansen(第一任主唱,後來離團自組gamma ray)....... 那...........我是很不看好啦~ :D |
引用:
如果是這樣, 在這裡告訴您, 您的認知有誤, 西洋音樂鮮少(幾乎是沒有)先出好幾張單曲, 然後才累積出專輯的(所以我才問您這是不是東洋音樂的習慣). 專輯不是單曲的集合品, 反而單曲是依附專輯, 隨著不同時段的主打歌出的. 以Michael Jackson為例, 從來就沒有過先出四五張單曲, 然後幾個月後才有消息, 如果您說 "普遍都是累積到四、五張後幾個月才有專輯的消息", 能不能舉一張Michael Jackson有哪一張專輯, 是先出了好幾張單曲後才發行專輯 ? 我敢這樣問, 是因為我手上正有超過50張Michael Jackson的各種版本專輯與單曲, 您以Michael Jackson為例的"普遍先出好幾張單曲"的論點恐怕是一個謬誤. 單曲會比專輯先出, 大多都是專輯發行前夕, 主打歌的歌曲會比專輯還要先發行單曲, 譬如說, Michael Jackson的Scream單曲就比History專輯還要先出, 這是西洋音樂單曲會早於專輯的情況, 但是這種單曲的發行, 都是為了提升聽眾點播率與市場能見度, 跟專輯的發行差距也不會大到好幾個月, 通常一兩個禮拜就會隨著主波單曲推出專輯, 然後依照後面的主打推出其他歌曲的單曲 , 因此這種"出好幾張單曲以後彙整成一張專輯"的說法在西洋音樂來說根本鮮少發生(事實上我也記不起有誰這樣搞). 至於您最後一段的"單曲" "混音單曲" "混音單曲專輯", 基本上用中文講實在容易混淆, 依您的最愛Michael Jackson來說, Blood on the dance floor這張可以說是"混音單曲專輯", 他只是將remix版本的歌曲收錄並發行, 嚴格講他算是專輯而非一般所稱之單曲,但是西洋音樂所謂的單曲,可能發行CD Single or maxi, 像是MJ的scream, 一開始只發行CD Single, 表面五首歌, 但是內含album version與radio edit, 嚴格講只能算四首, 但是在稍後便發行maxi, 完完整整5首scream超長混音. 因此, 請不要再說出好幾張單曲然後湊成一張專輯是常態, 因為事實上, 單曲是依附著專輯發行, 不要因為單曲與專輯曲目ㄧ樣就說專輯是單曲湊成的. 至於市面上早有專門代理單曲的水貨商, 要價250~300是常態, 但是唱片公司進口的, 多半199左右就可以買到, 水貨商上市的速度絕對快的可以, 從日本進貨最多差個一兩天. |
哞想,如果唱片能夠屏除掉"統一公定價格"的方式來銷售,也許就不會使越來越多的唱片公司降低唱片製作成本、用亂槍打鳥的方式,一昧的為了賺錢而把唱片只當作商業性商品來銷售賺取利潤了。
想:如果什麼東西不管品質好或是爛都是統一售價的話,現在大概還在看著黑白電視、用著小博士電腦撥接上BBS吧... |
引用:
您說的這段完全正確.........我可以證明... :agree: |
引用:
不知道你手邊的五十張MJ CD中,是否有收到Gone Too Soon、Enjoy Yourself 、Streetwalker、Thriller...等幾張唱片,這幾張EP都是在各專輯發售前就先發行了EP (BJ的Roulette、99 In The Shade,Charlotte的La Pastorella...等單曲都是在專輯推出前就發售了單曲),至於Blood on the dance floor這張台灣也有代理發行的CD,無論是在台灣唱片行,或是當時[V]的VJ在報導,都是歸類為單曲CD,當然!要稱它為混音專輯也是ok的,只是一般人的認定與歸類上,都是普遍分為單曲與專輯兩類而已,而且在MJ歷年的專輯列表上,也不會出現這類混音CD於列表上。 至於普遍累積三五張單曲而發行專輯的說法,是在當時台灣反盜版大遊行時,[V]某VJ在播報音樂訊息時對此事發表看法時所言,認為台灣該效法歐美與東洋發片的品質要求,以結集三五張銷量佳的單曲合成專輯販售,或者乾脆直接發行所有歌曲的單曲CD,讓只特定喜愛專輯中某些歌曲的樂迷可以買到真正所愛的音樂!以哞買的CD數量與哞對整體音樂市場的了解是還不夠資格去統計或評斷歐美的唱片市場,不過Michael Jackson的音樂的確是哞所愛的歌手音樂之一,所以才會收藏數百樣他的產品,就連相同的東西都會收入不同的版本,如VCD、VHS、LD與DVD。:D 至於東洋唱片,就哞還記得的,安室奈美惠的歌姬2000,就收錄了專輯前發行的I HAVE NEVER SEEN等單曲中的歌曲集結成專輯,至於其它東洋歌手的話,可以上些東洋唱片的唱片公司網站如avex.co.jp等查詢EP與專輯的發行時間,會容易查到更多資料。 單曲是依附在專輯後也不能泛指到所有的唱片上,就哞手邊有買的就有許多不是您所言的這類情形,所以,請不要說單曲是依附在專輯後這種說法,那只是部分的remix熱門歌曲單曲CD罷了。 您也收了那麼多MJ的唱片,相信您應該也是MJ的同好吧!:) 再扯就真的變無謂的口水戰了,還是回到主題討論才是有意義的,您說是吧。:) |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3:32 PM. |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