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七嘴八舌異言堂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12)
- - 龍象大戰, 中印開打了. 一說死三人,另一說死八人.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1175792)
|
---|
引用:
想起先前在youtube,看到苑舉正教授在吐槽"辯論"是怎麼回事. 大略是,現在的辯論,不再是努力提出事證駁到對方...反而是致力 於不斷轉換概念,把對手導入己方陷阱. -------------- 管是我先提,而你一直在轉換話題,愈扯愈遠(一退再退),後面根本與管無關了. 你說趙,也是只批綠,不批藍. 第1次轉移話題...趙批藍,是因為痛恨李. 第2次轉移話題...趙只在綠營執政時猛批藍. 第3次轉移話題...拋開了藍,縮限在-趙只會對馬歌功頌德,並舉例中廣案. 第4次轉移話題...趙的批評是基於藍(馬),對民進黨太軟弱不夠強硬. 第5次轉移話題...馬被起訴中廣案. --------------- 就說說中廣案吧. 2004年,扁任內開始清查國民黨黨產,提告索討中廣5處土地. 2005年2月,馬擔任黨主席,基於黨政軍退出媒體的政策,將持有的中廣 股權移轉給中國時報集團的控股公司(榮麗投資) 2006年12月,榮麗投資將中廣媒體事業部門賣給趙. 2007年12月,馬因特別費案,辭去黨主席職務. 從時間點來看,國民黨應在2004年,就有出售中廣的議案. 馬會因為特別費案(一審至三審都判無罪),被要求辭去黨主席,可見黨內 大佬們排擠馬的程度,也多少證明,馬在黨內不可能對重大事務一言而決. 廣播電台是夕陽產業,且面臨扁積極清查黨產,對中廣有意願的極其有限 .當時只有高育仁/趙少康2位. 高育仁(出價50億)因為不符廣播電視法所規定的資格,因此依法被排除. 趙少康(最終出價57億)資金來源則是向中投等公司借貸,取得中廣後,以 中廣附加的固定資產(土地/建物),折抵中投等公司的借貸. 中投可能覺得,資產經過中時/趙/中投,這樣轉了一圈洗白,就不必被政府 清查收回,奈何最終慘虧. "出售中廣是否違法"? 1. 中廣正被清查黨產,當時只有2方表達購買意願,高不符資格,趙的報價 多出7億. 馬卸任總統後弊案纏身,檢察官不斷上訴,至今沒有一個案件被判有罪. 2. 趙是很聰明的人,而且與"綠營某些大佬"頗有交誼! 收購中廣,趙本身等於只買中廣的廣播頻道,附加的固定資產大多在 借貸時,就簽好協議折抵給中投等公司,等於把風險都轉嫁他人. 雖然涉入中廣案,且被不當黨產委員會調查,卻得到NCC裁定其取得 的中廣頻道為合法. 現在雖然還有點波折,不過中廣卻被趙經營的愈來愈有起色. |
你還沒有回答趙少康是哪一個案子法院判決購入中廣合法啊:o :o :o
三中案已經起訴了,交給司法處裡就好 不用帶風向他經營的多好,站上也有另一串在討論中廣流行網 |
引用:
NCC裁定趙是合法取得中廣頻道. ----- 你又記憶喪失,轉回趙只會批評綠了. 覺得你很可憐! 認真的想要維護綠,但卻沒有那個才能. 正如前面提到苑教授嘲諷現今的辯論. 打泥巴仗,當然可以拖死所有對手,你的表現非常好! 但我願意回這麼多篇,只是想盡量讓更多人看明白,某陣營是怎麼玩弄言論. 雖然多半效果微弱,還惹了一身腥. |
引用:
你開始不是說法院判決嗎?怎麼又變成NCC? 看來記憶喪失的是你吧 引用:
你又搞錯了,管仁建不是綠,我也不是 不是討厭共產黨跟國民的黨的就是綠,不要用二分法替人戴帽子,這樣子太LOW了 :o :o :o |
引用:
這版面你應該是綠色代表 你若不是綠的 這裡應該沒有半個網友是綠的 :flash: :flash: :flash: :flash: |
印度人發飆了, 嗆說不承認 1959 年的邊境,
那 1962年的邊境呢 ? 要全部否認嗎? 1996的“實控線協議”呢? 是要一起撕毀嗎? ?????????????? 下半場才剛開始呢. |
引用:
你常常在罵共產黨跟國民黨,所以你也是綠的啊 :laugh: :laugh: :laugh: |
|
引用:
NCC是主管機關,裁定趙收購中廣頻道合法...法院自然只能依此審理相關訴訟案. 紙風車最初也從沒表示過自己是綠,一偽裝就裝了快三十年. |
引用:
你真是不懂司法獨立啊,想當年馬九要開除王金平結果被法院打臉 國民黨最初也沒表示自己是紅的,這一偽裝也奘了五十年以上啊 :laugh: :laugh: :laugh: 法院的判決到底在哪裡找到了嗎? 引用:
|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4:47 AM. |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