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七嘴八舌異言堂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12)
- - 請問中國對於二戰勝利的實質貢獻在哪?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913676)
|
---|
所有的戰爭都是災難,發動戰爭的人就是罪魁禍首,其實日本國內的軍民也不過是那些戰爭狂人所作所為的受害者,日本戰後也不乏許多對戰爭殘酷的討論反省作品,祇是有少數人拉不下臉還想為軍政府做辯護而已,中國面對文革不也是如此。
至於中國當時不投降還是令人欽佩,但也是面對外侮不得不抵抗,不然所有軍隊都要被繳械,人民可能要受更大的痛楚和侮辱。只是中國光只土地大人口多,國力卻因各種歷史因素而很弱,所以才會被認為沒用吧, 引用:
我只對你這種比喻法有點意見,所以你這是把國民黨當殖民者,台灣當被殖民地來看嗎? 台灣的問題主要在於當初非自願被日本統治(等於是沒有選擇的被出賣給日本),二戰後又長期由相對少數自中國撤退來台者當家,所以那些台籍日兵才會在自己生長的土地上,沒法找到正確應有的定位吧 :think: |
引用:
想了下,真的是金枪客。 我怎么记成达文西了? :agree: |
引用:
你誤會了,我並沒把國民黨當殖民者,或台灣當被殖民地來看待. 二戰德軍裡也有不少敵對各國的德裔志願參戰者. 但老美的陣亡將士紀念碑,或其他國家的類似場所, 並沒聽聞曾加上這些人. |
引用:
愚兄對歷史這東西實在是不太瞭解 也就是聽聞聽聞或是估狗估狗而已 愚兄也只是聽聞了一下當時的中國并沒有進出日本 估狗了一下當時的中國也沒有對大日本皇軍和大日本的天皇殿下有什麽大不敬の事 那么憑什麽大日本鬼子要對中國軍民祭出戰刀呢? ----------------------------------------------------------------------- 只有你這邊的爹娘會死、戰爭對象的爹娘都不會死?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愚兄估狗了一下,中國軍民當時打死的寥寥無幾的30--40萬的進出中國的大日本鬼子應該,有可能,也許,差不多,絕大多數都是進出中國的大日本皇軍的現役軍人,牠們的爸爸媽媽應該有可能沒有隨軍進出中國,至於牠們死不死,愚兄就不得而知了。即使死了,也有可能不是中國人幹的,中國當時好像,應該,也許,差不多是沒有原子彈吧?? 愚兄再去估狗估狗,確認一下 :o 愚兄綜合聽聞和估狗,替賢弟試分析一下,當時中國軍民野蠻殘暴的打死這些良善可親的無辜進出中國的大日本鬼子,實乃萬惡不赦,這樣就對了! 這樣可趁賢弟心願,賢弟實乃大才也! :laugh: :D |
引用:
賢弟說說看,大日本有什麽理由恨他?沒有把他徹底打趴下嗎? :p |
引用:
除去被迫參戰的台籍大日本鬼子兵, 那些自願替法西斯賣命的台籍大日本鬼子兵,難道不是法西斯的幫兇? 為夫估狗了一下,不僅是為夫給他們冠了個幫兇,更有甚者,居然被當做“戰犯”給做掉了,冤枉啊! :laugh: :laugh: :laugh: 為夫這一貼本來都沒有想到這幾萬台籍大日本鬼子兵,為夫原意是指過去我們常會提起的“台雞漢奸”而已。多謝娘子提醒!娘子,賢慧也! :D |
引用:
引用:
為夫的意思是指: 假如中國投降了,徹底臣服 日本就會獲得源源不斷的兵員補充 日本最後最缺的......... 至於其他的,戰略緩衝,戰鬥補給.....也該也有很大的改觀! |
引用:
就我想、經濟因素相當重要 吃飯有問題、才會去搶 吃飯沒問題、誰沒事會去拚命 就和二千年來農業漢族與北方遊牧民族無止境的戰爭一樣 後金(清)、蒙古、女真、匈奴… 相同的動機、相同的誘因,努力不懈從事相同的工作 二次大戰和一次大戰間的經濟情況:關東大地震、紐股大崩盤、金融危機、惡性通膨之類 而他們想到的辦法,和這些遊牧民族一模一樣 折磨自己、不如折磨別人 只有契丹是這些遊牧民族中例外的例外 合約簽定、非常遵守合同(和平了100年) 不是他們特別高尚、只是因為北宋每年都有經濟補助 不需要拚命、就有飯吃 有飯吃、還會跑去拚命、才沒天理 如果只看自己片面官方史書宣傳,認為人家的動作是吃飽沒事幹的行為 比估狗估狗還不如 :think: 就拿現在國際政治攻防、樣樣離不開錢 你以為從古自今有誰可以例外 |
回一下主題
個人認為中國對二戰勝利雖有貢獻<尤其是對日這一塊> 但對勝利的影響不是很大,畢竟國力太弱了 尤其是米國參戰以後 米國的實力絕不是蓋的,裝備精良的一千萬米國大軍,那個國家不聞風喪膽? 德國,日本,和米國根本就不是一個檔次 我一值認為米國當時就可以一個打三<德.意.日> 上帝撫育美國 二戰時期的美日國力對比----------------------------------------------------大平洋戰爭爆發前: 開戰以前,珍珠港被日本向太平洋擴張的“眼中釘,肉中刺”。 美國太平洋艦隊的主力駐紮在珍珠港,是日本南下的最大阻礙,要取得太平洋的海空優勢,必須除之而後快: 戰列艦加利福尼亞號,俄克拉何馬號,西弗吉尼亞號,亞利桑那號馬里蘭號,田納西號,內華達號,賓夕法尼亞號 8艘,2艘航空母艦另有3艘巡洋艦,3艘驅逐艦以及3艘其它艦隻, 10餘艘其他大型艦隻,20餘艘中小型艦艇,400美機約多架。 在偷襲珍珠港中除了航空母艦外出執行任務,其他的海空軍受到毀滅性打擊,8艘戰列艦全部被擊沉,損失飛機 300多架。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 -------------美國強大工業生產機器開始運轉 ------------ 美日兩國的國力和軍事力量的對比。 1941年太平洋爆發前,日本工業產值為 90億美元,美國是2000多億美元。日本年產鋼 580萬噸,年產彈藥可達 50萬噸,美國產鋼 3300多萬噸,工業潛力再開展前卻沒有激活。 美國參戰後,在其經濟實力的支持下武器生產能力大增,到1943年已經成為盟軍軍火的主要供應者到1945年,美軍總兵力達到 1050萬人其軍事工業的規模已經發展到可以年產飛機 4萬架,坦克2萬輛的水平,二戰時美國共生產 8萬輛坦克,有近4萬輛是位於底特律的克萊斯特工廠生產的M4的謝爾曼坦克。 美國的綜合國力仍遠高於日本。這裡簡單的舉例一組數據: 1,美國的人口高於日本近兩倍; 2,美國的國民收入是日本的7倍 3,美國的鋼鐵產量是日本的5倍 4,美國的煤炭產量是日本的7倍 5,美國的汽車產量更是日本的80倍_ 此外,美國工廠的現代化和自動化水平要高於歐洲和日本,美國人的生產管理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兩方面結合起來,美國工人的人均生產力是世界上最高的。日本已經基本無潛力可挖掘,日本在太平洋戰爭開始前國內的軍事,經濟以達到頂峰,也就是說如果日本不能利用現有的力量迅速消滅對手,那麼進入消耗戰後,日本必敗無疑。 軍工生產 :1941 - 1945年日本共生產了航母17艘,戰列艦 2艘,巡洋艦 9艘,驅逐艦 63艘,潛艇 147艘。而在同一時期美國生產了航母(包括護航航母在內)131艘,戰列艦10艘,48艘,355艘驅逐艦,護衛艦 498艘,潛艇 203艘。僅從數量上我們就可以看出日美在生產能力上的差距,小日本整個二戰期間僅僅建成了63艘驅逐艦而美國在同一時期卻有七百四十餘艘反潛艦艇建成下水! 日美雙方作戰飛機年產量對比:盟國不僅在飛機數量上佔了上風,而且在戰爭中不斷推出新型飛機,到了戰爭後期美軍的飛機性能已經遠遠優於日軍。反觀日本,在整個二戰期間基本上都在使用'零'式或其改型。'零'式從很多方面來說確實是一種非常優秀的戰鬥機,但是到了1943年其性能已經明顯落後於美國的新機型(由於日軍輕視對飛行員的保護,只注重飛機性能,過量採用木質材料與蒙皮,'零'式在被擊中後很容易起火燃燒,導致機毀人亡)。在美國生產的飛機中約有97810架是多引擎轟炸機(雙發或四發),而日本僅僅生產了15117架(基本上是雙發機)。因此,無論是從飛機生產數量上,或是從飛機總載荷上看,兩國之間的差別都非常之明顯。 由於工業基礎和技術能力上的差距,太平洋戰爭期間日本陸軍根本談不上機械化,其重型裝備供給量與實際需求之間差距甚遠。 1941-1945年,日軍只生產了604門口徑大於 105毫米的野戰火砲和70-105毫米口徑火砲 6512門,而同一時期美國卻生產了重砲 7803門,其他中型口徑火砲 27082門。1941 - 1942年,日本將坦克生產列入了A級(即最高級別),但由於科技水平和生產工藝的落後,日本只生產了中型坦克1065輛,輕型坦克1024門。而美國卻生產了中型坦克24997輛,輕型坦克4052輛。要指出的是,二戰時期日本的中型坦克無論是火砲威力還是裝甲厚度都只能相當於盟軍的輕型坦克。由於日軍坦克在戰鬥中的表現欠佳,到了1943年年坦克的生產被降到了ð級。日本不但缺少坦克,車輛也是日軍的軟肋,日本車輛生產在頂峰時為 1941年的47901輛,而美國在1943年的汽車生產量卻達到了621502輛。 除了重型裝備,其它武器日本的生產數量也是嚴重不足。1941年底日本的武器庫足夠裝備 103個師團,陸軍戰鬥序列有51個師團和59個旅團。戰爭初期陸軍的武器彈藥的產量和消耗量大體相同,但隨著戰爭規模的不斷擴大,軍隊數量急劇增,而日本的武器彈藥保有量卻沒有明顯的增加。1943年日本陸軍規模從 240萬人升到310萬人,美國則從415萬人激增到了889萬人。到戰爭結束時日軍的武器彈藥雖然可以裝備 104個師團,但其戰鬥序列卻達到 171個師團,這還不包括日本大量的準軍事人員。 1940年統計,日本本土人口7314萬,雖然強徵了大量中國和朝鮮勞工,但並不等於這樣騰出來的本國人力就能形成戰鬥力強的部隊。事實上,太平洋戰爭前6個月日軍在東南亞和南太平洋的勝利正是依靠多年積累的精銳部隊。1944年日本有1335萬名女性勞動力,但其中的780萬人從事的是農業和林業工作,只有225萬人參加工業及軍工生產。而美國 1941年就有1460萬名婦女參加工業生產。 |
不要爭了
二戰時期的中國最大的貢獻就是"沒有戰敗" 原因?請用膝蓋想 中國的資源以及死不完的軍伕給日、德等軸心國拿到以後,同盟國會很難玩下去 當然,這是沒有發生的想像,當作嘴砲就好 |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2:03 PM. |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