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七嘴八舌異言堂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12)
-   -   塞湖溢流洪峰到達! 台9線馬太鞍溪橋被大水沖斷 光復市區淹水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1215851)

polor 2025-09-26 12:05 PM

#220


#193


2025-09-25 撤離範圍傷亡慘 花蓮縣府:沒有不積極要求、開罰恐引民怨

光復鄉長林清水接受媒體聯訪表示,公所已盡全力通知,23日上午共出動兩次廣播車呼籲撤離或上樓避難,
林業保育署共發出4封細胞簡訊,但因為21日晚間獲知撤離人數突然從300多人暴增至8000多人地方人力及收容場域有限

林清水說,原本中央及台大研究團隊預估堰塞湖溢流後,水深最高約1公尺,
因此撤離範圍一度僅劃設在3個村,需撤離居民約300多人
但21日團隊重新評估後,將撤離範圍擴大到8個村,撤離人數瞬間暴增至8000多人
短短一天半內,鄉公所需面對的規模完全超出原本人力與收容能量

2025-09-25 中央推「垂直避難」突撤離人數600變8000 花蓮縣府員工:心冷

據該名員工在Dcard上發文表示,中央林業保育署曾九度通知地方政府,
但每次通知內容均有調整,最終僅建議撤離600人
員工強調,地方政府在9月21日就已開始自行撤離民眾,並持續至9月22日,行動早於部分中央指示。
他提到,花蓮地區過去每逢颱風災害,地方政府都會強制撤離,
警察局長、縣長等高層親自督導警消逐戶疏散,展現高度執行力。
然而這一次,中央所推動的「垂直避難」措施成為地方執行的主軸,導致撤離方式與以往不同。

該員工指出,中央團隊包括內政部、台大及陽明交大專家,因疏散數千人及緊急變更應變場址難度高,建議民眾採取垂直避難。
地方政府則完全依照中央要求執行,無論撤離人數從600人變成8000人,都盡力配合,
但中央卻批評地方撤離不力,「千錯萬錯都是我們警消的錯,縣長執政8年也不是白痴,大家都知道怎麼撤離,
但你到21號晚上內政部才確認要撤離多少人和範圍,我們警消是神仙嗎??一天撤8000人,你有本事你來啊!




----------

請問惡大,說真的我還想不到撤離計畫從原先600人改為8000人的方案,要如何在1天內協調變更?

samwu995 2025-09-26 12:25 PM

李鴻源就中央抓來背書的,為什麼不在七月底就找他評估?那時蓄水1500萬噸。等到賭輸了,九月一日積水離壩頂50公尺(壩深200米),蓄水6000萬噸才找他評估,他當然說這時無法爆破,更別說樺加沙颱風後漲到9100萬噸。

結論他就是一個只知專業不懂政治的工程師,以為是來幫忙為民做事,結果卻是被利用來互嘴的工具。

polor 2025-09-26 12:34 PM

2025-09-24 劉世芳2週前委託監控馬太鞍溪堰塞湖 李鴻源:若沒做傷亡難想像[影]

中央社記者高華謙台北24日電)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釀嚴重災情,水利專家、前內政部長李鴻源說,
內政部長劉世芳2週前找他組專家團隊協助監控堰塞湖,並依模擬資料疏散約8000人,
近一週內要回到家園的風險還是較高,呼籲災民儘快疏散。
至於堰塞湖能否爆破處理,他說,「不可能,整座山怎麼爆破」。



---------

以CNA的圖示來說的話,[台大團隊]分析完資料提出防災評估的時間點在[2025-09-21] ....

[東華大學]在2025-09-03 出Ver.1 的疏散圖,2025-09-20出Ver.2的疏散圖。

人生現在才開始 2025-09-26 12:38 PM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772350/amp
不想講太多 這不是我的工作


引用:
林:林業署花蓮分署在0403地震之後,就有啟動一系列的調查工作,所以發現馬太安西堰塞湖的時候,就在這個工作框架底下,我們啟動了緊急調查評估工作,應該是在八月、九月的時候就已經完成,然後初步緊急調查工作之後,了解整個狀況,就是成立這個應變小組,我們陽明交大防災中心去協助調查工作,航測所也協助做遙測航測的建模。

林保署找陽明交大

引用:
游:台大團隊大概是在兩三個禮拜前,接到內政部希望對於撤離面積更精確的了解 ,所以我們開始對整個可能造成的影響,做比較完整的分析,大概也是在9月21日的防災會議,做比較完整地提出,建議內政部做大規模的疏散

那時候我們做的建議是,我們覺得它跟一般的水流不一樣,所以它整個高含沙水流可能會造成一些損壞,所以那時候就認為馬太鞍橋本來就有一定的風險;另外一個光復村,我們覺得是非常危險的區域 ,所以原來規劃只是撤離兩岸大概1公里左右的人群,經過分析之後也建議撤離大部分光復村市區的所有居民,所以在22日之後,我們看到內政部很快地開始做撤離,整個撤離的建議大概8千多人 ,大部分的居民都有照我們的建議撤離。

內政部找台大
21日建議大規模撤離
22日開始撤離8000人

pcdvd.02@hotmai 2025-09-26 12:43 PM

https://youtu.be/EuN6AVzQihw?si=AAf6e831wbi3D-C3

---------------------------
看來大家都心知肚明 :D :D :D

蠻荒 2025-09-26 01:03 PM

如果會發生溢流、且目前沒能力阻止時,要撤就是整個撤了
因為一旦溢流現象開始發生、缺口會受到沖刷效應、而變得越來越嚴重
關於這方面、網路上有人拍模擬影片,有興趣可以去搜一下

假設以水壩來說好了,當壩體破了一個小洞開始漏水,如果不做任何處理,那麼最終的後果、可能引發水壩整體潰決時
這時有哪個專家會認為、反正剛開始只是破一個小洞、不需要撤離太多人??

這就是為何前一天才改成要撤離8000人、令人覺得匪夷所思之處

那個堰塞湖的水量多少、數據就擺在那邊
該不會我們評估的專家以為、水位滿出來了多少、就只會流多少水下來.......

nexuse 2025-09-26 02:08 PM

看了網路上的很多討論,有一個念頭突然出現在腦海中,
之前大陸遭遇高階晶片封鎖時,大陸論壇上一堆手刻奈米級晶片的言論,
人定勝天,我們只要有心,一定做得到,
原來,這不是知識的匱乏,這是人性。

有時候,會跟小孩子聊,我們生在一個匱乏的時代,
這是我們的不幸,也是我們的幸運。
他們生在一個富裕的年代,
這是他們的幸運,也是他們的不幸。

我們的不幸,是因為獲取資訊的管道匱乏,
所以想要任何知識,都必須自己找尋,報章雜誌、電視、圖書館、書店,
過程中我們自己很清楚自己要找甚麼,也多多少少知道獲取的資訊的偏差,
這個過程中所形成的邏輯,思想體系,是實際的學習,
資訊必須經過自己的整理、消化成自己的知識,也是我們的幸運。

現代人的幸運,在於資訊獲取的管道有很多,
你想要知道甚麼,網路上一打就出來了,連想要怎麼找都不用,
資訊是最廉價的,但是因為他是方便的,
所以很多時候我們連思考、消化、轉化成我們自己的知識都放棄了,
反正有需要時再找就好了,現代的資訊是速食式的,等著別人餵,
這是現代的不幸。

我有時候會提醒他,你要分清楚你所獲的的資訊,
是自己主動搜尋的,還是是被動接收的,

msnow 2025-09-26 03:32 PM

引用:
作者惡蟲
軍用直昇機的推力多少?能夠掛載多重?
你要不要先了解一下再來發言???

不是加個軍用二字就會強三倍,MH-6系列就是被軍方廣泛採用的直昇機,但它並不適合掛載重物。


土質鬆軟跟壩體是否會坍塌並不直接相關。
所以專家們有去探查過,確認結構穩定,不會無故突然潰壩,才會有之前農業部長的回答。

而且人家的答案也不是不處理,只是無法短期間內完成。
你在這裡強辯,但是你是專家嗎?堰塞湖不是出一張嘴就會消失的,要講幾次你才能懂?


OKOK, 中央有的是專家, 出個嘴讓堰塞湖消失好不好?
問題是.... 中央連做都不做啊! 管他是重機具還是輕機具, 還是爆破還是引流, do something可以嗎?
總不是出事後甩鍋給地方, 說什麼鬼疏散不利.
政治不難 只是找回良心而已. 有沒有心想要做, 昭然若揭

銀鐵人 2025-09-26 03:41 PM

也是,當時要聽花蓮王說的,炸掉就對了,反正會發生什麼事由花蓮人去承擔就好

人生現在才開始 2025-09-26 03:43 PM

引用:
作者nexuse
看了網路上的很多討論,有一個念頭突然出現在腦海中,
之前大陸遭遇高階晶片封鎖時,大陸論壇上一堆手刻奈米級晶片的言論,
人定勝天,我們只要有心,一定做得到,
原來,這不是知識的匱乏,這是人性。

有時候,會跟小孩子聊,我們生在一個匱乏的時代,
這是我們的不幸,也是我們的幸運。
他們生在一個富裕的年代,
這是他們的幸運,也是他們的不幸。

我們的不幸,是因為獲取資訊的管道匱乏,
所以想要任何知識,都必須自己找尋,報章雜誌、電視、圖書館、書店,
過程中我們自己很清楚自己要找甚麼,也多多少少知道獲取的資訊的偏差,
這個過程中所形成的邏輯,思想體系,是實際的學習,
資訊必須經過自己的整理、消化成自己的知識,也是我們的幸運。

現代人的幸運,在於資訊獲取的管道有很多,
你想要知道甚麼,網路上一打就出來了,連想要怎麼找都不用,
資訊是最廉價的,但是因為他...

以前沒有網路
現在有網軍這種職業
是幸 還是不幸?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9:27 PM.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