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七嘴八舌異言堂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12)
- - 屏東阿婆騎上快車道 沒聽到後方喇叭聲硬遭輾過!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1077627)
|
|---|
引用:
重點在於駕駛是否用常理可以預見 腳踏車阿婆是繼續直行還是無敵右轉 <---不可預見 貨車駕駛在察覺後,已努力煞車並右轉避開 <---對於不可預見之意外做了相當的處置 這樣還要判貨車有罪,我真的不知道該說啥 貨車是否切換車道與本次事件無關,而且貨車變換車道並無違規 本次車禍是直行車在碰到無敵右轉的車輛時 是否有做了對應的處置(你不能要求一定要是最佳處置,人不是聖人) 而"相鄰"車道的前方車輛閃煞車燈時,是否要立即停下? (減速對本次車禍無效,貨車時速已經很低了) 法理情、法理情,判斷的順序要對 |
引用:
三寶的定義=行車不看路的 女人 老人 屁孩 本來就是男女老幼都有 怎 你有疑問? |
引用:
貨車車體大、重量重,所以行駛時需要更加謹慎小心 我不是說大車撞小車一定是大車錯喔 只是對貨車駕駛看到前面煞車燈做出的判斷感到遺憾 合法、合情、但是不合理 而老婦因為不遵守交通規則、不尊重其他用路人所造成的後果只能自己承受了 |
引用:
合理不合理是你講的算?? 照你的說法, 最好是你自己從來都不會超車, 最好是你看到前方剎車燈亮時, 你絕對都是在他從方停等,從來都不曾因此而變換車道並超車... 否則只是自打自己嘴而已。 |
基本上,
阿婆負主要肇責這點無庸置疑 兩派爭論的點, 已經很清楚了 一派就是開車會跟該貨車司機一樣, 看了前面一下就打燈就轉的人 一派就是會先看情勢發展再判斷的人 開車節奏不一樣,防衛駕駛的觀念程度也不一樣 再講下去只是鬼打牆 防衛駕駛從來就跟路權跟法無關 只是避免出事的一種觀念 缺乏觀念的人, 碰到對方車比自己大的時候就是賠上自己的命 碰到對方車比自己小的時候就是要對方的命 就看駕駛對人命的觀念如何,還是只要路權我有,人命在手就好 大家在這邊都只是打打鍵盤 上了路看是要為了路權為了守護法的真理而自願當絞肉機還是被絞肉的烈士 都跟網路無關了,爽就好 |
引用:
講白話一點好了(演內心戲): 「我今天開了一台貨車,我加速慢減速也慢」 「現在我前面一台小轎車踩煞車」 「煞車燈沒有故障,我看到煞車燈了」 我的判斷是什麼? 「打方向燈,右轉,從右邊超過它」 如果我開的是轎車,不會有上面那些內心戲 |
引用:
兩人的開車節奏,對於防衛駕駛的觀念程度截然不同 再講下去真的沒有用,打字養老而已 其實雙方都已經說得非常清楚了 車比對方大,方向燈一打車道一換油門一拜,出事情掛的一定不是我這台大車,自然開車就勇了 旁邊坐自己懷胎八月的老婆,碰到異常狀況一定先慢下來看,不然一個不小心自己小孩就沒了 ->這是我的親身經歷,嚇得我一身冷汗,從此一定先看清狀況才行動 |
為後生留福利,阿婆做到了
為自身留未來,駕駛努力中 |
引用:
大家進入這種鬼打牆式的討論已經毫無意義 從沒有看到最後不同意見的被說服 只能說行車紀錄器普及,交通意外發生有人拍到上傳,大家可以坐在電腦前一看再看當時的狀況 然後,有很多時間去分析該如何反應 樓上,我已經重複了不只一次,大家都是用結果論(已知阿婆在哪個時間點變換車道)來想象自己會怎麼做 將心比心,如果,你是開貨車的駕駛者,從切換到右側到撞到阿婆是"很短暫不到三十秒"的時間,相信他無從得知或是去思考阿婆什麼時間會無敵大轉彎 都說請大家看一下上傳影片者留言,他是跟著貨車後的人,他說自己身在其中也是想要超車的 |
引用:
你無法用「後見之明」說服我 我屬於哪種駕駛類型應該都講得很清楚了 這跟「後見之明」沒有關係 因為此例非常的明確,駕駛沒有任何遲疑等狀況的動作 後車行車記錄器非常詳細的紀錄到之前的過程 記錄器車主說他也想超車只是反映他是屬於那種駕駛 這種駕駛真的很多,連騎機車也一堆這種喜歡閃過去的 我只能說我已經不是這種人了 請注意,爭執點從來不在「如何如何一定能避免這次的狀況」 而是「駕駛如果不那麼衝,這狀況可以降低非常多發生的機率」 問題在於同類型的駕駛完全不會認為這個貨車司機太衝, 而只強調阿婆無敵靠邊無從閃躲 自然形成無法溝通的鴻溝 坦白說衝的這邊站的地盤還大得多了 不衝的僅僅只是卑微的在說「不那麼衝,不能完全避免,但也許就不會發生,至少不是在自己輪下」 前面有些人我沒回應的,我根本懶得講,那不是在溝通,我自然也無需花時間打字 |
|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5:52 PM. |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