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七嘴八舌異言堂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12)
-   -   屏東阿婆騎上快車道 沒聽到後方喇叭聲硬遭輾過!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1077627)

s2588s 2015-05-11 09:41 PM

引用:
作者welive
不把別人的命看在眼裡
不把別人的命看在眼裡
不把別人的命看在眼裡


阿婆連自己的命都不重視了
不少三寶總是隨自己意騎車
無視其他用路人.想轉就轉
就是老大心態賭人家都會注意到.都得讓.絕對不會撞.

sclee 2015-05-11 09:54 PM

引用:
作者gdrs
這是你已知她會轉彎,才會有會讓他先過這種想法
如果他是打算從屏東騎到花蓮,你也會乖乖跟在後面到花蓮嗎?

我不相信有人做的到啦 :laugh: :laugh: :laugh:

沒錯

有人是看到結果,再由結果論來說自己會等阿婆無敵大轉彎

如果,大家點進去看上傳影片的人,他是跟在貨車之後,他有留言說,好家在,本來想要超貨車的

他切線先超了,跟阿婆相撞的可能就是上傳影片的人

大家認為小客車煞車放慢的做法是正確,應該找他來問問

倘若不是後貨車超他車出了意外在先,阿婆當時沒切回外側,還一直騎下去,小客車看到後貨車揚長而去,大家認為小客車還會繼續在內側痴痴的等阿婆轉彎嗎?

hsinyic2 2015-05-11 10:11 PM

引用:
作者sclee
沒錯

有人是看到結果,再由結果論來說自己會等阿婆無敵大轉彎

如果,大家點進去看上傳影片的人,他是跟在貨車之後,他有留言說,好家在,本來想要超貨車的

他切線先超了,跟阿婆相撞的可能就是上傳影片的人

大家認為小客車煞車放慢的做法是正確,應該找他來問問

倘若不是後貨車超他車出了意外在先,阿婆當時沒切回外側,還一直騎下去,小客車看到後貨車揚長而去,大家認為小客車還會繼續在內側痴痴的等阿婆轉彎嗎?


我會減速到很慢,保持距離開過去
看到他接近馬上剎車
這樣就算擦撞也可以馬上停下來

Adsmt 2015-05-11 10:21 PM

引用:
作者okdwnk
阿婆要轉,誰都擋不住她

我看成「阿婆要轉生,誰都擋不住她」。不過這樣也是滿有道理的。 :jolin:

sclee 2015-05-11 10:31 PM

引用:
作者hsinyic2
我會減速到很慢,保持距離開過去
看到他接近馬上剎車
這樣就算擦撞也可以馬上停下來

請看看當時的車流量

能否容許你先龜速前進,然後龜速切右線,再龜速注意阿婆的反應

完全無需考量後方的車?

Caution! 2015-05-11 10:32 PM

話說今天剛從全家竹西店出來
一堆警笛聲大響,救護車就從身旁衝過去
沿著台一線沒20公尺
也是看到車騎人的狀況
如果我不進去全家買東西
搞不好就有目擊實況可看的

Jose Chin 2015-05-11 10:46 PM

引用:
作者sclee
沒錯

有人是看到結果,再由結果論來說自己會等阿婆無敵大轉彎

如果,大家點進去看上傳影片的人,他是跟在貨車之後,他有留言說,好家在,本來想要超貨車的

他切線先超了,跟阿婆相撞的可能就是上傳影片的人

大家認為小客車煞車放慢的做法是正確,應該找他來問問

倘若不是後貨車超他車出了意外在先,阿婆當時沒切回外側,還一直騎下去,小客車看到後貨車揚長而去,大家認為小客車還會繼續在內側痴痴的等阿婆轉彎嗎?


先停下看看阿婆到底要往哪裡轉是比較保險的

不然喇叭就要早點按,等到快撞到再按已經來不及˙了...

hsinyic2 2015-05-11 11:27 PM

引用:
作者sclee
請看看當時的車流量

能否容許你先龜速前進,然後龜速切右線,再龜速注意阿婆的反應

完全無需考量後方的車?


就算是高速公路,前方有狀況也是要減速甚至停下來
後面沒保持安全距離是他錯
前面就是有三寶,你後面叭我也沒用

sclee 2015-05-11 11:34 PM

引用:
作者hsinyic2
就算是高速公路,前方有狀況也是要減速
後面沒保持安全距離是他錯

同理

腳踏車不應騎到快車道,何況還亂切線,不小心被撞到也是他的錯

hsinyic2 2015-05-11 11:42 PM

引用:
作者sclee
同理

腳踏車不應騎到快車道,何況還亂切線,不小心被撞到也是他的錯


或許是她的錯,但可以避免的麻煩為何不避?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7:53 AM.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